中华新闻函授学院学习毕业 被评为优秀学员
一九八六年八月至一九八八年八月,于占起参加《工人日报》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华新闻函授学院”学习,两年的学习,于占起的新闻理论知识更加丰富,采访实践经验更加成熟,写作功力更加深厚扎实,在全国十几万名学员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采访康素珍
一九
第三次宣传报道承钢改革
一九八七年,承钢为理顺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同上缴利税挂钩,使企业一举摆脱困境。
承钢是一九五八年后陆续建成的地方骨干钢铁联合企业,由于生产能力不配套和经营管理不善,一九七八年以前一直亏损,以后处于微利状态。一九八四年九月实行厂长负责制后,用“挂
撰文和文学爱好者谈文学创作体会
平时,经常有文学爱好者来信或登门,向于占起求教有关文学创作上的一些问题。
一些初学写作者,总爱变换文学形式,昨天写小说,今天写诗歌,明天写散文,后天写报告文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写,虽然什么文学体裁都可照量一番,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坏处,就是什么都浅尝辄止,
跟踪采访陈培坚
决定采访陈培坚,有关他的传闻接踵而来:
“他吗?可真是承钢一大怪,除了回家探亲穿件新衣服,一年四季全是工作服”。
“他的事难说,一年在厂里也呆不了几天,不知道他都跑些啥......”
“ 陈培坚这样的同志实在少有......”褒?贬?传奇一般。
正巧,陈培坚晚上因
初次敢为天下先 创办主编中国(世界)第一家散文报《滦阳散文报》
创作散文《钢龙》和《承德美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各地诗社、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唯独没有散文社团;国内散文类的刊物只有三、四种,却没有专门的散文类报纸。
于占起纵观中国文坛,站在中国散文发展
创作散文《请君一饮山庄酒》引发山庄老酒热销
一九八六年一月下旬的一天,于占起看到《中国青年报》举办“我爱我的家乡”征文后,想起在部队时,战友们在一起互夸各自家乡的情形,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创作了散文《请君一饮山庄酒》,全文如下---
我的老家在承德。家乡出名,我也沾光。
我曾
深入生产第一线班组采访
一九八五年六月的一天,于占起来到轧钢厂小型工段二班采访,得知这个班的生产,日日破纪录,月月创高产,奥妙在哪里?全靠班长宋晓军一套拿手本领。
年交而立的宋晓军,年初当的班长,出手就是三招:一为班前会。宋晓军每天提前半小时进厂,先到调度室看看其他几个班的产量,再到岗位上查
进消防队 调宣传部
一九八五年一月,于占起从部队退伍,回到承钢,分配到承钢消防队,担任安全员,负责消防安全工作。
同年参军的承钢、滦河籍战友们,也相继退伍,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
三月,于占起通过和承钢党委宣传部、承钢主要领导联系后,调入承钢党委宣传部。这年,于占起二十一岁。
宣传部部
千 里 考 婿
一九八四年,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在全军全面开展。于占起所在部队建立了军地两用人才基地,干部、战士们学知识、学技术蔚然成风。这年九月,于占起报名参加了《吉林日报》社举办的全国新闻和文学刊授学院的学习。
一天,于占起回到二三六团采访,团政治处的一位干事给于占起讲述了一件在团两用人
正式署名余占奇 创作发表新闻处女作
七十九师师部地处邢台市市区,师新闻报道学习班设在师部招待所,由师政治部新闻干事丁怀光、摄影干事段俭哲负责,教员由邢台地方新闻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担任。
学员有二十多名,来自全师各部队,都是写作爱好者。
丁怀光、段俭哲在军内外很有名气,丁怀光参加《山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