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护理
【摘要】目的 讨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护理。方法 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预期目标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外科护理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形如蚯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但变异较多。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阑尾远端为一盲端,系膜短于阑尾本身,阑尾动脉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入肝,阑尾也是一个淋巴器官,富含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些特点决定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
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6.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护理诊断目录
5.1腹痛 与急、慢性阑尾炎有关。
5.2潜在并发症 可致阑尾穿孔腹膜炎,与诊治延迟有关。
5.3体液不足 体液不足与禁食、呕吐、发热等有关。
5.4术后潜在并发症 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腹膜炎,与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6.2护理措施
6.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6.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6.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6.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6.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体位、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6.3重点评价
6.3.1是否发生了并发症。
6.3.2是否及时发现了伤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
7 健康指导
对于腹腔感染严重或术后有腹腔并发症的患者,应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合理饮食;若有突然腹痛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粘连肠梗阻诊断。
参 考 文 献
[1]董慧娟,杨春梅.电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148例报告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25.
[2]林岩,谭永芳,卢玉友.实用手术护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