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循环低碳节能黑板报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节能领跑绿色发展的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在浙江舟山农家乐小院考察调研时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绿色政治生态理念。
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并在此后多个场合强调要净化政治生态。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营造绿色政治生态,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讲绿色生态也是生产力,绿色政治生态同样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绿色政治生态的巨大效能。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过程急不得,等不得,要统筹推进,踏石留印的去落实,最终才能实现我们党和人民所期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