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节能系列黑板报
绿色发展”主要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测度科技创新对首都绿色发展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节能领跑绿色发展的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201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首个空气质量数据库,在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首都城市和人口超过10万的近1100个城市中,中国最好的城市是海口,排名830位,北京排名1053位。今年1月份我国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严重雾霾,影响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达6亿。
根据中科院的研究认为,最近我国中东部的雾霾,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污染物排放是内因、“主谋”,气象条件是外因、“帮凶”。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有机颗粒物由四部分组成,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占44%,油烟型有机物占21%,氮富集有机物占17%,烃类有机颗粒物占18%。在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占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针对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控制机动车污染,1980年到2010年间,机动车行驶里程数增加了96%,能源消费量增加了25%,但同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却降低了67%。英国针对伦敦烟雾事件,颁布《清洁空气法案》,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国家目标到个人行动
“十一五”时期,国家第一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对外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这不论在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少有的。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上述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二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四是要开展低碳试点,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五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其中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我国城镇化过程应是绿色发展的过程,要着力解决十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严格管控水资源、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交通、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保、转变消费模式等,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当然,我们还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PM2.5、PM10)、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整治,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新增管网规模15.9万公里,每个县和重点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58万吨/日,县县具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此外,转变生活方式也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引导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真正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