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种植技术有哪些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湿润、阳光和雨水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广西甘蔗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广西甘蔗种植技术
前准备工作
选地与整地
甘蔗栽培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环境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进行甘蔗栽培的过程中多选择在排水灌溉方便、光照充足以及背风的肥沃土地,这样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也促进了甘蔗产量以及品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甘蔗栽培采用深耕的方法。使用旋耕机将整个土地的土壤以及原有的甘蔗头等进行打碎;使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一般情况下深度需要达到 50cm;再使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打碎,使得将要进行甘蔗种植的土壤变得足够的梳松、细碎。坡地的平整是根据等高水平线来进行的,以防止土壤以及养分等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施足基肥
基肥应以堆肥、灰粪肥和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和适量速效氮钾肥。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500~2500千克,钙每亩施30千克左右,钾肥10~15千克,肥料充足的还可以多施。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十分良好。
施用方法,肥多的用一半于播种前施在种植沟内与土壤拌匀后下种,一半覆盖蔗种。肥少的则应在下种后作盖种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有机肥在施用前与磷肥拌匀,并淋泼大粪水进行堆沤腐熟,临用时再加钾肥拌匀。磷、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需靠近根部才易吸收,磷肥对蔗苗分蘖影响很大,蔗株前期吸收的钾素可转给中后期生长,所以磷钾肥要强调早施。
选种
甘蔗栽培的过程中,一般根据土壤的水肥情况来进行选种。对于旱坡地的种植一般选择台糖22号,而对于一些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土地则选择粤糖93/159或粤糖00/236进行种植。并且,在进行选种的过程中,一般选取鸡蛋黄以下40cm左右的尾茎做为蔗种。主要是由于尾茎蔗种的病虫害少,蔗芽活力好,在干旱或低温情况下不容易烂种,甘蔗出苗早、齐、壮,容易获得高产。
蔗种处理
晒种:晒种只是对含水量较高新鲜的梢头苗适用。目的是提高蔗种温度,加速蔗种内酶的活性,并加强蔗种的吸水能力。(方法:将老叶鞘剥去,留下嫩叶鞘,然后平铺地面,晒半天即可。)
砍种:用利刀把蔗砍为两芽一段,要砍平直,不破裂。蔗芽的萌发力,以梢部发育完全的蔗芽最强,中部次之,基部最弱。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梢部作种。蔗段的芽数,以双芽种为好,因双芽苗具有一个完整的节间,种植时两头与土壤接触,吸水能力强,易于萌发,发芽整齐,顶端过嫩或节密的部分,可用3~5芽为一段。下种时常遇干旱的地区可用3芽段,这样中间芽或顶芽可以发育成苗。单芽苗因切口大,易染凤梨病,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只有加速良种繁殖时才采用。
浸种:清水浸种,将蔗种浸入流动的清水中2~3天(如没有流动水,可浸在清水中,但要经常换水),浸种比不浸种一般可快萌发3~5天。
石灰水浸种:采用2%新鲜石灰水(清水100千克对优质石灰2千克)浸种,时间随蔗种的老嫩程度及气温高低而定,梢部苗浸12~20小时,较老的中下部蔗茎浸24~48小时,气温高(超过25℃)浸的时间可短一些,气温低,浸的时间可长一些。石灰水浸种比清水浸种效果好。
消毒:蔗种斩种后切口,易被凤梨病和赤腐病菌侵入,造成烂芽、烂种,故需要进行消毒。消毒采用50%多菌灵或苯来特或托布津,100克对水100千克,浸种10分钟,或50%代森铵50克对水200千克,浸种5分钟,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催芽:因为早春气温低,蔗种萌发时间长,采用催芽方法可以加快蔗芽的萌发,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对萌发率较低的品种,效果尤为显著。催芽以催至芽微胀而根不萌发或很少萌发为原则。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堆积保温催芽和堆肥酿热催芽两种方法。
堆积保温催芽:把经过浸种消毒的蔗种堆成宽和高各1m左右,长度视播种量而定,淋水保湿,上面盖一些稻草,再盖薄膜封严保温。此法简单易行,但因没有酿热材料,催芽时间长些,发芽率低,适于春季温暖的地区采用。
堆肥酿热催芽:用半腐熟的堆肥或厩肥先铺垫10厘米左右,然后放一层经浸种的蔗种20-25厘米厚,又放一层堆肥,再放一层蔗种,这样堆4-5层,最后在堆上覆盖堆肥,加盖尼龙薄膜,保温保湿。每天检查温、湿度1-2次,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0℃,最低不低过25℃,以30℃左右为宜,经过5-6天后达堆芽要求即可下种。切勿催芽过长,以免下种时碰断芽,并影响出苗。
种植
下种时间:甘蔗10℃开始发根,13℃开始发芽,因此,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下种。一般适时早种,延长生长期,产量较高。
下种方法:下种时种苗要贴泥平放,芽向两侧,不能出现"架桥"和"天地芽"的现象。双行品字形排列,小行距为15厘米左右,两段种苗顶端的距离根据种苗节间的长短和播种多少而定。
苗期管理
本期的生育特点是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叶片生长缓慢的营养生长期。
苗期管理的主攻方向:保证苗全、苗齐、苗壮,为能早分蘖争取足够的有效茎数打下良好基础。
苗期壮株的长势长相:出苗快、齐,且出苗率高,每亩苗数要求有4000~4500株,要分布均匀。幼苗生长旺盛,整齐粗壮,不缺苗,病虫少,杂草少。
查苗、补苗
凡是缺苗断行有40厘米以上的地方都要补苗,补种的蔗苗来源,可采用育预备苗的方法:即在下种的同时,于地边育苗补植,或用薄膜、袋钵育苗补植。育预备苗一般占下种量的5%左右,补苗在蔗苗具有3~4片叶时进行为宜,选择在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好时移补,并淋定根水。
施攻苗肥
蔗苗两叶一心时,每亩尿素5~8千克,最好施腐熟人粪尿每亩500~2000千克,注意弱苗多施,以达到苗匀、苗壮。如基肥中缺磷、钾肥时,则宜在这个时候补施,施后薄培土。
中耕除草
苗期地上部生长慢,加上行距宽,容易滋长杂草,应及时中耕除草1~2次,掌握在杂草3~4片叶时进行为好。为了减轻工作量,也可施用化学除草剂。
防旱防渍
苗期遇干旱,有条件的应及时灌跑马水或淋水抗旱。雨后中耕松土也是保水抗旱的有效方法。蔗田积水,出苗前种茎易感染凤梨病,引起烂种烂芽。出苗后则根系发育不良,蔗苗转黄,甚至烂根死亡。因此,必须排水防渍。
间种绿肥
甘蔗行间宽,封行迟,可及早间种绿肥,用于伸长期压青,这不但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且能抑制杂草生长,防旱保水,有利于甘蔗增产。间种要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减少与甘蔗争阳光。因为甘蔗对阳光比较敏感,若前期受阴蔽则苗弱,分蘖显著减少。一般以短生、直立、生长期短,压青后易腐烂,含养分较多,茎叶产量高的绿肥为好,其中以豆科绿肥较好,如绿豆、黄豆。
分蘖期管理
本期是以分蘖为中心,根、叶、蘖营养生长较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有效茎数的重要时期。
分蘖期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分蘖早、分蘖壮,抑制后期无效分蘖,为达到预期的有效茎数打好基础。
分蘖期壮株的长势长相:生长旺盛,一叶比一叶长大,叶色浓绿,不徒长,分蘖粗壮,每亩有壮苗6000-7000苗。
追施攻蘖肥
如基肥和攻苗肥比较充足,幼苗生长比较旺盛的,可在分蘖盛期施一次,称为壮蘖肥。若基肥不足,攻苗肥又不多,蔗苗生长不良的,攻蘖肥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分蘖初期,即主苗具有6~7片真叶时进行,每亩施尿素5~7千克或淋粪水;第二次在分蘖盛期,即主苗有10~11片真叶时施,每亩施尿素 7~8千克或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淋粪水更好,然后覆土盖过肥料。
间苗和定苗
在分蘖盛期以后,生长较好的蔗田,一般苗数都大于收获时的有效茎数,为了有效控制苗数,减少养分消耗和后期植株互相阴蔽,提高蔗田群体整齐度,要合理留苗和间除过多的无效分蘖苗。
间苗的标准是"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病留健,去迟留早。根据这个标准进行间苗,一般比计划有效茎数多留10%~15%,间苗分两次进行:分蘖盛期一次,到伸长初期再间苗一次。间苗要结合剥除枯叶时进行,多以手拔或刀割方式来间苗。
中耕除草培土
分蘖期的中耕除草,一般结合追肥和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小培土5厘米左右,以促进苗根发育和加强吸收能力;第二次中耕中培土10厘米左右,一般培至填平植沟为度,畦面或平地下种的培高15厘米左右。
排灌与防治虫害
甘蔗分蘖期需水比苗期稍多一些,一般保持土壤持水量70%左右为宜。土壤湿润、养分充足,有利于甘蔗的分蘖,而过旱或水分过多,会影响甘蔗的分蘖和生长,因此,分蘖期应注意雨后排除渍水。
虫害主要是蔗螟、蔗龟、蓟马和绵蚜虫等为害。可结合分蘖盛期追肥培土时,每亩施呋喃丹4~5千克。对防治绵蚜虫,要及时消灭早期发虫中心,可用40%乐果乳剂冲水800~1000倍药液喷雾可兼治蓟马等害虫。
伸长期管理
本期是以长茎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旺盛期,是决定有效茎数和茎重的关键时期。
伸长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在保证有效茎数的基础上,促进蔗茎迅速长高增粗,提高单茎重,争取高产。
伸长期壮株的长势长相:蔗株生长旺盛,开大叶,拔大节、长大茎,叶片宽长略下垂,叶色深绿至浓绿色,蔗茎长高快,节间粗而长,病虫害少。
重施攻茎肥
伸长期是甘蔗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0%~70%。伸长期施肥可分作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伸长初期,即在株高70~80厘米时施放,此时应重施,可施尿素15~30千克。如间种绿肥应在此时压下,结合施用石灰10~15千克,以加速绿肥分解,然后中培土10厘米左右,以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和防止肥料流失。
第二次施肥是在伸长盛期,株高1m以上可施尿素10千克左右,施肥尽可能与土杂肥相结合,因为土杂肥有利于第二年宿根发株。结合大培土15厘米左右。
大培土
大培土的作用是压青、保肥、促进根群生长、抑制后期分蘖、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方便排灌等。大培土具体做法:先剥除蔗株基部枯叶及间去无效分蘖,接着施攻茎肥,然后把行间畦沟加深,把碎土覆盖蔗株基部,填满蔗株基部的丛间,促进蔗株发株。旱坡地甘蔗大培土时要结合筑埂封沟贮水,保水防旱。
灌溉与排水
甘蔗伸长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干旱,则植株矮小,节间缩短而减产。因此,在伸长期时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一般保持土壤持水量80%为宜。6~8月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水田蔗区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蔗畦泥土松溶,引起甘蔗倒伏。9~10月中旬,天气干旱,有水利条件的,要进行适当灌溉。无水利条件的旱坡地,要注意防旱抗旱,以免影响甘蔗的伸长增粗。
剥枯叶
8~9月间甘蔗伸长快,叶片更新也快,要把下部枯黄老叶剥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粉介壳虫为害,同时使蔗茎纤维含量增加,蔗皮变硬,增强抗倒伏能力。凡水肥条件好,甘蔗生长茂盛,田间阴蔽和湿度大的田块,应剥除枯叶2~3次,每次可剥除3~4片叶。
高旱地甘蔗易受秋旱威胁,为了防旱保水,一般不剥除枯叶,或剥叶后留在蔗地,复盖蔗畦。如为加速良种繁殖,准备全茎作种的蔗田,只去掉叶片保留叶鞘护芽。剥叶时,不要剥去青叶。每株甘蔗要保持9~11片绿叶,否则,会影响产量。
防治病虫害
此期各种蔗螟继续发生为害,造成螟害节、死尾,既影响生长,又易引起风折。此时绵蚜虫繁殖也很快,有的蔗区,发生黄斑病、褐条病和眼点病,致使叶片早衰,这都会影响甘蔗生长,故要加强检查,及时防治。
后期管理
从蔗茎伸长基本停止至收获这段时期为甘蔗生长后期。本期茎叶生长缓慢,是以蔗茎积累糖分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期,是进一步提高蔗茎糖分和提高茎重的重要时期。
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保证蔗株仍有一定的生长量,又能正常地进入工艺成熟期,达到高产高糖。
后期壮株的长势长相:蔗株长势稳健,蔗茎伸长缓慢,保持9~10片绿叶,但绿色较淡。
灌溉和抗旱
甘蔗生长后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蔗茎的稳长和糖分的合成。因此,有灌溉条件的蔗区,如土壤干旱水分不足时应进行灌溉,但在收获前一个月应停止灌溉,以促进甘蔗成熟。
剥除枯叶
生长后期到成熟期剥除枯叶,继续改善蔗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成熟和减少病虫害,便于收获。
防倒伏防霜冻
后期应做好防倒伏和防霜冻工作,特别是桂中、桂北地区,要选用早熟高糖品种,尽可能在严重霜冻来临之前,大部分原料蔗入榨,以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收获与蔗种贮藏
收获
甘蔗的砍收一定要有计划地砍收,这样才能保证蔗新鲜,要按甘蔗品种和植期的不同、熟期的不同,合理安排砍收。做到秋植蔗、宿根蔗先收,冬、春植蔗后收;不留宿根蔗先收,留宿根蔗的后收;旱地先收,河坝地、水田后收。
收获方法,推荐采用小锄低砍。如系高培土又准备留宿根蔗的要求适当削低厚土层,低砍留蔗桩约为10~15厘米;不留宿根蔗的可把整个蔗蔸挖起,然后削去蔗根和泥土及蔗叶,于蔗梢生长点下约10厘米处砍断,堆放整齐,用竹蔑捆扎成把。小锄低砍不但工效高,且不砍破蔗头,有利宿根发株,每亩还可多收蔗150~200千克。
蔗种贮藏
收获时,应留足蔗种,以备明年生产需要。重庆地区冬季温暖无霜或霜期短,霜冻轻,蔗种可边收边种。如砍收后不能及时下种的,可将蔗种捆成扎,贮藏到次年开春后才下种。
一般用梢头苗作种,要削去生长点,留梢头苗长度约70厘米,去叶留鞘护芽,然后按头尾捆扎成束,下端理整齐,选择背北向阳阴凉湿润的地方,铲平锄松表土,将蔗种竖放紧密排放整齐,每堆约1000~1500千克,下部接触地面湿润松土,四周用碎土掩盖蔗种高度的1/3左右,并将碎土撒于蔗丛的空隙内,上面盖蔗叶,压上泥块防风吹散,可保持一两个月,这种方法叫露地贮藏法。
贮藏期间,要注意检查温、湿度及防鼠、蚁害情况。天旱时适当浇水保湿,气温高时打开气孔或揭开地膜,寒潮来时要封闭气孔及盖好地膜防冻。
甘蔗的营养成分
甘蔗需要氮、磷、钾的比例约为:4:1:2。为保证甘蔗在整个生长期中有足够的营养,能持续地向植株提供养分,应重视基肥中有机肥的施入,一般宜亩施禽畜粪便约2000公斤。为减少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影响肥效,应将过磷酸钙约30公斤与有机肥拌匀一起进行腐熟。由于钾肥施于土壤后,多为土壤胶体所吸收,成为代换性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少,一般不易流失,故应施于靠近根际。又因甘蔗吸收钾的规律主要是集中在前中期,占全期吸收钾总量的约80%。而且,前期吸收的钾素,在植物体内又可转移给后期生长之用,故钾肥也应早施,宜在基肥中占总量的50%,余下50%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再施下。一般整个生长期施氯化钾13.5公斤或硫酸钾15公斤,尿素约35公斤。除施基肥外,宜在分蘖期(7-8片叶)、伸长期、伸长盛期结合培土分别将余下的肥料配合粪水进行追肥。施肥量分配在伸长盛期中占的比列相对较大,约占余下的肥料的50%。甘蔗在整个生长期要进行多次通过叶面补充中微量元素,建议喷施植物易于吸收的氨基酸及含锌、硼、镁等元素的叶面肥,如植保佳、沃家福、金装绿兴等液肥。此外,如果在冬季或早春种植甘蔗,通过地膜覆盖,提高膜内及地表温度,增加蔗种内部酶的生物活性,加快蔗芽萌发和提高成活率及壮苗,使植株早生快发,延长了有效生长期,增加光能产物的积累,均能增加糖分和产量。
总之,提高甘蔗的糖分,主要是需要合理的根际肥料元素搭配;通过多次进行叶面补充中微元素;采取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延长有效的生长期,增加糖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