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

2017-06-13

人生纷扰,唯有品茶时心思才能宁静,才会于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一:心茶

心若澄澈,如泉水。便可以沏一壶生活的茶,品一生琐碎,读一世繁尘。

水的清明,激活了茶的灵动,呷下沉淀地过往。

那一刻才明白,茶是睡着的。它揽了一怀春月;拢了一腔明媚;含了一湾柔露。终了前世的一颗凡心。就这样,静候着一溪叮咚之音的唤醒。如果暂不考虑水的思想。只读茶,它们真的是一粒粒,一芽芽的梦。各自揣着各自的相同,也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就在打开茶罐的刹那,仿佛有诸多的心事,等你阅读。诸多的过往,等你诠释。茶者,若抱着一颗沉静的禅心去思想。会聆听到天籁之外的动听。

其实木香的茶匙,只是囫囵地索取。一瓢清水,才是悦耳的吵闹。怀揣着水月静心,俗外菩提。报以一颗心的初衷,在竹风清影曼舞婆娑间。涤荡去心尘,静下来,嗅一缕茶香,那被沸水唤醒地重生精灵,在娓娓道来人世间前生今世的情缘。可以看见,僵硬在怎样的温柔里舒展,生命又如何的在积怨中剥茧怒放。往往,我们所希冀的会不经意地在指尖溜走,那是因为缺少回绕的情愫。生活的历练,又如何不是品茶的心得。

茶有浓有淡。心有喜有悲。茶如心,在许多的时候有不同的味道,每次唇齿间的萦绕,最终注入心田,都是你喜欢或不喜欢,但一定是割舍不掉的。浓了浓喝,淡了淡喝,纵有万千滋味,都不免是沧桑的轮回,世事的弯转。而此刻的人心,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却风轻云淡。

其实从容才是享受,享受云天之外的辽远,享受草木之间的余香。没有比从容地享受生活,更惬意,更舒心。若都能在行云流水间,温润其心,修炼质朴,不带走一片云彩。在松风林涛中,不沾染一抹色泽。这又何尝不是一几一凳一壶一盏的闲云之情呢。

行到山穷水尽处,正是坐看云起时。其实不是逃避,是欣赏那份淡然与恬静,简洁和清雅。

喝茶,往往又是品心,无论是陶杯玉盏,还是竹盅瓷碗。都不妨碍你对茶的执着,即使一丝苦涩的余味,也会温热心酸的齿寒,泪眼的冷清。就这样,如水的日子涓涓细流,滋润了一颗心的清淡,一颗心的悲悯,修行参透生活的禅理。得失在计较中丢弃了价值。贫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好坏在人心里衡量出轻重。荣辱在行为上表露着高低。一颗被茶洗过的心,澄澈醒透,纤尘不染。有野泉潺潺流过的简单,也有茶香氤氲的静美。深林处的暮鼓晨钟和浅水间的若隐若现,都是心茶的意境。也许心怕被惊扰,也或怕惊扰了其他,就这样,独自固守着那尊灵佛,那瓣心香。在简清安宁的空明里,一花一叶皆化作青莲。

在茶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多眼前身后的纷扰,也没有那么多炎凉冷暖的无常。只是自然的生,自然的死,貌似平平,实有深意。茶本就一灵物,天蕴地育,至清至洁,汲日月之魂山水之魄。所以远胜我们红尘凡心,更是人力所不及。在左右人习性的同时,而让人不知。

仿佛一片叶子,被花香浸过。被雨水淋过,微醉微醺地随风摇曳。最后在暮秋凋零,却已不是春天的那瓣了。人生也如此,经历过太多风雨浮沉后,那份坦然,那份宁静。远观近看都是精致,路过尽成风景。在闲暇之余,不妨把心包裹在茶韵里,回味着齿颊留香。

如果把日子都泡在茶里过,必定收获碧水云天,清香曼妙。即使在繁市闹区也能浅吟低唱。不为廊前飞燕扰,不为花叶凋残忧,存弃无谓,一切皆随它去。其实品茗,也是品人生,无论是“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的香醇精致,还是“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粗淡清贫,都一饮而尽。好坏不在茶,而在人心的阴晴进退中。

坐下来,静静地喝杯茶。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二:一盏茶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独爱上了茶的清淡与馨香。茶没有酒的浓烈,没有咖啡的醇香,却多了一份略苦的清幽。尤其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总喜欢泡一杯绿茶,看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是人生在挫折中奋起的破茧过程。闭上眼,深深的吸一口气,那淡淡的茶香便悠悠的沁入心脾。

在白族人眼里更是茶如人生。若是到大理白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总会为客人奉上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暗示苦如生命,第二道茶添加了香甜的乳扇、红糖和陈皮,寓意香如爱情,第三道茶则加上了蜂蜜、花椒、核桃仁,入口回味无穷。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如茶,或浓烈或清淡,都需要自己去细细的品味。

品茶,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初饮茶,是浓浓的苦,总觉难以下咽。日子久了,方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品出满口的余香……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幽幽的一缕馨香,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让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舒展紧绷的心弦,找回真我。暮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追寻与向往的东西原来不过是如此的简单!

透过袅袅的茶韵,我看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诗宋词的婉约、激昂;还看到了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江南雨巷里缓缓的走来。是谁,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品茗边吟唱着人间四月天?又是谁,挥着婉约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写下了月满西楼的轻叹。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兴去品,用心去悟的。不同的茶,风韵亦不同矣。

绿茶汤色碧绿,柔和纯净,入口清新甘甜。就像烂漫的孩童,不掺丝毫的杂质,清澈而透明;

普洱茶色如红酒,入口香醇而绵长。一如柔情似水的女子,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是悠长醇厚的底蕴,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

夜已深沉,睡意却和我捉起了迷藏。泡一杯淡淡的香茗,放一段喜爱的音乐,在轻柔的古琴声中将自己静静地放逐,一任思绪在夜色里穿越,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么静静地,让疲惫的自己完全的放松,如同做了一次心灵的瑜伽。

穷此一生,若能如玉般温润,如普洱般香醇,则吾愿足矣!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三:我与茶的故事

老舍曾说,烟酒虽好,却是男性的——粗莽、热烈、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我想,我若是男儿身,也必定是嗜烟酒的,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这样的机缘。但犹记得孩童时,邻里有新婚之人,我们小孩子们大都热爱闹洞房,只为看新娘子或讨喜饼吃。我随着一群男孩子们前去,新郎官出手阔绰,额外给我们这帮孩子们一人一支喜烟。看他们都点燃起,我也随他们点起吸了两三口,学着他们的样子吐烟圈儿。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诉正在烙煎饼的母亲,我吸烟了。生怕母亲不信,还张大了口吐气让母亲闻闻嘴中残存的烟草味儿。不记得母亲当时数落的话语了,只记得当时自己的欣喜之情顷刻间荡然无存,本引以为傲的事情,刹那间,成为一种羞耻。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烟经历,在那个少不更事的孩童时代。

对于酒,虽颇能喝几杯,但知其伤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导,出门在外,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开了个头,混出个酒名,以后恐怕难以脱身。才使自己的热爱消失殆尽,每年大概唯有母亲生日和春节之时才小饮几杯,也仅限于红酒而已。

而茶,是我一生的伴侣。

人,都是受环境影响的。我之所以从小喝茶,是源于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话会”。从刚记事起,不论去奶奶家还是去姥姥家,总是先喝几杯热茶。久而久之,这喝茶的习惯便养成了。大学时期,是我喝茶最凶的日子。几乎每晚必饮几杯,说来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也总能酣然入梦。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晚上定失眠。记得英语六级考试时,因是下午考,担心精力不足,进考场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不但精力十足,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来甚是神奇。室友都知道我这个喝茶的爱好,还在生日时特意一起给我买了套茶具,制作成一个花篮的模样,还镶有粉色的蕾丝花边,一直未曾用过,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十几年前,姥姥家的院子里,栽种过一株山茶树。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都是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而成。只是后来小姨把它砍了去,让我惋惜至今。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树,关于亲情,关于爱情。

没有了山茶树,但并未羁绊住姥姥家喝茶的节奏。

一年四季,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满座,颇有点林徽因的文学沙龙之韵。只不过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们罢了,他们夜夜高谈阔论,奇闻异事、各种见解、方圆百里的新鲜事儿,在此均能略听一二。姥姥因为弓腰的缘故,加上家里人口众多(我有六个舅舅和两个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务,极少迈出大门过。

可是,姥姥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就连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都能如数家珍,我想这是归功于每晚的“茶话会”。每晚晚饭后,姥姥就开始烧水,沏茶,慢慢地,老人们就渐渐而至。特别是冬夜,围着炉火,烟雾缭绕,别有一番景致。小的时候,厌恶满屋子的各种气息,不敢言语,唯有忍着。

后来大了,和姥姥姥爷同龄的人也渐渐稀少,逐年减少人数。如今也不晓得还有没有人前去喝茶,谈笑风生。只怕是仅有二老落寞地过活,我多么希望仍能有那如许的人儿,伴着姥姥姥爷,即使他们吸烟再甚重,我也不会反感,只有感激。

因为人多,姥姥家冲泡的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多半是些茶叶末子,小卖部里十块钱可以称一大袋,够喝很久很久。老哥工作后,每年回家总是给他们带些上好的绿茶。有一次,我和姥爷打趣道,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来分享,留着和姥姥喝行了。可姥爷却说,还不如他的茶叶末子好喝,罢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许,姥爷是怕我们花钱。

与姥姥家的热闹相比,奶奶家可谓清静之地,更适合一个人独品。庭院虽浅浅,却有石磨、洋槐树、梧桐树、老井相伴。若夏日将至,偶得蝉鸣和鸟语,看着蝴蝶在院中嬉戏,桌边一把摇椅,一壶茶,喜不自胜,解暑的一剂良方也!

爷爷生平最爱旱烟和茶水,每每总是烟袋不离手,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烟,一杯茶。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样!因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其实,茶也不在优劣贵贱,关键是看心境及共饮之人。一家热闹,一家清静;一家人众,一家人寡,可都是开怀畅饮,乐不思蜀的境界!

虽然饮茶时间尚久,但说起泡茶的茶具,还数奶奶家更为讲究些。雕刻有龙体的紫色砂壶,古朴中不乏精致。每次去奶奶家喝茶,奶奶总是掀起盖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壶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着的。喝时也特别讲究,总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许,所谓敬天地,而后方可尝这杯茶水,继而品第二杯。若是两个人,此时第一泡水差不多已毕。换做第二泡水,色泽、口感最是恰当,入口不苦,却回甘浓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机,太过平淡。

《红楼梦》中妙玉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高论,在我看来,这里的“杯”应该理解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说佐证: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不过,林老先生的演绎似乎没有什么韵致。不如董桥在《我们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将明代许次纾的“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重新演绎为: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物。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

只需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即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的起起伏伏,想像着采茶姑娘头戴斗笠,面遮纱巾,唱着山歌,在清露欲滴的早晨劳作。只为挽留这茶的最好年华,闻一闻,饮一口,慢慢咽下去,怎一个沁人心脾了得!

前些年,有朋友送给老哥一套茶具,青绿色,特别好看。老哥也因此常常饭后喝几杯,夏喝绿茶,冬喝红茶,特别养生。我也因此随之一起消遣几杯,于我,还是偏爱绿茶,绿茶绿茶,一池碧波,缕缕清香。有人言:绿茶之妙,妙在清淡。而我最是独爱这份清淡,红茶色泽之浓重,让我味觉失灵。

要说这中国茶史,自己还真得需要学习学习,只知道这茶史第一人是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想起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男一号方鸿渐。都为鸿渐,但时代、意境全然不同。话说这陆羽煮的茶被唤作“渐儿茶”,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的流传故事。

对于真正的知音而言,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旷世创作,有“渐儿何时归来?”的喜悦之情。世人的赏识与否与灵魂无关,荣华富贵与内心也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知音——不论多么寂寞,多么荒凉。即使一期一会,心里流淌的,颜面浮现的,只需一抚琴,只需一杯茶,便知是谁的心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可世人能有几人觅得呢?不关乎身份地位,不关乎富贵卑贱,不关乎才貌丑美,不关乎物质精神,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只要你懂我懂,就足以应对这浮躁如斯的世界。

一直以来的有一个关于家的小梦想,那就是有一间不用太大的书房,里面有张古木的书桌,带有两把红木座椅。茶具不必太过讲究,每晚饭后,或者周末闲杂时光,把自己圈在书房里,伴着缕缕茶香来品尝书香,人生岂不快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