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茶的优美散文

2017-06-13

茶来自草木,因人而得到独特价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有关描写茶的优美散文,以供大家参考。

有关描写茶的优美散文篇一:茶之韵

溶溶月,淡淡风。我静坐在窗边,手捧一杯清茶,时不时低头呷一口,时不时抬头望月,月光皎洁,清风习习,茶香悠然,陶醉于这般的闲情逸致,迷上口中那一口的润,痴狂于唇齿间,茶的无尽韵味。

茶自有茶的雅致。如果单为解渴,或许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急不得恼不得,情急口渴的人早早离它而去,三大杯凉水下肚,马上去忙别的了。咖啡有本身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醇,果汁有鲜甜,汽水有沁爽,但它们都没有茶的清逸和悠然。

人说,“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说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由此我以为,茶的雅致就在于它能给人清静的心境,能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茶使人心静。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行人也总是步履匆匆,精神紧绷得如同一根弦,无比紧张。一方面,人们依赖于咖啡,但是再香浓的咖啡,也无暇细细品味,匆匆喝上一大口,又被堆积如山的工作所淹没。

另一方面,人们又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好像水中皎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茶使人心静,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清醇,暖暖的一份真情。

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所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寒夜客来茶当酒”,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茶的气质,跟万籁皆寂的夜晚契合。这些名山秀水间的灵物,经过杀青和炒揉,褪尽水分和颜色,安详地沉睡过去。水是茶的魔法师,冲茶是悄声唤醒那些睡去的青芽嫩叶。

最令我着迷的,是泡茶过程的繁琐和仪式般的庄严。清水净手,调匀气息,一招一式地冲泡,心平气和地观赏。刚沏好茶时,并不马上品尝,先闻闻茶由淡转浓的香味,感受被茶香围绕的欣喜。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幽幽散发着香味,看得见茶在水中慢慢释放出的精华。茶的生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历经四季的风雨,饱受每天的霜雾雹露,所以我们喝到的茶,是大自然的一份珍贵馈赠。

以至于我们喝茶,往往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心中的浮躁也可在茶的滋养下缓一缓,逐渐平复心境,达到物我皆忘的境界。由此看来,所谓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水滋养之中,一年四季流动的自然之气。

茶之韵,在于那一抹淡淡的绿:能听见山风,能感觉到阳光雨露,唤醒出茶的前世今生。茶之韵,在于喧嚣城市中的回归自然,平复心情的清心静气。茶之韵,在于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清淡里的隽永悠长,瞬间即永恒。

有关描写茶的优美散文篇二:茶里人生

与茶结缘久矣。

除了饮茶,多年前,曾专程跑到杭州龙井村去看如何采明前茶以及如何炒茶。

去年游武夷,又专程去看大红袍母树,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就三棵,远远望去,实无特别之处,而山凹中数十个品种,据说都由她繁衍而来,味道各不相同,非常惊奇。

时值第五届武夷国际茶博会,游客可参加品茶,每人发一张表,四组茶叶,每组十个品种,每个品种一包,根据自己感觉分别打分。品尝分专家组和业余组,场面刹是壮观,游客们既是休息,亦品尝了大红袍系列的精品,无疑是意外的享受。

中国的茶很多,口味各不同,龙井甘冽,碧螺春复郁,铁观音口盈余香,大红袍浓烈,黄山毛峰淡雅,信阳毛尖清纯,普耳茶敦厚。每天沏上一杯,或阅读,或思考,或待客,心旷神怡,如对美人,如呷乐府,“两腋习习清风生”。

然而,茶于香茗之称,我则更喜爱其品性对于人性的理喻。

好茶必选择佳地。几乎所有的名茶都自选立身之地,或居南山,或住幽谷,或选择潮而不湿之地,或在气候宜人之所。气候和水土于茶之品性很重要,是气候和水土造就了茶之不同品质,是环境赋予了茶叶个性和修养。择地而居,汲取天地之精华,含纳日月之气,大美不言,香溢四方,显示出茶之高贵。

好茶必要工艺酝酿。一种茶从采摘到烘培,经历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精心精细,从选、筛、分拣、搓揉、烘炒、磷选、包装、收藏,集中了中华文明智慧和文化精髓。在这道道工艺中,茶被反复历炼,经受痛苦,一次次裂变,改变形状,升华状态,直至涅槃成一片片精灵,走出深山,走出峡谷,腿尽青涩,从平凡变得从容和华贵。

好茶要用好水。龙井茶需配虎豹泉水,铁观音要配山间的泉水,红楼梦里,妙玉所泡洞庭君山银针则要用前一年梅花瓣上的雪水。水不仅要清冽甘纯,还需煮沸,水之如此重要,是因为茶在好水和沸水中方能舒展和释放,让茶叶所有的芳香喷薄而出,更让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意境。

好茶要借道工具。茶如红花具如叶,茶之声名远扬,离不开知性的茶具。只有在这些茶具中,茶之香味更浓,茶之境界更远。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和宜兴的紫砂茶具俱为天下名品,茶让壶把玩人生,壶让茶品味悠远,淡品高洁,共荣共生,名扬天下。

一片神奇的绿叶,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次辉煌的生命。

有关描写茶的优美散文篇三:曲水流觞话茶心

曲水流觞,来自永和九年的那次修禊雅集。王右军以序文形式记下了那次盛会,这就是兰亭集序,现以天下第一行书,彪炳后世。

现存有《流觞》一曲,也许就是后世文人,欣羡于当时而作。

北京有流杯亭多座,故宫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有福字形流杯亭,恭王府有寿字形流杯亭。李白诗云: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茶起源虽早,但晋以前无相应茶具,以生吃煮饮为主,古时有老妪卖茶粥的记载。从吴孙皓时,才有以茶代酒故事,那时才以酒器承茶。

茶久食而益思。晋时以门第取士,茶只限于士族饮用。唐时煮茶,宋时点茶,明时瀹茶,茶才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时出现第一本茶书,陆羽茶经。古时鬻茶者,早起先供泥塑,泥塑即是陆子。宋时点茶,即是日本茶道始祖。从龙团凤饼到蔡襄、丁渭小龙团,加工越发精细繁复,茶叶以福建北苑为优,文人士大夫以拥有为荣。明朱元璋始罢龙团,改贡散茶。明十三子朱权,精通茶艺古琴,撰写《茶谱》,发明瀹茶法,即今天的泡茶法,他又刻制《神奇秘谱》,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重要曲谱集。另关于平沙落雁,一说陈子昂,一说朱权。

明时又有人试验花茶,类似现代的窨制技术。三提一窨。有莲花茶,取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明清六大茶类绿红黄白黑青初步形成。

明清以前以蒸青为主,色泽墨绿,香气以青草气为主。明清之后炒青为主,香气高锐,低沸点的蒸发,茶一遇热水,高沸点香气显现。炒青看毫,烘青看苗。炒青白毫显露。烘青多孔隙,适宜制作花茶。晒青多以制砖茶、紧压茶,晒青毛茶、普洱茶。春夏之时,来一杯龙井,光扁平直,糙米色,碗丁形,感受春天的秾芳真好。忽觉人生在世,不枉此生。释皎然说的好,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红秋冬之际或是雨中,一杯正山小种,真是舒服。卢全有七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工夫红茶有十二钗,我最爱坦洋工夫,淡淡的烤红薯香让人迷醉,忽觉人世之迷离。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妙玉品茶论水,真是妙不可言。给每个人的茶品都是恰如其分。给贾母的老君眉就是现在所说的君山银针。雪芹先生颇知古琴,有黛玉焚香弹琴,并教授宝玉识谱。对一谱字一音,让我茅塞顿开。

茶者,南方之嘉木。苏东坡之《嘉叶传》,无一茶字而处处言茶,现代王旭烽有茶人三部曲,写出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

总想有机会,同道者济济一堂,一杯香茗,让我们曲水流觞话茶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