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字体隶书,软笔隶书书法字体
隶书的发展经历了秦隶、汉隶、魏隶、唐隶、清隶几个历史时期。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欣赏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图片1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图片2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图片3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图片4
毛笔书法字体隶书图片5
“隶”有可为
——隶书学习创作漫谈
周剑初
隶书的发展经历了秦隶、汉隶、魏隶、唐隶、清隶几个历史时期。秦隶又称古隶,虽法度不够严谨,笔画时有篆意,结构多变,却体现出生动、质朴的美感。汉隶泛指汉代隶书,西汉以简牍为盛,东汉以石刻显能,尤东汉时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精品极多,巨迹甚众,千姿百态,《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每碑既有法度而又各出一奇,风格多样,充满着艺术活力,表现出隶书的鼎盛,成为后人学习隶书的源头。魏隶处于隶书的衰落期,虽正体地位尚能保持,但受到新字体草书、行书、楷书的冲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开始走向衰落。唐隶丰腴方正,富于装饰性,然缺少变化,风格雷同,艺术内涵肤浅,表现力贫乏。宋、元、明三朝书法宗帖,行草书成就突出,隶书虽未断绝,但在行草书的光环笼罩下显得暗淡无光。清代,隶书出现了转机,金石学家访碑问石,出土大量汉碑,书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吴昌硕等直法其源,取法广泛而高古,在融会中创造发展,使古老的隶书焕发了青春。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秦隶处于隶书的肇始期,魏隶开始走向衰落,唐隶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于这几个时期的隶书可以不必深究。汉隶是隶书的辉煌期,清隶是隶书的复兴期,自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足以代表汉代书法时代高峰的石刻隶书,多为宏碑巨制。简牍和帛书,不加雕琢,率意自然,别有一番情趣,但真正体现隶书美的核心是具有庙堂之气的正大气象。处于复兴时期的清代隶书,直追隶书源头,以纸书墨迹形式悬挂展示,笔情墨趣跃然纸上,是用自然书写体现的正大气象之美。汉代石刻是经过书丹上石,而后由工匠依书丹凿刻而成,因时间久远,自然风化,产生质朴率真之美,犹如今人篆刻一般,透过刀锋看笔锋,可以得到方整厚重而又变化万千的效果。清代擅隶者,是通过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征,依靠纸墨生发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体现出迟涩劲挺的金石气。对习隶者而言,如何体现自然书写下的正大气象,清代隶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当今书法创作,相比楷、行、草三种书体,篆、隶二种书体并没有得到习书者的广泛重视。书法美主要体现为“古、雅、静”。首先是高古,其次是文雅,最后是到位。高古之风主要从取法得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书,最忌“俗”,百病皆可医,唯俗最难医,而脱俗的最好“良药”,就是取法乎上,从篆隶入手。林散之毕一生之功临习《张迁》诸碑,以汉隶的厚重滋养其草书创作。从前人的成功之例可以看出,篆隶特别是汉隶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学书者切不可忽视。
当今习隶者众多,为什么真正写得好的并不多见呢?首先是对隶书的经典挖掘不够,不深入传统,浅尝辄止,盲目跟风,很难获得古人精华,未能进入隶书的高深境界。其次是对隶书的用笔理解不深。碑的笔法与帖的笔法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挪用帖法写碑,只注重两端形态,中间一滑而过,致使隶书走向鄙俗一路。我们学习创作要注意用笔节奏,中段行笔不可过速,而且笔要鳞勒,逆锋涩进,加大笔毫与纸面的摩擦,使笔画沉实杀纸,形成高古浑厚之气,这才是所谓的“金石气”,而不是用笔模拟笔画的剥蚀。再者就是习隶者在结字和章法布局上,要么过度统一安排,大小一个样,毫无变化,要么过度夸张变形,矫揉造作,也是造成隶书不具高格的原因之一。
隶书学习和其他书体有何内在关联呢?近些年,我一直提倡“书家当习五体”,“五体”本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隶书是书法五体中的“分水岭”,是古体字的终结,新体字的开始。西汉初年承接秦代的“古隶”,同时沿着正、草两体发展,正体发展成隶书,草体发展成章草;隶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刊落波磔,强化钩挑用笔,楷、行两体由此萌芽。可以这么说,书法五体中,唯有隶书能和其他书体有如此紧密的联系。由此引发出两条学习书法的路径:一是取法隶书,上承篆书,下接楷、行、草三体,可谓“一石四鸟”,以隶书的宽博、高古之气滋养其他书体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反过来,就是通过对篆、楷、行、草的研习,又可以增添隶书的灵动、趣味和书写性,达到巧拙互生,真正实现以自然的书写体现正大气象。
当前的隶书创作,既喜人又堪忧。喜的是审美理念得到极大解放,取法的广泛性、探索的多元性已超越前贤,作品的趣味性、观赏性得到极大提升。然过度地追求趣味,又造成了对笔法的漠视,过度的形式拼接弱化了作品的格调和内涵。
隶书要向何处走?我认为要做到“字古式新”,书法本体要向古人靠近,而在形式上要与时代接轨。首先要在汉代经典铭石隶书中择其一二,先由形入,步入正途,再求笔力和骨势。要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汉碑,再从竹木简牍、铜器铭刻和其他书体中汲取营养,博瞻约取。其次,要重视形式构成,做到“合理的与众不同”,把这点做好了,才是我们能与清隶抗衡的制胜优势。最后,就是要增加学养,一个书家能否走得长远,最后是靠学养和做人支撑的。惟有如此,隶书创作才会走向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