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的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是学生求学以来所撰写的结构最复杂、篇幅最长的文章,小编整理了5000字的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5000字的论文篇一
体育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
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
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xx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
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
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5000字的论文篇二
论当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构建
摘要:当前大学生学习中,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等学习不诚信现象广泛存在,单靠传统的诚信教育来维持学习诚信已经远远不足,这也就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完整的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作为外在约束。在了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后,进一步对当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剖析,最后从构建大学生学籍诚信制度、学术诚信制度以及完善学习诚信的奖惩制度和建立学校监督机制等等六个方面给出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
一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内涵
一般来说,研究一个问题,首先就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在此我们将从学习诚信 → 学习诚信制度 →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逐步细化下,来研究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内涵。
(一)学习诚信
学习是一种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学习诚信则是指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大学生学习诚信主要指学术诚信、学籍诚信两方面。具体而言学术诚信指在作业、论文等方面做到诚信,学籍诚信指在考勤和考试等方面做到诚信。
(一)学习诚信制度
引用目前学界关于学习诚信制度内涵的解释,学习诚信制度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在诚信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要求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程或行为准则的总和。
(三)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可以理解为: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普通高等学校按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诚信思想和理念为指导,制定出要求全体大学生在学习及与学习相关的一切活动中做到诚实、信用所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或行为准则。
二、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诚信在我国思想教育中历时久远。在当今社会诚信建设同样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生。然而当代大学生学习诚信缺失的事实也让社会各界人士感到失望。我们深知,单靠诚信教育来维持学习诚信是远远不足的,这也就要求了建立健全完整的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作为外在约束,因此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大学生拥有真才实学、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今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是简历做得有多么华丽,考取的证书有多少,而是看有没有真才实学。大学学习是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理论知识储备阶段,如果这几年在学习上弄虚作假,必然会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将对个人出入社会后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此时如果通过学习诚信制度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帮助大学生养成诚实信用的好品德,也是大学生拥有真才实学、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是营造良好学风校风的题中之义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重要方面,但目前不少高校的学风使人堪忧,存在很多问题。最能反映高
校学风问题的就是大学生学习不诚信现象,比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等。因此制定出有效的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将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学风的树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风。因此,大学生诚信学习是营造良好学风校风的题中之义。
(三)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来理解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重要性。和谐社会要求人自身的和谐,要求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谐社会要求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要求和谐,比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的顶梁柱,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有助于高校培养拥有诚信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无疑有利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当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把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构建得更有实效性。现对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以下的归纳:
1.无完整的科学体系。关于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构建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在国家教育指导层面还是各个高校内部都有学习诚信相关制度的设立。不足的是这些制度从建立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零散的分布在其他制度中以致制度不明确,不能很好的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2.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在现有大学生学习诚信有关制度中,对大学生学习失信的行为规定抽象,如考试作弊和考试违纪并没有明确界限,论文写作中哪种程度的知识借鉴算抄袭等没有做出具体的界定。由于界定不明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较难处理,最终造成诚信制度中的处罚制度流于形式。另外,由于现行制度中处理失信问题的步骤不够细化,具体怎么操作,程序如何等规定不具体,导致制度的可操作性低。
3.对学习不诚信行为处罚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当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虽然制定了对学习诚信失信行为的惩罚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被大打折扣。比如在各种等级考试或期末考试中,部分不负责的监考教师考虑到处罚制度的不明确和麻烦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平时上课时,对学生的迟到旷课也是听之任之;还有部分高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也没做严格要求。惩罚的只是不诚信学生中的极少数人,以致各种处罚制度形同虚设,这对学习诚信制度的建设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找出问题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现将我国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1.应试教育重成绩而忽略学生道德建设导致诚信制度建设不健全。高校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影响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潜在因素。我国的教育体制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始终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速度、力度和强度都受到相应影响,是阻碍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潜在因素。又由于各高校忽视学习诚信品德的考察,这种风向标引导大学生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视个体学习诚信品德的养成。高校这种错误的教育体制,忽视学习诚信制度建设重要性,致使大学生的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缓慢且质量不高。
2.高校校园诚信建设文化气氛不浓。高校校园诚信建设文化对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起着不
容忽视的作用。高校校园诚信建设文化气氛低,使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环境氛围差,也是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原因。
3.有关领导没有认识到建设学习诚信制度的重大意义。高校的有关领导在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相反,对学生的学习不诚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学习诚信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有时候领导的重视与否可以直接决定制定的实施情况,有关领导没有认识到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意义,对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也是诚信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四、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构建
(一)诚信学籍管理制度
高校学籍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等等。现高校学籍管理是多个部门都有管理的模式,因此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容易造成管理无序的局面。在纪律考勤、成绩考核方面,主要依靠老师的印象进行评价。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违纪现象不闻不问,甚至弄虚作假。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的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并作出量化评分,在每学期末将学生各项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督促学生改进不足。另外制定明确可行的考勤和考试制度,老师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并建相应的监督体制对老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大学生学术不诚信主要表现在实验报告作假、作业抄袭,论文剽窃。针对当代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提出建设健全的学术诚信制度。学术诚信制度由一系列明确的学术操作步骤和要求构成,美国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一套完善的诚信制度,在这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具体而言应该设立负责学术诚信事务的专职机构,这些机构对学术诚信进行测评考核,监督对有不诚信行为学生的惩罚,努力检测出学术不诚信行为,并监督其改正。
(三)建立和完善学习诚信的奖惩制度
建立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关键是建立诚信奖惩制度。从奖励方面来看,可以通过具体规定对不同程度的诚信行为给以相应的奖励的方式,在高校内部建立学习诚信奖励制度。奖励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的做法是,对测评后达到某种诚信度的学生,应该优先推荐参加各类的奖学金的评定,入党,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干部以及保送攻读研究生等。从罚的方面来看,可以采取详细规定,对不同程度诚信缺失行为以相应的处罚的方式,在高校内部建立学习诚信处罚制度。这当中应该包括处罚的基本标准,处罚等级和相应措施以及处罚程序等内容。
(四)建立学校监督机制
为了完善、加强和贯彻落实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需要建立严格的诚信监督机制,因为学习诚信制度的实施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是难以维系下去的。然而,当前在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建设中,在监督方面的制度基本还处于空白,因此,探索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评价长效机制显得非常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学习诚信监督评价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监督学习诚信制度是否实施,二是学习诚信制度的实际效果如何。对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的实施状况进行跟踪观察和监督评价,从中反馈信息,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诚信制度并保证其发挥持久效应。
(五)建立学习测评管理体系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学习诚信度的测评制度建设方面还很滞后,测评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当前高校亟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诚信测评体系,以便更科学地对大学生的学习诚信状况进行评价。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学习测评管理体系。第一,组建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测评组织机构或者部门,大学生学习诚信度测评组织机构可分为校、院、班三级。第二,确定学习诚信度测评程序。测评时间:每学年可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测评。各班学生学习诚信度测评小组根据诚信度测评评分,排出名次,张榜公示,经学院测评小组审核后,可记录在学习诚信档案。
(六)建立学习诚信跟踪档案机制
建立大学生学习诚信跟踪档案,可以促进大学生长期遵守学习诚信制度。具体做法是在高校中为每一名大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来管理。诚信档案的内容可以包括:诚信承诺书、诚信纪录、诚信纪录的个人意见和部门及学校意见、诚信测评结果等。诚信档案从新生入学签订《诚信承诺书》开始,直至学生毕业,伴随大学生度过四年大学生活,详细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其中,学习诚信档案应详细记录大学生入学以学习方面的相关情况:上课出勤、平时作业、学习成绩、考试情况、学籍管理等。为大学生建立学习诚信档案,这样才能引起大学生对学习诚信的足够重视,在学生毕业时,这份综合的诚信档案还可以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在校的诚信纪录延伸到社会,可以增强学习诚信意识,促进自觉地坚持学习诚信制度。
(七)建立学生诚信教育制度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然而诚信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亟待提高校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从行动上去践行学习诚信。
1.改进并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结合当代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以学生生活的时代为背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以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为本,善于发现、利用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大量的身边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
2.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接受了诚信意识不代表他们一定能养成诚信的品德,学生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把“内化”了的诚信意识转化为行为,这就需要学校精心组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机会,如组织以学习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或者评选校园中的年度“诚信人物”活动,举行学生诚信风采大赛等等。
3.加强高校教师诚信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他们的人品是最直接的教育榜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诚信品德尤其是学术诚信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诚信道德楷模和榜样。
(邓小姣)
参考文献:
[1]吴潜涛.诚信与诚信建设.中国教育报.20xx年(3):3.
[2]温波.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xx年(4):2-3.
[3]秦宣.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北京社会科学.20xx年(01)期:12.
[4]梁守英.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xx(1):22.
[5]叶友华.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xx年(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