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创造太极拳的三大目的
太极拳作为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的好处有很多,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能强身健体,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中。那么古人只是单纯的为了强身健体才创造出太极拳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人创造太极拳的三大目的。欢迎阅读!
古人创造太极拳的三大目的
古人为什么创造出太极拳
古人之所以创造出延续至今的太极拳,目的有三个: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太极拳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无论是哪一家的太极拳,都具有比较好的健身祛病功能。
武式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由它的立拳根本所决定的,这个根本就是两句歌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最终的目的不是技击,而是通过练习来强身健体,达到修养身心,完善自我,最后益寿延年。
为什么修养身心就能益寿延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欲则刚”。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心胸开阔,就能达到生理上的健康。
武式太极拳从立拳的根本,到理论指导,其最终目的都是“益寿延年不老春”,它与其他的运动健身方式相比较,更注重在深层次上的修养身心。
武式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强健的肌肉、体魄,而且通过对肌肉、体魄的锻炼,培养元气,最后达到自我完善,使人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达到健康。
武式太极拳的特点首先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说,我们在锻炼中,最终要达到的标准就是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因此,武式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还是意气运动,其最重要的是意气运动。
在这一点上,太极拳区别于其他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打球,这些运动方式虽然也能够健身,但是他们不是“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太极拳这种意气运动有很深刻的内涵,在《五字诀》中第一点就要求“心静”,人只有在心静的状态下,才能遇事不慌,正确地处理各种事情。
人只有保持一种平和、安详的心理状态,才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人只有在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繁杂的表面现象消耗自己的脑力、体力。
因此,心静、意专的意气运动,对修身养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其次,在拳架的练习上,武式太极拳也有独特之处,它不是用动作带动呼吸,而是呼吸自然,从而引动内气在体内运行,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达到“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境界。
在练习中,武式太极拳是一步一桩,虚实分清,不断地调节自己重心平衡,它是活的桩功,这有利于对人体骨骼肌肉的锻炼。
总之,武式太极拳在内是以内引外,达到呼吸深长,从而锻炼人体的内脏器官。
在外是通过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刚柔相济的动作,按照独特的身法要求——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这样一弓一撑地反复锤炼,来培养一往无前的豪气,锻炼人体的肌肉骨骼。
久而久之地内外修炼,人体内正气浩荡,阴阳平衡,内脏器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身体中正安舒,骨骼强健肌肉发达。
同时,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人的意识也是处于一种心旷神怡、天人合一的状态中,身心愉悦,气定神闲。
这样从精神到肉体地修炼,就能使人益寿延年。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养生之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前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什么要练太极拳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各种健身方法很多,光各种拳术就有几百种,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练习太极拳呢?上面谈到了"太极拳是一种按照中国传统道教阴阳学说的理论。
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达到协调一致,内外三合,寻找人类健康长寿法则,这个定义要与其他形式的健身术、拳术区分开来。
尤其作为拳术,太极拳与其它拳术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其它拳术大都是为了训练技击的效能。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每个人都长着相同的两只手、两只脚,一个人要想绝对有把握地打败另一个人。
就必须进行超常的训练,承受常人所不愿承受的痛苦,因此也就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有的甚至留下难以治愈的隐患。造成了人体自身的不协调。要想获得超常的功能,还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承受磨练,结果违反了人类顺应自然生存的常规,形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协调。
当这些超常的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练习者的资本,去到处炫耀争斗,形成了个体与社会的不协调。
但练习太极拳则不然,因为练太极拳是在不断追求人体本身、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在这个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胸怀,平衡自己的心态,开发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健自己的体魄。
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拳术、健身术所不能比拟的。所以,练习太极拳是现代人应该掌握的一种最好的健身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