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分享
两会精神有哪些民生大事?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企业学习两会精神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分享篇一
春和景明,全国两会也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胜利召开,这次的盛会关注的是民生大事,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身为基层党支部的基层党员,我们也时刻关注着两会的进程,政协报告气象新,政府报告内容实。深受教育,感受良多。
2015年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俞正声指出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首先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之后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最后明确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报告文字精炼,文风朴实,内容翔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团结拼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这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
一、谈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二、谈金融。李克强总理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谈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让很多地方羡慕嫉妒恨,开放不能只体现在一些特区,李克强总理指出:“扩展内陆延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四、谈信用。现在社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即“失信者一路畅通,守信者寸步难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五、谈食品安全。李克强总理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六、谈贫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这个社会最刺目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生的起点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机会应该尽可能均等。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七、谈“饭碗”。李克强总理指出:“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八、谈棚户区改造。高楼林立,棚户连片,反应的现实并不美好。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政府应该出力更多。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九、谈医改。李克强总理指出:“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十、谈污染。污染像贫困一样让人揪心,也一样难以解决。李克强总理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李克强总理谈到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届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2015年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会更好。我们对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践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越发的充满信心!
企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分享篇二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为了推动简政放权,总理不止一次在公开的会议上痛斥奇葩证明。比如,有要求老人开具“自己还活着的证明”,有“让一岁小孩开不犯罪证明”,有让证明“你妈是你妈”等。总理对民生民情了如指掌,致力于推动简政放权,居民和企业办事难的情形终于得以扭转。
总理为什么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呢?这是因为,跟过去相比,一个部门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虽然顺畅了,但是,涉及到多个部门,还是会存在诸多不便,给居民和企业办事造成困扰。如果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居民和企业办事就得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奔波,做很多重复工作。比如,笔者当年异地买房,购房的城市需要提供户籍地房产部门开具的房产证明。笔者只好坐火车回户籍地拿一纸证明。还要纳税证明,又不得不去税务部门开具。假如部门间的信息是联网的,房产状况、纳税状况、社保状况、信用记录等都可以在线查询,办事的人就不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跑。对个人而言还好,毕竟办事没那么多,没那么频繁,但是,对企业而言,就很费周折了,影响企业经营。
事实上,只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互联网在服务生产生活方面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比如,网络售火车票,免去了排队买票的麻烦;网络交电费、水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网络购物,优惠更多,等等。在政务服务上,互联网同样已经大显身手。比如,公务员考试报名,可以在网上交费;交通违章罚款可以在网上交;个人医保、住房公积金缴费信息可以在网上查询,等等。
在简政放权已经深入人心、各部门都能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优质服务之时,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当其时。各个部门的职能理顺后,部门内部的办事流程优化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打通部门之间信息的“断头路”,让信息在部门之间顺畅流动,各个部门掌握的数据都能共享,居民和企业办事时,一个部门能顺利地从相关部门调用数据,减少办事环节。
当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了,“证明自己活着”,“一岁小孩不犯罪”,证明“你妈是你妈”等奇葩现象便不会再出现。更重要的是,有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居民和企业办事,将会走上高速便捷通道。办事,需要什么材料、什么程序、多长时间,一目了然,实现标准化操作。
十八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简政放权的成效有目共睹。仅以创新创业来说,2015年全年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可见,简政放权极大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
以前,人们到有关部门办事,最担心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和作风建设,使得有些对反腐有意见的人以“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来消极抵制,阳奉阴违。有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才是标配。“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
企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分享篇三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状况
面临问题
近几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中国已经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对于依赖 “成本驱动”,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冲击。
事实上,中小企业感到实业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这一增长动力在2004年之后开始弱化。2004年前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低端劳动力供给紧张的问题,制造业成为“用工荒”的重灾区,随后一些中部地区如湖南、河南等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省份,也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现象。
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2014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工作。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采取行动,认真抓好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两年多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537项,投资核准中央层面减少76%。工商登记实行了“先照后证”,前置审批85%改为后置审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简政放权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优化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以城市创业创新基地为载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深化惠企税费政策,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标准,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减免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使小微企业负担明显减轻。
三是进一步加强融资支持。通过实施定向降准、小微企业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等方式,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多措并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
四是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小微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信息化和公共服务网络化。引导信息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应用推广活动。搭建“创客中国”服务平台,举办“创客中国”大赛。开展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推动万企转型升级。
五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已培育认定了51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同时,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落实好现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为重点,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趋势
从趋势性的角度来看,跨越“刘易斯”拐点之后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属性推动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中小企业利润水平的长期挤压效应。2011年初,阿里巴巴曾对江苏、广东、湖北、吉林和四川五省588个制造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原材料在总成本占比最高,超过了62%,其余依次是销售、人工和财务成本,占比分别超过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2010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09年的63.1%升至2010年的64%,人工成本占比升幅略快于原材料成本占比,从11.1%逐年上升至12.3%。
中国中小企业承担着高税收负担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名义税负、宏观税负,还是实际税负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税负都偏重。中国名义税负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中国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 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地位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经营特点
(一)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三)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四)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流动资金占GDP比例较高
在中国经济中,与世界情况相比,中国是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流动资金也是有风险的,比如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但是在中国形成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流动资金可以完全依靠银行,中国流动资金占GDP70%以上,有些国家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还有的只有中国的1/3。
流动资金贷款这么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原材料库存,中间材料库存很大;企业自有资金如公积金、保留利润等被大量用于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等投资,造成流动资金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
发展战略
一、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为战略选择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显著不足。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见,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
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既有利于改进专业化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
美国两家汽车公司各有4万和6.2万家中小企业分别与之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日本等公司的产品中有 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避免规模不经济,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缺
中小企业投入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容易达到大企业那样的规模经济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但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
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 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优势。
四、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看了企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分享的读者还看了:
1.公司员工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2.学习2016两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3.2016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4.2015学习两会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