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投资学的论文

2017-06-02

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极强的金融类课程。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投资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投资学的论文篇1

外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当地国的经济影响情况下,针对我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于引进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效应 影响分析

自我国引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增加技术创新以来,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本文将通过针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研究,分析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产生的经济效应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施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明确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点和缺点,加快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一、 综述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文献,大多集中于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利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加大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部分。另外,随着我国引进外商直 接投资的力度的加大,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其他经济效应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国际技术溢出传导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劳务输出,信息交流等,其中以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为传导渠道的技术外溢称为物化型技术外溢。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不同学者因为出发角度的不同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其得出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的就业效应具有二重性,包括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其中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和A.M.Stout提出了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的“两缺口”理论。

综上所述,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主要集中于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这三个方面。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将对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逐个进行整理和分析,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

1. 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总体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显着的,在利用经济内生增长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我国技术进 步,加快经济增长。

2. 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在对我国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也应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出。其对我国的就业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数量,就业产业和就业区位三个反面的内容。

3. 对通货膨胀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在对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数量,就业产业以及就业区位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随着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深入而不断增加。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不仅仅是一般的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更是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其资本效应与外溢效应,以保持中国经济以一定速度稳定增长。

第二,全面评价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既包括以劳动者为载体的软技术、也包括以实物资本为载体的硬技术。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人力资本而实现了软技术的外溢效应,但并没有通过影响R&D资本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途径。R&D资本的增加是实现一国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中国R&D投入占GDP的0.64%,而美国为2.45%,日本为3%。 2000年中国上升为1%,达896亿元人民币,但总量上均匀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日本的1/39,美国的1/52。因此,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渠道来实现中国R&D资本的增加,进而提高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对外商投资设立R&D机构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同时,国内企业可与外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从而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硬技术外溢效应综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中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对就业情况的影响,也会因为外商投资产业不同,区位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其对我国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在引进外商投资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较快。但是,对于引进外商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之后。在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 有选择的吸引外资,不要盲目引进。 2. 适当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当地投资收益最大化。 3.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好宏观政策的长处利用管理好外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精确量化[M].世界经济,第12期.2002

[4]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5]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有关投资学的论文篇2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摘要】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对于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在证券投资中,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要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状况,才能顺应股市潮流,规避风险,把握时机,获得最好的投资收益。下面就结合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以及股票市场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股票市场;股市的走势;股票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我国的股票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过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制度缺陷和制度不确定性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实证工作的开展更是远远落后于股市的发展。这些都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投机色彩非常严重,股票市场经常是大起大落,股票价格的波动也成为了股票市场上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实际上,我们国家目前的金融体系还保留着过去那种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股票市场发展滞后的制约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当更重视发展资本市场,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如何?货币政策如何对股票市场造成影响?各种政策工具的功效有何区别?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

一、理性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下面先从股票市场的特点着手分析:

(一)股票市场的特点

中国股市当前几个独有的特点:1.根本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定政策干预市场状况。2.主要的外生变量是: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调控。其中以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最为重要、最直接。3.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成长快,不规范,但处于快速变化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4.与其他股市一样,中国股市具有周期波动的运动规律。某一时段的状态与过去的状态相关,在外界作用消失或不变的情况下,股市将按其自身规律运行。可以看出,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经济形势好,投资者对前景乐观,投资就会积极;经济形势不好,投资者对前景悲观,投资时就会格外谨慎。此外,财政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改变或部分抵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从而间接的作用于股票市场。政府通过扩大投资,就会对部分行业、板块产生有利影响。减税同样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公司利润,间接促进股市繁荣。同时,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国家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可以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条件,同时降低了利率,降低了储蓄、债券或者其他金融商品的投资回报率,降低了股票投资机会成本,增加了股市的新引力,从而有力的推动股市上涨。

(二)宏观经济与股市的走势的联系

而且股票市场的走势跟宏观经济是高度相连的。在股市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可见.股票市场的走势跟宏观经济是高度相连的。现在随着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在社会上影响面和渗透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中要获得一个好的投资回报,两个方面首先要对行业和上市公司,要挖掘出一个最好的企业,就是本身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另外,股票市场是随着宏观经济一起潮起潮落的。如果不把握好宏观经济走势在股票市场对于大势的判断,就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把握好宏观经济走势对股票大势的影响非常重要,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着在股票市场中的收益率。

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而其中对股价指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财政政策工具印花税、货币政策工具实际利率、货币政策中介变量、货币供给量。本文通过建立这些变量模型,发现股价指数与印花税呈正相关,与货币供给量呈负相关,实际利率对股价指数影响不显着,而且股价指数与印花税、货币供给量不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那么,近期印花税的调整,还有有关利息税的调整,以及国债发行这样三个大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对股市有没有产生影响呢?

在宏观经济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在货币追逐商品的情况下,大量的商品物价都在涨,因为央行货币供给多了,这时采取加息收紧银根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实际上加息的意义,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来讲,并不具有很多的作用。但是,它对股票市场会带来一些间接性的影响。提高了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适度提高,可能会有一部分资金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出现了一些犹豫。或者会有一小部分小额资金,有可能从股票市场进行回流,有可能会出现这个情况。但是它又对股票市场整体的资金格局不会带来大的变化,因为即使是取消了利息税,实际上相当于存款的收益率只提高了0.6%,是一个非常小的机会成本。在股票市场中作为主体部分的投资者,一般在各大中城市中的中高收入者,一般受的教育程度比较高,风险意识也比较强,并且抗风险能力也很强,不会因为机会成本出现了小的提高就马上把钱从股市上撤回银行里。而一些小的投资者,利息税取消之后,确实能获得一块实际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股票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 首先是国家预算,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是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反映。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价上扬,近两年,我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类上市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其次是税收,通过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减税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了股市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股价趋于上升。如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股价理应看到一线。对股市影响最直接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我国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来,根据股市的实际情况对印花税加以调整,对股市进行调控,以刺激或抑制股市。 最后是国债,国债作为国家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在不带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缓解了建设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总体经济向好,有利于股价上扬。同时,国家采用上网发行方式有从股市中分流资金的作用。1998 年8月,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股市构成较大的利好。

(四)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它在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而是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挑战。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使货币的供求关系更加复杂,也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更加多元化,使得原先忽视、不关注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发挥,政策的效果也并不明显。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整体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货币政策按照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程度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对股价形成向下压力,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调,使股价水平趋于上升。我国中央银行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控制、公开市场业务、汇率等。首先是利率,利率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从七次降息和股价变动的关系看,我国股市与利率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性,但利率变动对股价的作用逐渐减弱。其次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在货币乘数作用下,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需求,进而影响股市的资金供给和股价。

如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对股市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最后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它是中央银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1996年4月起,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启动,由于现阶段可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有限,只以短期国债为交易工具,限制了对股市的影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其影响会逐渐增强。

二、现实意义

中国的股票市场起步较晚,除了受市场调节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货币供给、投资基金数量、期货交易量、利率等。股票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代表,也反映着国家经济的情况。这既表明股票市场也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还表明宏观经济的走向也决定了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另外,宏观经济也影响着股票的价格。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及全球金融动荡最近似乎有一发不可收的态势,美联储最新发布的黄皮书显示,由于消费支出放缓、制造业活动下降和地产需求疲软,美国最新一个月的经济状况持续面临困难重重的窘境。而与其萎靡不振的宏观经济相映衬, 2008年10月初美国股市连续8个交易日下挫。为该指数112年历史中最糟糕的单周表现。次贷风暴仿佛就是在颠覆历史,继五大投行成为过去时后,美国最老牌的货币基金也遭清盘。而与美国因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自2001年以来宏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着近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大幅上升,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也表现良好,但与此同时,中国的股市却经历了几轮暴涨暴跌的暗流涌动,尤其是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最高点6 124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下跌60%多,严重干扰着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无法发挥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存在于西方成熟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周期保持同向变动的规律,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成立,相反却表现为股市逆经济周期而运行,这其中的规律和原因值得我们仔细探究。中国金融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其中又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政策决策者的关注。

三、总结

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作用在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研究,在现实中,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不容置疑。股票市场作为一个融资投资场所,对宏观经济中资金资源的分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资金的最优化配置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向对企业,投资者等各市场主体有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要及时趋利避害,及时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吕红林: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

孙洪庆,邓瑛:股票价格、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政策

阳玉香: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陈德伟,金戈:利率、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

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财政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

徐涛《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