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2017-01-09

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给予确认、计量和记录,并将其结果报告给各有关方面的一种会计管理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范文一:劳动组织与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目标

摘要:社会化劳动的繁复与人类自身禀性的多样组合如同浩瀚星河一般的紧密和庞杂,以至于我们在大力发明、改进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的同时不得不周而复始地对人-机-物的组合模式进行调整,再调整。但即便如此,社会劳动效能的提高与人类主观能动的创造力相比,还是如此低微。那么,究竟该如何测定并调整人-机-物的结合效能,并尽可能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组织目标呢?本文努力从劳动的组织、管理角度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会计应揭示的人力资源信息及相关客观规律。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组织;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目标

一般人眼中,参与到技术已进步到数据化、信息化高度的社会劳动中去“简单的和1一样”。真是这样吗?事实上,就走出自然经济的人类劳动来说,任何一个组织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两者进行有效组合的难度都是如此艰巨,以至于我们在大力发明、改进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的同时,不得不如西绪弗斯(Sisyphus)推巨石上山般周而复始地对组织内人-机-物的结合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调整、总结和再调整。既便如此,劳动效能与人类主观能动的创造力相比,还是如此的低微,显然,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长期持续的反映敛含技术流动于劳动过程中的、直接核算与记录劳动第一要素--人力资源价值形成、变化和贡献的人力资源会计,来独立地或与传统会计相结合地为劳动组织活动提供以下人力资源信息,依此来引导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有利于组织技术进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运营和管理决策。

一、评估“人才与价值”的蕴养

人是社会意识、知识与劳动技术、技能的创造者与荷载者。换言之,每个具有劳动意识的人都是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但同自身禀性一样,每个人力资源的专业价值蕴养情况不同,与之相应的表现在不同领域也就有着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因此,面对劳动作业目标的单一性及专业过程的狭隘性使其对人力资源应用有着近乎苛刻的选择时,足够科学、严谨、准确地运用会计、统计、分析及其他方法合理识别并连续记录单体人力资源的专业价值,不仅是劳动组织的亟待数据,也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基点。

二、描述“单体与个体”的转化

人类组织和参与社会劳动的动机与行为有两点:一是合理有序地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文化商品;一是借助社会活动平台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展现并提高自我价值。前者的过程与结果通过传统会计体系已经有了完整的反映与核算,而后者,正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设计、核算的内容与范畴。这不仅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需要。也是任何会计主体实施完整核算的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不是简单的劳动定额执行记录,也不是劳动生产率的连续计算,所以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真实、准确地描述人力与财、物的结合过程中单体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的契合与转换,既是人力资源会计科目设计的难点,更是动态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

三、提供“群体与效能”的指向

1+1≠2是困扰劳动组织活动的难题之一,也是测定并调整人-机-物结合效能的核心问题。面对社会组织运作目标的多向性及群体劳动的合作性,毫无疑问,”人尽其才“是所有组织竭尽全力但却难以实现的劳动组织目标。这是因为,暂且搁置思想的内化与情感的外泄不谈,人类的烦恼就在于:我们总在证明”我“的头脑是多么的睿智;眼光是多么的精准;付出是多么的巨大,却恰恰忘记了“我”所享用的一切荣誉和成就,正是被责难、被压抑的“他”所给予的奉献。即便偶尔对“他”的欣赏,也更多是一时的情势所迫或附和相投带来的愉悦。但这显然不是放弃追寻人才与价值的理由,事实上,任何组织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总是在努力寻求如何克服或减少主观判断,持续、客观、公正地测评人力资源个体和群体价值及其未来延展度,以实现“人尽其才”,并进而说明本组织人力资源群体价值优势之所在,以此为组织定位或企业转型获取关键数据的途径。所以,人力资源会计应通过静、动态人力资源会计技术应用,正确地践行这一途径。

四、揭示“薪资与文化”的联系

舆论引导社会意识的方向;薪酬引领组织内人文价值的取向。这是因为:薪酬不仅是商品交换条件下社会劳动参与者获得可交换社会产品的数量,更是对人力资源单体价值在本组织社会劳动群体价值中的认同体现。尤其是金字塔结构的层级管理模式中,权力+薪酬的激励(约束)能力往往弱于责任+薪酬的约束能力。所以,人力资源会计应通过责任内化的单体与个体价值核算以及价值转化率的测定,结合传统会计中的人工成本耐受度,为薪酬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真实的基础数据,并辅助组织搭建价值导向明确的薪酬结构,以改善并保护本组织人文价值观念的蕴养环境。

五、诠释“培训与发展”的内涵

恰当的培训,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品质,更能有效地传达组织对其成员的人文关怀,增强组织生命力。但同其他以智力投入为主要劳动手段的新型产业一样,人力资源品质投资的受益者是参与者个人,而组织收益却取决于人力资源自身的主动性和组织事务的适配性,因此,从传统会计角度来看:人工成本的上升对利润产出更多的是负值影响;而从应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内容来看:品质投资却是随单体价值提高而带来的、直观的可预期个体价值提升。这种相对与传统会计设备“硬件更新”核算而言的人力资源“软件更新”核算,显然更有利于反映培训的价值和组织的发展力。

参考文献:

[1]郭儆力,梁亚玫.劳动价值理论在人力资源会计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8期.

[2]郭儆力,张升彦,史晓霞.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属性分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04期.

[3]郭儆力,白翔宇,康慧.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12期.

[4]郭俊延,郭儆力.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分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20期.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范文二: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分析

【摘要】自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之日起,中外会计学者就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此,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人的能力是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但关于它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应用,至今仍没有统一完整的看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本文是结合新形势下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与推广的趋势,参考国内、国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运用这些原理说明了人力资源会计在目前中国的企业中的应用,最后对能够正确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作了展望和预测。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与推广;应用与趋势

一、人力资源会计综述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美国密歇根大学赫曼森196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契机,并初步在企业实践中结出硕果。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

1、产生阶段(1960—1966年)

此间的理论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者们从其他相关理论中衍生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受到许多相关理论发展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舒尔茨为代表的有关人力资本的经济理论。1964年,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企业经济研究所的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中最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并被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之中。他提出,人力资源构成了企业最有效的经营资产,为使会计报表更为完善,对企业管理公务员更为有用,其内容应该包括人力资本。1965—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需要对人力资源费用成本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价,并交由密歇根州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实验。

2、迅速阶段(1971—1976年)

此间,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迅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学术界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在会计和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了计量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会计制度的文章。不仅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展迅速,而且历史成本法和现时重置成本法等人力资源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也得到发展。此间,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一是美国会计学会在1971~1973年间成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组织和支持一些人力资源会计项目的开发,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二是1974年,弗兰霍尔茨教授的专著《人力资源会计》问世。

3、停滞阶段(1976—1980年)

此间,是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兴趣减退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前期结果已经完毕,所剩下来的会计难题需要由少数会计学家解决,而且需要企业自愿继续做实验对象。而参与试行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组织必须花费相当大的成本,但其效益很难测量,因此企业的态度不够积极。这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低潮。

4、应用阶段(1980年至今)

自1980年后,会计界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同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也增加了。尤其是美国海军研究署建议在海军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与企业相比,美国海军拥有充足的经费从事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这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停滞发展的势头得以好转。

5、20世纪概况至20世纪

80年代,某些大型的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均采用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如美国梅特罗银行,拥有职工18000人和150亿美元资金,已使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加拿大格林菲尔德航空公司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评价临时解雇职员的成本和效益。1985年,弗兰霍尔茨在《人力资源会计》第二版中,列举了30个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案例,阐述了企业管理公务员需要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于经营决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另外,他也阐述了企业管理公务员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所取得的成果。如一个电子公司根据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职工离职的损失金额大得惊人,因此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职工离职率;一个保险公司通过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了解到培训核算员的收益金额,相当于培训费用金额的两倍;一个工业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评估,临时解雇职工的成本和效益,从而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人力资源会计学家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既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也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程序和方法,并且还认为它将使传统会计产生重大变革。

二、人力资源会计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不准确

在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中,人力资源的未来服务年限、工资报酬、折现率都需要主观估计,不同的会计人员核算的结果很可能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会计信息不具有可验证性。这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操纵空间,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当前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方法大体有两类。一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这种方法计量的只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并不是价值,无法反映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另一类是以折现价值为基础的方法,主要包括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工资报酬资本法、人力资本加工成本法、内部竞价法、经济价值法、随机报酬价值法、商誉评价法、未来净资产折现法等。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的多元化要求,单纯的成本信息、数学信息己经满足不了决策的需要,多元化的人力资源信息己成为需要。这样给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提供了环境上的可行性。

(二)人力资源会计运作成本过高

随着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单凭会计报表已经越来越难以包含这么多的信息,从而表外信息就越显得其重要。对于决策者来说,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同样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中披露出来。按传统的核算方法,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许多方法工作量巨大,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计算、统计工作都用计算机来完成。以往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有巨大工作量的工作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信息载体的财务报告,除了三大报表外,还有大量的非量化信息。例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学历、工作经验、社会地位、研究成果、所获表彰等基本情况,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都可以用非量化信息反映出来,以此为企业带来正的社会效应。至于这些人力资源所能创造的价值,应该由各个投资者自己去判断,这也正是投资者决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三)缺乏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

目前的人力资源会计尚停留在理论构建方面,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均缺乏具体的制度指导,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使得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陷入困境。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个性化管理的柔性,传统方法不能概括人的价值的全部。一些涉及人的性格、喜好、情绪等人性化的因素,传统会计方法无法表达,必须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非数学化方法予以表达。因此,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一些方法有了用武之地。人力资源资本化后的两大问题:一是人力资源不能变现。前面已经提到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企业并未拥有其所有权,人不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企业在需要资金时,却不能将此项资产变现。二是人力资源不能用于偿债。当企业破产时,账面上的人力资产完全是一个“空价值”,债权人无法用其抵债,这两大问题不解决,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中国的不但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而且其应用的配套方面如法律体系、价值评估体系等仍不健全。

(四)人力资源会计缺乏公认性

当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低于同行业的正常利润时,该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就没有了;经济价值法是要求以企业未来收益现值乘以人力资源的投资率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过于繁琐,中国的现有会计人员的素质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要求较高的方法。同时这些计量方式都只涉及人力资源的初始计量,未能深入研究其后续计量。初始计量只发生一次,后续计量则不断进行,可见现行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公认性。目前,人力资源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未来工资贴现法、经济价值法、商誉法。未来工资贴现法是以工资为计量依据进行核算的,该法使用的前提是存在科学的工资体系,但现实生活中同工不同酬、平均主义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降低了其可操作性;商誉法是将企业若干年超过本行业正常利润的部分作为商誉,然后乘以人力资源投资率求出积数,并用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

三、解决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知识学习

应组织一个由著名会计学者、经验丰富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及会计界权威人士等参加的专门小组,对各个时期人力资源会计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成果进行研究、总结,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在此项内容完成后,应将研究成果以书面报告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专题新闻、会计杂志、经济类期刊、广播等)进行宣传,以引导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和实践。然后设计并建立专门的网站。人力资源价值可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出发点的标准,更明确地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就是通过优化组织的整体价值。人力资源会计通过提供某些概念及价值衡量方法来帮助管理人员的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人力资源价值“。由些出发,工作分析、工作设计、人员选拔、人员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绩评价以及支付工资报酬等,就不仅仅是一系列工作环节,而是可用以优化人力资产价值进而改变整个组织的一套策略了。基于这种认识,人力资源利用便被置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

(二)控制人力资源会计成本措施

复杂的、不确定的成本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应用人力资撅会计时,其信息披露引起的来自竞争者与员工组织的反应而对企业收益造成的负面形响;二是为满足人力资裸会计核算猫要而收集必要的信息所支付的费用,三是为了保持人力资稼会计工作系统良性运行及其信息质量所占用的企业资抓和发生的费用。对于第一部分成本,即人力资像信息披耳形成的机会成本,应当通过经济制度与市场规则的改善来解决。第二部分成本具体体现在为人力资很会计模型分析所提供必要的墓本信息所花费的费用,以及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信息收集付出的代价。最现实的办法是在人力资像信息转递体系的支持下,将目前这种信息成本,由企业全部负担的局面转变为企业一员工共同负担的形式,通过劳资协商与合作,以内部制度的形式要求员工提供其私人及工作情况的信息,并减少对外部观侧信息的依软.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员工按一定的要求在其自由支配时间内报告有关个人及其经济活动的信息,企业以减少成本的一部分,以一定方式对员工的这一倾外劳动提供补偿。这样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质量与相关性。第三部分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是由现行的人力资探信息处理方式造成的。其改进的方式是建立具有连续工作能力的人力资稼信息库,按关联的方式保存、使用、鉴别与处理人力资探信息,从而减少对企业资源的占用并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最大特点就是团队性和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如果知识产权的取得纯粹是个人行为,则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产权都属于个人,两者是同一的;如果知识创新是经济组织的集体行为,是团队合作、综合运用的结果,是团队所有队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则知识产权应属于该创新集体,但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产权仍然属于个人。传统的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一步改进都是对传统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当中,牵涉到人力资源的受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

(四)同一企业适用多种薪酬计量标准以及重视和使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将出现多种经营的局面。多种经营的结果必然涉及不同领域,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竞争程度不同,为了取得优势地位,竞争对手之间会用各种办法确立自己的优势。人才竞争必然是市场竞争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将抛弃原有的统一薪酬标准,根据行业或领域特点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新标准。但新标准的制定应只适用于特定领域,在计量方面也将有别于原有的基础领域的薪酬计量标准,同一企业适用多种薪酬计量标准计量方式将成为一种趋势。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1.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3.毕业论文会计

4.2016会计论文范文3篇

5.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