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形成的原因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历史学名词,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的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形成的原因。
改革起始
一,始作俑者
简单的说,基督教教会历史上重要的改革都是宗教教义的改革而非宗教制度的改革。更严谨的说,即便是宗教制度改革,也是奠基于教义改革基础上的制度改革。基督教教会自使徒时代末期就逐渐堕落俗化,后来虽然也出现过护教人士如犹大,还有"独一神观"者在公元三世纪-四世纪对"三位一体观"的对抗,这些改革最后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保存《圣经》真理的精神依然存在。如马昂留斯与央登·约翰等人合著的《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主张恢复平民信徒参与教会事工;孟他努倡导圣灵与灵恩,勉励信徒远离奢靡生活,其本身言论虽偏激,但异端影响极大。
二,聚集力量
公元七-八世纪,又有忠于《圣经》的教士反对教会如同异教的跪拜神像及抬举马利亚为圣母的谬误。九世纪中叶,为证明当时教皇所宣布的主权是早在数世纪前就实行的文献"伪西多尔教令集"(Isidorian Decretals)出现时,许多有良知的主教群起反对这个骗局,但终被压制。十二世纪又有法国瓦勒度派(Waldensians)主张教会应恢复以《圣经》为唯一真理,反对炼狱邪说,强调平信徒可上台讲道,教士的言论并非完全无误等,声势相当浩大。虽遭教皇视为异端,予以除名,但他们仍然存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成为十二世纪以前改革教会的硕果。
改革内容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称各种邪恶和弊端就像从特洛伊木马中涌出的士兵一样从教会中涌出,他们纷纷倡议实行改革。就在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内部也开始了改革。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二: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宗教改革中后,异端裁判所的活动更为猖獗,大批"异端分子"被捕入狱,甚至被处死;同时,天主教会加强了思想控制,不断颁布违禁书目,查封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赫然出现在第一批被禁书目中。三: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千方百计的破坏宗教改革,提升教皇声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就是耶稣会。通过内部改革,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
改革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其作用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