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散文推荐三篇
董桥的文字天生艳丽,稍不克制便会流于妩媚。年纪越大,他越注重一个“淡”字,反复修改,为的就是像一个美人卸妆一样,把那层艳色狠狠抹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董桥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董桥散文推荐一:姓董的
(一)
「董」不是大姓。我姓这个姓,原本稀罕,颇为自得,以为甚贵。自从董建华先生当上特区首长,「董」字泛滥,天天见报,日日广播,骄矜之气顿成众口之的,起初很不习惯,慢慢接受现实。查「董」字是监督之意,「董之用威」也。「董」字又训「正」,《楚辞》所谓「余将董道而不豫兮」,说自己虽然见先贤执忠被害,依然正身直行,不犹豫而狐疑也。「董」字又是董事之简称,如校董。从这些解释看,董建华一步登天,当也合理。历史有名的董姓男女不多,最浪漫是文学故事里的董永和明末名妓董小宛。董永无力葬父,卖身为奴,后来与天上织女结为夫妇,织女十天内织锦百匹,为他赎身,织毕凌空而去。董小宛名白,做了冒辟疆的妾,清兵南下,双双辗转於离乱之间达九年,劳顿过度而死,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追忆温香岁月,写得淒美得要命。
董姓从政的古人董卓最有名,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残暴得很,纵火焚洛阳周围数百里,破坏生产。后为王允、吕布所杀。《三国演义》中还有美歌妓貂蝉施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好戏连场。当代大名鼎鼎的政坛人物当数董必武。还有一位董振堂反蒋加入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国共交战中战死了。八路军里的那位董存瑞一九四八年托起炸药包顶在一座桥的桥身,猛拉雷管,炸毁碉堡,壮烈牺牲,部队党委授予他「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故事拍成电影。当年名导演宋存寿常开玩笑说见了我就想起董存瑞,因我本名跟这位八路英雄只差一个字,我只好答以「妈的」。
(二)
春秋晋国史官董狐在史册上写了一句「赵盾弑其君」,世代誉为「良史」,千秋留名。话说晋灵公十四年,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当时赵盾实有不在犯罪现场之确凿证据(alibi)。清初写《西游补》小说出名的是董说;明亡后化做和尚去了。讲学问自然只数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其天人感应之说不知造就多少后世学者。画家先是五代南唐的董源,江南人画江南景,迷倒几代人。到了明朝,董其昌又画又书,可惜我看不懂他的画好在哪里,字倒是大大的好,至今还珍藏先严传下来的董帖,霉得一碰就烂了,只得远观,封皮是先严的一手何子贞行楷。我小时候搞不清楚北苑、玄宰、思白、香光到底谁是谁,反正都姓董;一度还以为董巨是一个人名,后来才知道「巨」是巨然,发展董源的水墨山水,真麻烦。最冤枉是《西厢记诸宫词》的作者董解元,生卒年及名号籍贯至今都不详,只用当时读书人通称的「解元」代之。写一部书写到有个简称叫「董西厢」,实在蛮雅的。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找出两个姓董的,一个是会测字的军官,给纪晓岚测字卜祸福,灵得出奇。一个是姓董的佃户,养一头有灵性的老水牛,想卖牠去宰了,牠竟跪在老主人的坟前哀鸣,感动了董家,养牠到死。高阳译此篇成白话,有一句说:「姓董的不是坏人」。
董桥散文推荐二:文字下酒,吃得风流
(一)
科举制度中为新科进士举行琼林宴,二人一席,每席各摆乾果十几盘,进士拜揖入座,坐定了马上又起拜辞去,乾果则由伺役一抢而空。丛碧先生说那彷彿戏台上的饮宴,假的。清朝的御膳也摆了几十品,皇帝面前数味还可口,再远的都馁败恶臭了。宫廷赐宴餚馔满桌,但照例不能举箸,少坐起,谢恩出,假的。当时有这样的口号:「光禄茶汤,武备院刀枪,翰林院文章,大常寺笙簧,钦天监阴阳,太医院药方」,全是样子货!民以食为天,民间吃的比天子吃的要美味得多。真会吃的人通常都是有学问的文人墨客,不轻易写食经。随园老人写过,甚可观,不似时下骗吃骗喝的食谱,不见文化。
逯耀东新篇《港人食乜嘢》说到九龙丰泽园是他师父牟润孙先生家的同和居南来的小徒弟开的,非常尊敬少东家,逢年过节都向少东家敬菜,逯耀东在师父家吃过丰泽园孝敬的煨排翅,师父说是炭火煨三天而成,前后用了三块火方和三只鸡,鱼翅滑糯,汤汁浓郁。丰泽园是牟润孙先生当年的餐厅,他跟随师父在那里吃过不少京菜,并经师父讲解,得以一窥京菜门径。我不是牟公的学生,却也沐过这样的春风。老人家真会吃;菜好,话自然更多了,从老北平讲到旧香港。那时候我们常去的已不是丰泽园,是北京城,经理是曲先生,师傅姓周,逯耀东说他原是豪华楼的首厨。周师傅的糟蒸鸭肝和油爆羊肉真是上上妙品。还有炒虾脑,别处吃不到。连烙饼都特别好吃。有一回,夏承楹和林海音先生来港,我带他们去北京城吃晚饭,请了牟公做陪,周师傅的绝活都耍出来了。夏先生、林先生和牟公边吃边聊旧北京的旧事,夜阑兴尽而归。他们聊天,比《城南旧事》电影版更好看、更好听。
(二)
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吃馆子几乎是伤天害理的事,吃吃喝喝跟逛窑子一样缺德。在台北认识一位老先生天天在一家北方馆子开饭,碰到邻桌有熟朋友,经常大声要伙计好好侍候,还说:「全记在我账上!」好大的谱儿。其实,我看牟公在熟馆子里吃饭也不是现吃现给的,都等逢年过节才上门结账。有一次他告诉我说,北方穷苦人家来了客人弄些清淡的下酒菜也很好吃,「那叫文化!」他说。我说想必是家里娶了个《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牟公听了哈哈大笑。
真的,《元曲》里读过周德清《折桂令》说:「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什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浆甕儿恰纔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儿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桂攀花。」忍着飢肠还凑得出这样好的小曲,文人确实会用文字下酒。意大利艳星苏菲亚罗兰身材剔透,说是全靠吃意大利麵条,还要像真空吸尘器那样吸来吃(“Everything Ive got I got from eating spaghetti. You try it... Spaghetti can be eaten most successfully if you inhale it like a vacuum cleaner"),吃得风流。
董桥散文推荐三:中年是下午茶
一
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还是红烧豆腐也没主意;至于八十岁以后的消夜就更缈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午茶是揽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不是在伦敦夏蕙那么维多利亚的地方,更不是在成功大学对面冰室那么苏雪林的地方,更不是在北平琉璃厂那么闻一多的地方羹是在没有艾略特、没有胡适之、没有周作人的香港。诗人庞德太天真了,竟说中年乐趣无穷,其中一乐是发现自己当年做得对,也发现自己比十七岁或者二十三岁那年的所思所为还要对。人已彻骨,天尚含糊;岂料诗人比天还含糊!中年是看不厌台静农的字看不上毕卡索的画的年龄:"山郭春声听夜潮,片机天际白云遥;东风未绿秦淮柳,残雪江山是六朝!"
二
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可是纳坡可夫在巴黎等着去美国的期间,每天彻夜躲在冲凉房里写书,不敢吵醒妻子和婴儿。陀斯妥也夫斯基怀念圣彼得堡半夜里还冒出白光的蓝天,说是这种天色教人不容易也不需要上床,可以不断写稿。梭罗一生独居,写到笔下约翰·布朗快上吊的时候,竟夜夜失眠,枕头下压着纸笔,辗转反侧之余随时在黑暗中写稿。托玛斯·曼临终前在威尼斯天天破晓起床,冲冷水浴,在原稿前点上几支蜡烛,埋头写作二三小时。亨利·詹姆斯日夜写稿,出名多产,跟名流墨客夜夜酬酢,半夜里回到家里还可以坐下来给朋友写十六页长的信。他们都是超人:杂念既多,文章也多。
中年是危险的年龄:不是脑子太忙、精子太闲;就是精子太忙、脑子太闲。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你来了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年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滚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口奔过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壮精子转身往回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于嘛不抢着去投胎?那只壮精子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
三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这是中年。《晋书》本传里记阮咸,说"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灿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大家晒出来的衣服都那么漂亮,家贫没有多少衣服好晒的人,只好挂出了粗布短裤,算是不能免俗,姑且如此而已。
中年是"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的年龄。
董桥散文推荐相关文章:
1.优美散文集推荐
2.名家优美散文推荐
3.关于岁月感悟散文推荐
4.有关成长经典散文推荐
5.优美短篇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