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论文

2017-06-15

处于全球化大背景下,受西方国家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影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状况也越来越棘手,已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大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之思》

【摘要】处于全球化大背景下,受西方国家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影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状况也越来越棘手,已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大难题。从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出发,寻找其中的可能性原因,探索切实有效的可行性措施,以期缓解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困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 现状; 原因; 措施

1 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

我国青少年的性教育受到重视并开始快速发展始于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性教育正式被纳入我国中学教育的内容当中。此前,性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禁闭和萌动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改革开放的洪流带来了西方文化的渗透,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思考,特别是对文革期间将其推向顶峰的“禁欲文化”的全面反思。这种新旧观念与中西文化的撞击,使得人们摇摆于传统伦理道德、封建禁欲与享乐主义和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的矛盾与困惑中,尤其是对于渴求自由的青少年,一方面是长辈的封建观念束缚,另一方面是现时代的自由与开放,这种矛盾与冲突难免使他们的性道德观念发生混乱。

近些年,由于受到西方性自由观念和各种黄色文化的影响,婚前性关系、少女怀孕、堕胎、青少年卖淫嫖娼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项由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5%的高中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中学阶段谈恋爱的高中生占23.8%,男生占28.7%,女生占17.1%。据首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暨大医学院团委1997年在广州地区八所高校的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据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1997年的调查,69.34%的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有过婚前妊娠史的占39.9%。”[1]种种的事实显示,当今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与困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青少年自身、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种参与群体之间在教育与行动方面的不和谐与矛盾性,致使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充满了混乱与困惑,缺乏明确与科学的指引使得他们前进的道路艰涩难行。

2 导致令人忧心的性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冲突,不同时代、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思想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使得这个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困惑。现今的中国在性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似乎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有着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可以说是处于挣脱的边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2.1 社会方面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知识的爆炸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成为可能,文化的全球化渗透更使得国家与种族间的关系不再单纯,开放的世界让年轻人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洗礼。中国传统的禁欲主义在年轻一代心中已不再占主导,而“性解放”与“性自由”的影响则日愈增大。80年代以后,各种与性有关的文艺作品、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纷纷亮相,电视的普及首先打破了年轻人心中的纯洁,网络时代的到来更让原本单纯的性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互联网的不可控制性往往也成为青少年走入性误区的罪魁祸首。“在21世纪,学校性知识教育不再是当前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唯一途径,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出现,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重要渠道。”[2]各种黄色书刊,黄色网站无孔不入地侵袭着青少年,社会环境中的灯红酒绿更是以其迷人的身影诱惑着渴求挣脱与自由的年轻人。

2.2 学校方面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学校的性教育越来越重视,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纷纷颁布法规和纲要性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青少年的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负责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病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但长久以来,学校对于性教育方面仍是采取保守的态度,普遍都存在以说教的形式单调地向学生灌输性生理和性卫生知识,而对于性心理和性道德,性行为和两性关系等的教育则基本忽略,敏感的两性问题更是避而不谈。在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迫切地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把种种的疑问寄托于身边的教育,而学校对性教育的禁和堵让他们不得不将渴求了解与指导的眼光投向了种种危险的可能性途径。

2.3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性教育方面。性问题的敏感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只能在彼此间揭开了那神秘的面纱之后,才能坦然自在地面对。而今,有不少家长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子女面前对性问题讳莫如深,采取蒙昧的政策,不重视、不关心子女的性教育。有的家长自身也缺乏性知识,缺乏对性教育的正确认识,更无须谈教育子女。根据严为光对368名青春期学生的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家长缺乏基本生殖健康的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有30.2%的家长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可能会诱导过早的性行为。[3]成都市于去年底对10万名中学生所作的一份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庭在性教育方面采取回避的态度。”[4]在权威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异性交往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干涉和禁止,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模式和伦理规范下一代,而无视时代的变迁与现代社会的剧变。

2.4 青少年自身

青少年作为性教育的主体,生理的成熟决定着他们急切地想了解与性有关的知识。特别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明显提前,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其内心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应着内心同一性的需求,他们更是对成长充满了好奇之心,急于了解自身的变化及异性,而身边正规的教育环境,却没有提供他们了解性知识的正确途径。家庭回避,学校敏感,教科书也只是略微提及,根本没有办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所以,他们只能将满足自身好奇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上其他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虚拟网络等。徐莉等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学校教育、同学朋友、父母、展览、医生、录像带、互联网[5]。一方面是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一方面是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性,这必定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判断力,容易产生性道德偏差,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3 加强青少年性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3.1 重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按照自然的法则给予满足

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要求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毫不掩饰地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他认为在孩子的好奇火花刚一燃烧的时候就立刻熄灭,是教导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的最好方法。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要以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中心,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按照自然的法则给予满足。在父母心中,孩子永远都是小孩,过度的宠爱容易使他们科学地认识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的双眼受蒙蔽,一味地采取儿时的权威与说教,以至于孩子“天性的冲动”所产生的困惑在现实中得不到正当地排解。作为教育者,应完善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引,引导他们节制心中的欲念,转移注意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走向理智的幸福。

3.2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联合起来,一致行动,统一目标

不要因为步调不一致而使儿童内心发生混乱,以致他们受内心“骚动”的摆布而茫然失措,奔向不正之道。多元文化碰撞与性开放的社会,要求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地走出传统的禁欲主义,用现代的眼光,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对待青少年的性问题。当今社会存在诸多让人忧心的性困惑,多数是由于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所致。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必须冲破传统禁忌,以平常心对待性问题,与子女建立信任的情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两性问题,在根源上防止好奇之星火“吹又生”。学校也要加强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位一体的教育,重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传授,采取多种方式,借鉴国外的经验,促进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更需要净化其空气,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普及科学的性知识,批判传统封建的性愚昧,对西方过于开放的性观念进行再认识,从而在青少年中树立起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性观念。教育专家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至于一时的性冲动或因为对性的无知而做令自己后悔终身的憾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创造条件丰富青少年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上。

3.3 父母要慎重地回答孩子的疑问,用简朴坦诚的语言,尽早谨慎地揭开人类来源的神秘面纱

对儿童关于两性问题好奇的起源,父母作为当事人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尽早地熄灭他们性好奇的火花,以免他们因为急于自己去寻求答案而走入危险地带。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医学院一些研究人员对935名21岁的青年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妇女中有54%认为他们“本应该等到年长些才同异性发生性行为”,而大多数受访者说,“好奇是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6]教育者要善待青少年心中的“欲念”,坦然地面对,让他们了解那是正常的心理表征,让他们在合一的教育中了解到“什么是爱”、“爱需要具备什么”、“爱情的未来与期待”等等,而不是因为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敷衍了事。岂知,这种自然的萌动所引发的内心冲突与困惑,正是好奇心产生的重要根源,而这“第一个欲念”一旦处理不当,便会繁衍出无数的歪念,到那时再控制就为时已晚了。要让青少年在教育中懂得自爱,有所期待,能够控制欲念而不为世俗的诱惑所困扰。

3.4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身效法

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时,不要单纯地讲理论,那种生硬的教育方式以及过多的言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疑心与反感。作为教育者需要有真诚的同情心,让孩子在关怀中获取教育并使心灵得到健康成长。在对待两性关系问题上,父母要以身效法,让爱在婚姻中延续不断,让责任与义务在家庭中时刻呈现,以形成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正确认识与期待。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论及怎样培养青年正确对待爱时,也这样说道:“母亲对父亲和父亲对母亲那种爱情的高尚品格,道德上的美和纯洁,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坦诚相见,志趣相投,共同分担,彼此忠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切都是青少年心灵上敏感的核心部分所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础。”[7]确实,青少年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来为自己的行为方式代言。他们所学到的很多东西甚至都不是来自于老师的教导或是家长的说教,而是通过观察周围世界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为教育者,以身作则,以身效法,在对待青少年的教育上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家都比较敏感的性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詹文度.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01,(1):45.

2 楚丽霞.论网络色情与青少年性道德教育[J].理论与现代化, 2006,(4): 102.

3 严为光.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性知识及其对性教育态度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5,(1):36.

4 樊民胜.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J].中国性科学, 2004,(3):19.

5 徐莉,刘爽.对青少年性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和性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6):51.

6 郗杰英主编.新状态当代城市青年报告(1997-1998)[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68.

7 苏霍姆林斯基著,蔡订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1.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