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因
【摘要】目的 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掌握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我院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资料以及采取食物和药物并重的调养方法。结果 本100例中治愈85例,死亡5例,10例康复又复发。死亡的5例是由于病人耽误的最佳救治时间,复发的10例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静养。结论 要认真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和病症,对症下药,患者要及时发现和增强自我保护。
【关键词】慢性 浅表性 胃炎 症状性治疗 调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均可患上,而且病程长,易复发,对健康影响甚大。我院近5年共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8~75岁,平均55岁。临床表现:30例病人病症突发剧烈上腹疼痛,有时绞痛并向背部放射,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29例病症腹胀,由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25例病人病症是嗳气,剩下几例病症有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
1.2治疗 由于我们尚不十分清楚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因此主要为症状性治疗。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①保护胃粘膜药物;②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③胶态钳制剂;④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一般治疗安排3—7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不宜在同类药中选择。还可以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结合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
1.3结果 病例治愈85例,死亡5例,10例康复又复发。死亡的5例是由于病人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癌变了。复发的10例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静养,许多患者回家后由于痛感降低或者减轻,自以为好了而忽略了自我保护和配合治疗。
2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了解,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我认为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发现85%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3)药物:一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4)吸烟: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造成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慢性炎性病变。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没有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足的粘膜血流量与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这会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减少胃酸分泌,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当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返流至胃内,并使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促使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实验研究,在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关系。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它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这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能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怎样调养?
(1)消除病因。
(2)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3)如果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应食用蛋类,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肝脏、肾脏等。
(4)胃酸过多者,应禁止食用浓缩肉汤及酸性食品,避免引起胃酸分泌更多,可食用牛奶、菜泥、淀粉、面包等,味要清淡,少盐。
(5)胃酸过少者可食用浓肉汤、肉汁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参 考 文 献
[1]陈玉,赵秀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2008.06.
[2]林良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