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口才的对话

2017-03-02

如果我们能根据眼前的危机灵活应变,将错就错,巧妙补救,就会出现新的生机。这就是应变口才的魅力所在。下面和小编一起,学习应变口才吧。

如果我们能根据眼前的危机灵活应变,将错就错,巧妙补救,就会出现新的生机。

应变口才1:激发别人的谈话,显示对别人的兴趣

交谈就像接球,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要是有人漏接了球,就会有一阵尴尬的沉默,直到球再度被人捡起,继续抛掷,才能再度进行。

一些年纪较轻的学生经常向我抱怨:他们在约会中无法保持谈话生动有趣。事实上,这项谈话技巧非常简单:问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此谈话便能继续下去。要是你只问:“天气不错,是吧?”对方只用一句话便可回答:“是啊!天气真好。”(有一次,马克·吐温在一天中就听了12遍相同的话。“天气真好,是吧?克莱门先生。”他答道:“是的,我已经听见人们对此赞誉备至。”)

“天气真好,是吧?”可能是一个僵局问题,但却并一定会产生僵局回答。毕竟,天气还是引人注意的,否则电视新闻不会花整整5分钟的时间来播报,还附有图表说明。

如果你发现要使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十分困难,可以下列句子来开头:

“为什么会……”

“你认为如何才能……”

“你的看法是……”

“你怎么会刚巧……”

“你如何解释……”

“你能否举例说明”

“如何,什么,为何。”真是问话三宝。

当然,一个僵局的回答,就像一个僵局的问题一样,无法引发进一步的谈话,你必须尽力使话球保持在空中。

应变口才2:有条有理的说话

“别让杂草丛生掩覆了你想种的植物。”我对学生如此说道,不知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那些不知节制、重复、漫扯、赘述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在自言自语,他们的听众早似爱丽斯梦游仙境中的那头雪猫,丧失物形,灵魂出窍了。

亚历山·史麦斯将军在国会是以发言冗长而闻名,有一次,他对政党亨利·克雷说:“先生,你替当代发言,我却是为后代而言。”

克雷先生如此回答:“是的,但你似乎是等听众到达之后才临时决定开口的。”

漫谈是一项难以克服的习惯。当堂吉诃德抱怨桑科·潘萨所说的故事中充满重复,枝节旁生时,潘萨如此自辩:“这就是我的国人述说故事的方式,大人要求我改变旧习是不公平的。”大多数的人想必有点同情他。

不论你仅与一位朋友闲谈,还是向数千名听众演说,若有一项应该标以红色的要谕,那即是:“说话中肯切题。”

应变口才3:避免“我”字

“我”在英文里是最小的字母,千万别把它变成你词藻中最大的字。学学苏格拉底,别说:“我想”,而说“你想呢?”

一次园艺俱乐部聚会中,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三分钟内,一共用了26次“我”,他要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我的花园……我的篱笆……我的树丛。”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妻子?”那个人说:“没有啊!她很好呀!”“哦,难道她与花园没有任何相关吗?”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之人为:“一个张开嘴巴却将所有的优点都藏在嘴巴里的人。”令人生厌的人也就是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

应变口才4:别插嘴

钩子之一便是插嘴,不过插嘴应该留作最后之策,这种治疗办法有时比疾病本身还糟。“打断别人的话语是最无礼的举动。”约翰·洛克说道。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像一群紧追新娘花球的女傧相一样热烈,这时,你突然插嘴:“喂,那是你到纽约的那一个礼拜发生的事吗?”

说话的那个人绝对不会对你有好感,很可能没有人会对你有好感。

因此:勿以不相关的问题打断别人的谈话。勿以无关的言论打断别人。

勿抢着替别人说完话语。勿争辩不重要的细节而打断别人的话语(这经常发生于夫妻之间)。简而言之:

别插嘴。除了——若说话的时间很明显的已经拖得太长……说话者已不引人注意或令别人昏昏欲睡之时……他正逐渐将话题带到极端令人不快的事情上……他已成为大众的厌物……那么,打断他反而是仁慈宽厚的!

应变口才5: 避免枯燥的话题

几乎没有人会有兴趣倾听下列例项:

狗、孩子、食谱及食物、健康问题、高尔夫球及其他运动成绩、家庭烦恼。把你的健康问题留给医生……邮寄你的食谱……在球场上打高尔夫球而不是在客厅中打……你的家务事留在家里。

狗和孩子会夺去名演员的风采,但却不是引发谈话的好话题。记得有次我坐在一位聪敏的律师邻侧,他原可带动轻松的气氛,并可谈论纽约发生的重要事件,相反的,他花了整整半小时的时间来叙述如何去找寻一条失踪的长毛狗。等他结束,我想我对他走过路面的每条隙缝都一清二楚了。所有的听众都有点像那失踪的长毛狗,如此哀伤、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温斯敦·丘吉尔认为孩子并非宜于谈论的话题,在某场合中一位大使对他说:“你晓得,温斯敦爵士,我从未向你提过我的孙儿。”丘吉尔拍了拍他肩膀,声言:“我明白,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实在说不出我有多么感谢!”

应变口才6:勿触怒别人

今日社会中盛行将良好的礼貌与虚伪相提并论,要是这个等式正确,那么对于虚伪我有更多的话要说。

最好的礼貌绝非来自虚伪,而是来自“神人”,这对演员十分重要,意思即为替别人设身处地着想,好像你就是当事者。所谓良好礼节就是敏锐,是一个人对他人所表现的崇高敬意。

试对周围状况保持敏锐,当然,你绝不可能每一次都估计正确。

应变口才7:勿道人长短

“你们不该做反对邻居的伪证。”圣经如是说。然而,许多人都喜爱传播一些可疑的谣言——而谣言正像奶油一样易散。

根据韦氏大辞典对“闲聊”的解释是“上下奔走闲谈,传散一些无聊尤其是牵涉私人的谣言。”换言之,就是在某人背后道长论短。

此地所谈的只是会伤人的闲谈。有些闲谈很有趣而且人们很可能会在邻居的背后说些好话,我自己就经常听到。然而有时在背后的一记轻拍仅仅是想知道该在何处下刀。不论有意无意,伤害别人均属不可原谅故意是卑鄙,无意是疏略,也即是我们前面谈过的“缺乏警觉”。传述伤人的事实或出于嫉妒、恶意的空言或想借着显露别人不知的秘密而提高自我身价,这些者令人切齿。

应变口才8:讨论而非争辩

“在谈话中,”散文家约瑟夫·阿迪生说,“善良的天性要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本意善良,讨论也就等于是谈话。相反的,愤怒的争执,其中一方激烈的攻击他方,热烈的卫护自己,却正是良好谈吐的大敌。

信念与万岁了的差别在于,信念不必动刀便可阐述清楚。中国人有句俗谚说:“先吼者失利。”并非说发怒的人看法就一定错,而是他完全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的金科玉律是:运用无法否认的事实及温和的声音,试着别人厌烦或令人沉默,而去设法说服。

应变口才9:容纳他人

谈话中排斥他人就像人在餐宴上菜时漏掉一位来宾般无法想像。

若不多想一想,多数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沉静不言的人,而滔滔不绝的对一些有兴趣的听众,或一些吸引人的健谈者说下去。我们常集中注意希望给宴会中的大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别忽略任何人,接触每一个人,你的视线轮流与各人热诚友善的交流,留意大家对你言谈的反应。

应变口才10:聆听

“学习如何去听,”布鲁达区说,“那么你甚至能从拙于言辞者身上学到东西。”

良好的谈吐有一半要靠聆听——并非单用耳朵,还包括所有的感官:不仅用头脑,还得用心灵。聆听常与说话同等重要,在谈话较为沉闷之际,你常会发现自己心不在焉,漏掉了重要的关键字词,误解了听到的字句。甚至先人为主的决定别人的论点,而疏略了那个观点与你想的完全不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