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稿
农村水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排水服务,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涉水服务,而且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工作。这次厅党组又组织中心组专题学习,对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安排部署,将使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前进方向,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农村水利的实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和想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一、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与之密不可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我省排灌区域覆盖了全省43的耕地,生产了全省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充分说明灌排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和×××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亿公斤,部分灌区因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多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新农村建设,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
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九五”以来,我省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省有×××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其中受高氟水、苦咸水、疫水和重度污染水等严重威胁的有×××万人,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泵站更新改造。全省泵站主要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按照国家规程规范,必须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省需更新改造的泵站有大型排涝泵站66处×××座,近×××万千瓦,中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小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大型灌溉泵站6处,×××座,×××万千瓦,中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小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要在近期完成这些工程,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是灌排体系建设。我省灌区众多,但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
四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多万处,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建设整治迫在眉睫。
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强,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近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任务依然繁重。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发展,务真求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厅党组“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定,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一是认真修订完善《××ד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四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之,经过努力,使所建工程做到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
2、不断完善排灌体系建设。一是狠抓泵站更新改造。对列入国家计划的60处、×××座、×××万千瓦大型排涝泵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基建程序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同时,加快中小型泵站改造步伐,力争通过泵站更新改造,改善除涝面积×××万亩,使平原湖区除涝能力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二是狠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已开工的×××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启动其余×××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切实搞好4处在建农发中型灌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其他项目尽快立项上项,力争“十一五”期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三是狠抓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现有的小水库、塘堰、水窖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灌溉设施抓紧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积极推广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探索出一个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促进农业增收、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的新路子。
3、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确保完成好国家基建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抓好“民办公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指导、引导搞好面上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基层水利站改革。将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力争如期圆满完成任务。二是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以加大建设力度。三是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协会管理。四是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力争为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稿(二):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业农村暨水利工作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新形势,研究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刚才,玉文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识上要再提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央连续9 年下发了1 号文件,去年年底又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新的安排部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抓好“三农”工作是推进富民强县的持久动力。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农村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人均收入比全省、全市分别低3588 元和1403 元,全县还有22 万农村贫困人口,农业农村既是困难问题的集中区,同时也是未来资金投向的重点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真正下大力气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才能实现全县的脱贫致富,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提供强劲动力。
第二,抓好“三农”工作是建设和谐围场的紧迫任务。 如何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县农村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有些矛盾问题还比较尖锐,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极易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把促进农村和谐当做一项重点任务,在抓好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切实做好维稳工作,下大力量解决好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围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抓好“三农”工作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县农村有了很大发展,但有些地方农民的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看病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还不够强,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损害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阻断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下大力量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办一些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用真心实意的服务、扎扎实实的工作树立形象、取信于民,千方百计把农民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
二、举措上要再强化
“三农”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必须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紧紧扭住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关键环节,以点带面、集中攻坚、重点突破,进一步活跃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全局。
第一,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 牢牢把握“一产抓特色”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成化创新、市场化运作,切实把结构调优、把产业调特、把效益调高。一要着力加强基地和园区建设。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园区是实现要素集约利用、农产品多次加工增值的重要载体。要按照连群连片、规模发展的总体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围绕生产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大力推进集成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生产方式集约化,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二要着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县农业竞争力弱的差距所在。下一步,重点是要围绕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推动现有龙头企业扩张升级,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构建起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分工协作体系。在引进培育生产性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销售性的龙头企业, 培植龙头、拓展市场、带动农户,不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三要着力创品牌、拓市场。品牌就是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品牌的过程就是产品增值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以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市场为重点,整合品牌资源,提高包装档次,拓宽销售渠道,采取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企对接等方式,打响围场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安全”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积极引导和扶持购销大户、专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牵头创办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等各类合作组织,把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尽快形成低成本流通、高效率运行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四要着力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今后,重点是要以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力推广普及良种、良法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到生产一线从事研发和推广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努力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送到田间地头,让生产者掌握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