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怎样创新管理

2017-06-26

导语:《庄子》云:“道术将为天下裂。”时至今日,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多元会通的中华文明,正需要通过追溯原点、重构典范、唤醒价值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才能突破自身旧有格局,从而更深刻、更切实地屹立于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

传统文化怎样创新管理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

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

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

传统文化怎样创新管理

加强传统文化创新的载体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和具体的操作形式,载体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对新形势下能否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当前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根本路径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创新工作。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激发人民群众的兴趣,使之自主、自愿、自发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首先体现在活动形式上。应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建设活动中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其次,要重视培育基层文化队伍,特别是要重视有特殊文化技艺的人才,应对其进行培育和扶持,促进其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最后,各级党员干部应善于总结基层文化创新的经验,推广基层的优秀成果,鼓励群众提出有利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建议,引领传统文化的发展。

作为发展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仅要深刻了解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还要在实践层面上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寻找出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将有利于维护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从而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