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2017-06-26

导语:传统文化艺术从来不缺少群众基础,但是重点在于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1、培育适宜创新的社会氛围,养成思辨、争鸣、交锋的习惯和能力,是创新的基本前提。

2、继承、吸收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要以客观现实存在为出发点,了解传统,把 握现实,才能超越传统,才能提高和发展。

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4、利用传统文化训练创新思维。学习传统文化必须切合新的时代精神,从现代文明的视角,运用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剖析传统文化,阐释传统典籍,才能使传统文化为我所用,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第一、要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将是极其重要的发展路向。

同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产能输出,创意产业的发达与配套必不可少。文化产业能进一步刺激社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刺激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新型城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全新发展平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不仅是经济发展体,更是文化共同体。文化产业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第二、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使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发展的更加完善。

当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目前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面。

第三、要坚持传统文化的精髓,保护传统文化的根基。

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全球共同的标准之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同时体现出我们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这才算是真正的、好的艺术作品。在今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艺术的形式与功能都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意义,而正是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

最后,要构建中华文创产品产业链离不开对外开放合作,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依托文化展览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开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创新试点,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和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如今,新常态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产业领域将成为其中的热土。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随着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类知识性专业人士加入到文化产业的创意、创业和创新中来,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前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