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增强记忆
现代文明生活使许多人的感知越来越差。因此,需要重新训练我们的感官,也许有一天你将惊异地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心理动机是记忆的关键
强烈的动机可以促进记忆。动机是记忆的源动力,动机越强烈,记忆力就越强。例如两个人乘车去一处两个人都没去过的地方,开车的人去一次就能清楚地记住车走过的路线,而坐车的人则往往记不住。可见,强烈的欲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小学儿童识记活动的有意性正在发展中,识记的自觉程度还不高,常常需要由成人的提示和激励等外加力量的推动,才能使他们积极投入识记活动中。近期我国有人专门对外加动机对小学生识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各年级儿童在由外力激发识记动机情况下,比没有外力激发识记动机时识记成绩要高。其中四年级在有外加动机情况下提高得最多,三年级最少。同时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外加动机对识记的促进程度也不同。表扬能促进小学各年级儿童识记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二年级儿童在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而六年级儿童则在有精神表扬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四年级对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差异不大。由此可见,小学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加动机系统中,精神表扬对识记的作用日益增强。为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经常地、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是必要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动机与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做过试验:让学生熟记两篇难度差不多的文章,同时告诉他们:背第一篇文章第二天要检查,背第二篇文章两星期后测验。其实都在两星期后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对第二篇文章的记忆要比第一篇好得多。原因就在于:第一篇文章识记目标距离短,而第二篇文章的识记目标距离长。如果说你把参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师)资格考试的目的定位在拿证的话,那你在走出考场后的短期内,便会将学习内容大部分遗忘。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把参加考试的目的定位在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上,否则,证是拿到了,但对工作并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我们可以有根据地断言:毫无目的的机械重复对于记忆能力的提高无济于事。你应该改变以往的机械记忆的方法,明确你的记忆动机,这将是你打开通向成功记忆之门的钥匙。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永远记住,那是非常天真的。因此,首先判断哪些是要永远记住的,哪些只需记住一会儿就可以忘掉的。这对于增强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记忆时,如果只需要记住几个小时,那么过了这几小时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忘掉了。
为了应考而向学生硬灌知识。为什么考试一结束很快就会忘掉呢?上面的实验就是很好的说明。
记忆动机可以增强记忆力的另一条理由是:动机能使我们集中注意力,把我们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编排。知识编排得越好,记得越牢。某心理学家说:“有动机的记忆就是有动机的编排。”
浓厚的兴趣是记忆的前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反应。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兴趣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爱看球的小伙对球赛感兴趣。人的需要改变了,兴趣也随之改变。但需要并不一定表现为兴趣,人有睡眠的需要,这不等于人对睡眠有兴趣。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成为爱好,成为一种特殊的动机。不过人对某种活动产生的动机,未必一定能发展为兴趣。
兴趣可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种。有趣常常是稍纵即逝,一笑了之;乐趣总有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靠客观事物的趣味性诱发而来;志趣则带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是最高级的形态,它可以使人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地攀登成功的阶梯。
兴趣的品质,表现为人们兴趣的个别差异性。
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事物,并且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需要、知识水平、信念和世界观。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因此兴趣对记忆起着很大的作用。
有人把注意事项比作照相机的镜头,那么兴趣就是焦距了。注意力能否集中在对象上,就看焦距调节得如何。只要兴趣这个焦距调节得好,注意的对象便能够清晰地印在大脑的底片上。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凡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事物,就易于记忆,保持长久。凡是人们厌烦的事情、厌倦的体验、厌恶的东西,则不易保持在记忆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