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众哲学有感

2017-06-12

《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普通人都能了解哲学的真谛,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中连载了近一年,因效果很好,后出版单行本,《大众哲学》的名字也是后来敲定的。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读大众哲学有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读大众哲学有感篇一

对我来说这是第二次读大众哲学,第一次源于教学的需要,而这次却是兴趣使然,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第二次的通读果然让我有了不同的收获。

《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普通人都能了解哲学的真谛,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中连载了近一年,因效果很好,后出版单行本,《大众哲学》的名字也是后来敲定的。本书一共五章,将哲学概念、哲学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规律、五大范畴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给读者展示了一目了然的哲学世界,让普通人不再对哲学望而却步。艾思奇先生这种普慧的做法,对当时乃至现实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二次读《大众哲学》我很兴奋,好像突然发现了光明的前途一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想把哲学的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因为教育学生本身就是传承智慧,而哲学就是智慧的化身,在改造个人思想、指导行为规范方面既能提供世界观又能提供方***。本书的作者应用了化繁为简的方法,将深奥的哲学原理经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信心倍增。比如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事例的分析,最后把枯燥的哲学概念顺其自然的引出来,告诉我们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思想方法;由此入门,再通过“两军对战”“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等俗语讲述了哲学的分类,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的哲学门派的区别,让读者认清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哲学;第三章到第五章同样是通过“用照相做比喻”“ 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 是朋友还是豺狼”“ 无风不起浪”“ 追论雷峰塔的倒塌”“ 岳飞是怎样死的”“ 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等等家喻户晓的比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口中的原理通俗易懂的论述出来,收为己用。也许读者很难相信,哲学真的有这么简单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作者真是用心良苦,哲学理论再高深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会发展到现在普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不会有那么多人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高度认可。

教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教给学生智慧,熟识生活的规律,争做生活的强者。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是充满疑惑和热情的一段时期,许多管理方法由不适应到适应经历了一段迷惑到明朗的过程;面对无数双求知的眼睛,深深感到身上责任的伟大,毋容置疑《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通俗化上起到了开拓性的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密切联系中国的生活实际,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的方式,贴近大众的语言、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深奥的哲理,相信将其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定会为此付出努力,只不过任重道远罢了。

李公朴先生说“这是一本通俗的哲学著作,我敢说是可以普遍地作我们全国大众读者们的指南针,拿它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不仅如此,我感觉她更是一条让普通人学会智慧生活的捷径。因为专业的缘故,我高中时就非常喜欢看哲学的书籍,因为哲学本意是智慧的学科,哪有人不喜欢智慧呢!我期待着第三次读《大众哲学》。

读大众哲学有感篇二

在我几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有一本书时常伴随着我,让我常读常新、获益甚多,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刚入伍时,连队指导员找我谈心,对我提出了学点哲学的要求,并给我列出书目。我原以为哲学有些玄,不敢去读。当我一口气读完《大众哲学》,颇有茅塞顿开之感。原来,哲学并非想象的那么神秘,它如同阳光、雨露,就在我们身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哲学是朴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朴素的追求,去掌握朴素的真理,并非“难于上青天”。

今年是艾思奇诞辰100周年,我重读《大众哲学》,不禁联想到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我们党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刚走上研究哲学道路的艾思奇,热心于哲学大众化的事业,写出了《大众哲学》。毛泽东称赞说,这本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当时,许多青年正是在这本书的启蒙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优秀领导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把深奥的哲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解出来;结合日常生活,化哲学理论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强调实践的意义,说明“重要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该书满足了正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人民对革命理论的渴求,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并多次再版,成为理论著述的一棵“常青树”。

艾思奇的实践表明:一个理论工作者,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的实践、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理论著述和思考的主题,才能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其著作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艾思奇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在探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方面,艾思奇首开先河。他的《大众哲学》以及后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迄今仍不失为通俗易懂的哲学范本。

与一些同志谈起《大众哲学》,他们与我有同样的感慨:是这本书把我们引进哲学殿堂,感受到哲学的生活化和浅显易懂;哲学有如阳光,读懂哲学,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思接千载想得深。读《大众哲学》,使我产生了学哲学的兴趣。多年来,我每年都读一些哲学书籍,有马列经典,有西方哲学论著,也有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哲学读本。坚持读哲学,使我感到哲学是“智慧学”、“明白学”,能使人变得聪明,把许多问题看明白。联系领导工作实践,不懂哲学的领导者,不可能是清醒的领导者。有些领导同志工作很努力,天赋也很好,就是学哲学、用哲学不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常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即如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所说,“常常干糊涂事、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学哲学,能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生命的质量。这种质量,是志在做人、行在做事,掌握“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本领,做“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的人。

艾思奇生前在许多场合,讲过西方哲学史上的“知识圆圈说”。

一位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芝诺把知识比作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和无知的辩证关系。

艾思奇以此告诫人们: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诚然,在博大睿智的艾思奇面前,我们是小学生,更应该有“学然后知不足”的清醒,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

读《新大众哲学》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想建党的核心是解决世界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深刻阐明了思想建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怎样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主编的《新大众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为回答和解决这个课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新大众哲学》全书共分七篇,即总论篇、唯物论篇、辩证法篇、认识论篇、历史观篇、价值论篇和人生观篇,每一篇都对应着相关的哲学主题,从不同视角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新大众哲学》不是抽象地讲哲学理论,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语言生动鲜活,读来引人入胜。通过阅读《新大众哲学》,我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新的体会。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大众哲学,至少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大众哲学是面向时代的哲学。“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展现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光明前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曾在黑暗中摸索,在困惑中徘徊,在苦难中挣扎。面对不同党派和不同主义之争,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普照了中国大地,这片古老的山河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把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不断结合。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能取得胜利;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遭受挫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都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接近这个奋斗目标,我们越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只有这样,“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梦想成真。

大众哲学是面向问题的哲学。哲学因为提出问题而诞生,也因解决问题而发展。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哲学要“打破自己的沉默”,面向现实问题并发出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实践,直面现实问题,干预社会生活。当代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面对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失语无声,要做出有价值的判断,发出有影响的声音。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充满着许多新的特点。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浅层的,而是深层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只有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妥善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规律性与价值性、手段与目的、一般与个别、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两点论与重点论、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等各种关系问题,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大众哲学是面向人民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时代的精神,关注现实的问题,因而是科学的理论,是对真理的认识。然而,仅仅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真理性,而且具有价值性。这个价值性就是人民性。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基本观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同样,共产党人的党性,就是人民性。只有坚守人民立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立场,决定了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立场,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制定各项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大众哲学,需要用人民能够听得懂和容易理解的语言传播,更需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愿,表达人民的心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为人民所理解的哲学,而且是为人民代言的哲学。也只有这样的哲学,才堪称大众哲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