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篇
创业者是商业经济中非常活跃且重要的群体,经济的发展和革新往往都是创业者推动的,中国现在也越来越改变原有传统观念对创业者更加的尊重及推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篇一
青蛙们在一锅水里游泳,一开始水是冷的,有些青蛙感觉到锅底在加热,就跳出去了;有些则继续留在温水里享受。到水快开的时候,那些享受的青蛙大部分死在了水里。
——青蛙的寓言
“现在没人能找到可以养你一辈子的工作了。”年过五十的美国网迅公司总裁、NEA基金合伙人朱敏跟记者聊到年轻人创业的话题时,特别感慨时代的不同。
“我们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安安稳稳等分配就行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学生一毕业就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熔炉。”
上世纪70年代,朱敏在农村插队,办起了“社队企业”,就是“公社”和“大队”的企业。那时私人开店、办企业是不被鼓励的,弄不好就整出政治问题来。可是现在——
吴立杰,1980年生,2015年大学二年级时办了策划公司;2015年读大四,创办了在法国注册的品牌服装企业。
戎天祥,1982年生,中专毕业后辗转办起了服装店,联合南京城内许多家时尚行业小店,组成“25岁创业联盟”,开创小店经营新模式。
俞瑜,23岁的宁波老板,去年接手家族企业,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公司整理得红红火火。
陈志江,更为传奇,他成立了一个“一人公司”。
……
这些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边“80年代”的年轻人做上了老板,那边还在校园的“80年代”已经把创业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10日,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过8个月层层角逐,从134支团队中选出3支,准备参加全国大赛。记者注意到,他们参赛的项目非常接近商业产品,如“全景监控摄像机”等,不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高端技术。
“在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大大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都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谁知道我们这里不会产生下一代商业领袖呢?”一个参赛的大学生很认真地说。
“国家鼓励+就业危机+社会风标”,一位社会学者这样概括“80年代”甚至更小的年轻人创业的动因。
“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出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优惠政策,而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公司似乎都是一夜之间崛起,他们的创始人也就此成为社会风标,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而年轻人自主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是政府支持的。”
观察这些年轻创业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不仅具有拼劲闯劲,也具有更高的知识修养、更宽阔的眼光。因而也能产生更多新思路、新模式、新奇迹。
当然,这是这一代创业群体令人乐观的一面。他们也面临比父辈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他们的世界更大,心更大,但是成功的几率永远是一样的。有一句话说,“100个人创业,有1个最后成功就不错了。”
从“芙蓉姐姐”一夜蹿红网络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事情速度都比原来快。但也许,创业不是。
我们记录了4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同时请了企业家、社会学者、经济学者,还有创业者日夜企盼的基金投资人,共同探讨“80年代”创业群体的现象。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建议,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年轻不怕拒绝:28次跑成第一笔业务
企业: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立杰
年龄:26岁
戴一副黑框小眼镜,平头,皮肤很白,微微有点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跟记者想象的太不一样了!我以为,这个大二开策划公司,大四成立自己品牌服装公司的人,说话总应该比常人快一拍。
高二同学的“男模”
吴立杰,2015年大学毕业,出生在温州泰顺山区。家到城里隔着好多座山,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去那个小山村,只能老远下车,等本地司机来接。
小时候少有机会去城市见大世面,家里又很穷,但是吴立杰爱上了画画。隔壁爷爷家墙上的画让他如痴如醉,一有空就在家里乱涂乱抹。高二那一年,有个学画的同学看到吴立杰老是很羡慕地盯着自己,建议他学画,就从做“男模”开始。
这个同学向吴立杰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天天画画,把成绩撂下了,他因外语两分之差没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但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吴立杰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路。
睡沙发的大学生老板
大学才读了几个月,吴立杰就找了两家服装公司做兼职。
“上大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给两家公司做兼职,不但给他们做服装设计,还学面料、进货等知识,少的时候一个月拿400元,多的时候可以拿3400多元。”
不过,这段时间也让吴立杰深深感受“为他人作嫁衣”的滋味。一个款式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块。“按这种速度,我在杭州也许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大二前,吴立杰还参加了许多国内、国际设计比赛,并在第二届CCTV脑白金杯、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上获奖。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获奖作品。
大二暑假,吴立杰自立门户,登记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策划公司。
“学校在杭州下沙,公司在中山花园,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从沙发上爬起来,走到杭州大厦附近坐328路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上完课马上赶回公司,工作到凌晨,再爬上沙发睡觉。”
刚成立的公司业务少,吴立杰回忆说,第一笔救命业务,他整整跑了28次才搞定。
为了减少开支,吴立杰每次出去谈业务都是挤公交车。“但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否则人家会看不起你。每次快到人家公司的时候,先尽可能擦去身上的臭汗。”
发展事业,由外而内
成功帮一些客户做了品牌策划、推广后,更多的公司瞄上了他。业务逐渐不成问题,他也能有选择地帮一些大牌公司做策划。“那时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大公司的运作、进货、销售、管理等。做企划其实很能偷学大公司的精华。”
通过朋友关系,2015年,吴立杰的服饰公司在法国成功注册,注册资金150万法郎。
2015年,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吴立杰给自己策划了一场巨大的招商会。他租了钱江大酒店顶楼,两天时间内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代理商展示了他们设计200多款服装。
“之前我自己跑到各地发了400多张邀请函,凡是看到那种装修豪华、代理品牌服饰的店,就进去和他们谈。招商会的模特,是直接从法国、香港请过来的。我要给人一个印象:你看到的是一个大品牌,不代理就亏了。”
现在,他的公司在全国18个省有代理,还在杭州彭埠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毕业仅2年的吴立杰,又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生产皮包的新公司,这回是在英国注册的商标。这也是他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大家不都喜欢洋品牌么!
年轻不怕失败:一人公司好办事
企业:杭州翔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志江
年龄:26岁
第一次见到陈志江,是在他位于杭州西溪软件园的办公室里。60平方米的办公室,比想象的要宽敞,好几个人在忙碌着。201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显示着作为老板应有的老成和干练,面对记者热情而不失稳重。
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的小陈非常活跃,组织社团、参与扶贫支教……大学毕业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对小陈来说也算专业对口,但骨子里的创业意识一直蠢蠢欲动。干了半年之后,小陈终于跳了出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公司。软件开发、网站建设,一切做起来得心应手。
去年年底,就在公司准备注册的时候,小陈通过熟人知道了这样一个信息:可以注册一人公司!
“本来是想拉大学里的老师一起注册的,能注册一人公司的话,我会省很多精力。”小陈最终用自己凑的50万元钱注册了这家公司。“创业初始阶段,一个人更加容易办事。”小陈说:“毕竟在创业初期,公司的经营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有很多股东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导致前功尽弃。这也是很多公司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看来,小陈对于一人公司的优势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人多力量大,我的一人公司还是得发展成多人公司的。”小陈展望未来:“公司要发展壮大,不可能由我一个人完成。实行股份制、实现上市才是我的终极目标。”事实上,据小陈介绍,已经有人开始跟他商量协议入股了。
目前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是一个耗材配送网,为杭城的一些公司配送办公用品。谈起经营状况,小陈笑着说保密。“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但还是能保持收支平衡吧。”成立这样一个网站,对于学软件的小陈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台,小陈的配送网不仅送货上门,还代理了一些品牌。不过,这个网站只是小陈暂时的吃饭家伙。“只要有风险基金加入,我就成立专门的耗材配送公司,然后再从事软件开发。”
年轻的他们很团结:建一个草根创业联盟
企业:109系列店
店主:戎天祥
年龄:24岁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戎天祥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名牌大学的辉煌履历,他也面临资金不足、人脉不够的困难。但是在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有钱有过法,没钱也有过法,只要你肯动脑筋,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戎天祥在创业过程中,联合时尚行业的许多店铺,发起并组织了“25岁创业联盟”。联盟成员把自己的客户给大家共享,用他的话来说:“服装店有100个客户,美发店有100个客户,加起来就是200个客户了。”通过这样互相提携,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
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篇二
小商贩的"小肥羊"火锅帝国
2015年8月18日,第六届杰出华商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领袖、华商500强、杰出华商代表2000多人欢聚一堂,共商合作与发展大计。着名主持人、凤凰卫视副台长吴晓莉主持了开幕式。备受关注的"2015中华商帮影响力人物"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小肥羊公司董事长张钢荣获"2015中华商帮影响力人物",同获殊荣的还有陈天桥、丁磊、董建成等。
做生意的天才
1964年11月,张钢出生在内蒙古一个普通的汉族家庭。9岁时,贪吃的张钢因为偷拿了家里几分钱买了根冰棍,结果被母亲发现打了一顿。自此,张钢发誓"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钱"。
高中毕业后,张钢上了技校。没多久,他就和同学开始悄悄地做起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向好朋友借钱假日里摆地摊,卖当时流行的喇叭裤。在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才47块钱的时候,张钢10天就赚了300元。攥着自己挣来的第一笔资金,张钢花了100多元买了个喜欢的海鸥照相机,剩下来的就存进了银行,将生平第一个存折交给了父母。第1页
1984年,20岁的张钢技校毕业后进了包钢,当上了一名烧结工,对于这份正式工作,张钢决心要好好珍惜。可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干了三年就让张钢动摇了,看着那些老一代的师傅,干了一辈子也就能当个车间主任,很多人还得了心肺方面的职业病,他怎么能这样就将自己的生命廉价地交出去?当了几年的全职看火工后,1988年,张钢正式做出了决定,每年交给包钢一笔保证金办了停薪留职,从此开始了自己财富生涯的闯荡。
商贩张钢
从宝钢辞职后,张钢开始做服装生意。那时做服装生意进货都是下江浙,仅仅到温州,就要先从包头到北京再辗转到杭州,然后还要颠簸数小时的长途汽车。为了节省一张卧铺票,张钢拿了一块布铺在座位底下,困了就钻到下面睡一觉。最让张钢觉得不方便的是信息不畅,与家里联系也不方便。为了避免损失,他就必须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做事,只有自己判断正确了,进回去的服装才能卖个好价钱。这一能力的锻炼也给张钢日后为小肥羊选址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凭借着倒腾服装的本钱,积累了10多万元资产的张钢接到了一单送上门来的生意--做服装时认识的张宁平(现在是小肥羊股东之一)向张钢借钱。张钢问他借钱做什么?他说做手机生意。张钢咨询后就说,干脆咱俩合起来做,我出5万元,你出1万元,股份一人一半。于是他们从广州进了十几台砖头大的手机,一台成本5 000元,上号3 600元,再卖给其他人。1995年的手机刚刚兴起,张钢的第一部手机就赚了1 700元。事后,尽管张宁平只出了3 000元,自己却拿出了全部家底10万元,但张钢还是按照50%分成给张宁平,而在分享中张钢也享受着做老大的自豪。
1995年,凭借着倒腾服装的本钱,积累了10多万元资产的张钢接到了一单送上门来的生意--做服装时认识的张宁平(现在是小肥羊股东之一)向张钢借钱。张钢问他借钱做什么?他说做手机生意。张钢咨询后就说,干脆咱俩合起来做,我出5万元,你出1万元,股份一人一半。于是他们从广州进了十几台砖头大的手机,一台成本5 000元,上号3 600元,再卖给其他人。1995年的手机刚刚兴起,张钢的第一部手机就赚了1 700元。事后,尽管张宁平只出了3 000元,自己却拿出了全部家底10万元,但张钢还是按照50%分成给张宁平,而在分享中张钢也享受着做老大的自豪。
很快,张钢又与朋友合开了手机经销部--惠达丰,最好时一天能赚一两万。那时政策规定,做手机还可以同时开办声讯台。于是张钢又在内蒙古率先开了三四家声讯台,当了几年台长,赚了不少钱。
但不管是倒腾服装还是卖手机、经营声讯台都没留住张钢的脚步,直到他碰到了下一个机遇--火锅。
创办小肥羊
如今的张钢和小肥羊在包头是耳熟能详的名字。说起小肥羊的兴起,却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一是张钢自己研发了一个不蘸小料吃火锅的方法,于是和几个兄弟一起开起了火锅店,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另外一个是张钢和朋友聚餐,发现不蘸小料的火锅好吃而且方便推广,于是花大价钱买下了火锅底料配方,开始发展小肥羊火锅。
事实上,张钢创办小肥羊与上面流传的两个版本都不同。熟知张钢的人,特别是现在小肥羊的董事和高层都知道,当时张钢在内蒙古通辽开办了一个信息台,他经常在那附近与朋友吃不蘸小料的羊肉火锅,觉得味道不错[来源:]。而同时,在呼和浩特有一家四川火锅店,生意相当好,三家分店都人满为患。张钢意识到羊肉火锅将是一个大市场,很快,张钢的妹夫、舅爷都加入了火锅汤料的研究中。那时张钢家有一个大桌子,专门用来涮火锅。那段时间,他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来吃过小肥羊的火锅。
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篇三
戎天祥中专毕业后,做过印字画的技术工、礼品雕刻图案工,后来又到麦当劳餐厅当服务员,一直做到餐厅见习经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他决定辞职开店。起店名时,他想起日本有一座代表女孩的“109大厦”,而自己的顾客群正定位在17-24岁的女孩,因此取名为“109打折店”。
2015年6月18日,“109打折店”在南京着名的地下购物中心开业了。不久,他又开起了网店。喜欢交朋友的他,在网上认识了一批有同样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是银饰、手绘服饰、泥画、摄影等时尚行业的老板。
“像我们这样的小店主,开业之初最容易因为客户少、经验少而破产。”经过考虑,戎天祥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建议小店主之间“互相引荐彼此的顾客”,这引起了他第一个合伙人刘方的注意。
25岁创业联盟
刘方开了一个视觉摄影工作室,看到戎天祥的帖子,他眼前一亮,两个人迅速达成协议:刘方的顾客要拍照,可以先到戎天祥的“109打折店”选择服装;在戎天祥的服饰店里购物满500元,可以到刘方的摄影工作室免费拍一组个人特写。两家店的利润,按双方能接受的比例统一分配。
这个模式的正确性,第二天就被一位女孩证实。她在戎天祥店里挑衣服,在刘方店里拍照。后来因为照片好看,还带了一帮姐妹来买衣服、拍照片。
这些尝试打开了戎天祥的思路,他联合一些时尚行业的小老板们,建立了一个“25岁创业联盟”。逐渐地,做银饰的刘凯,做时尚手绘的小鱼、开电子通讯公司的孙耀威,还有流行广场上的西餐厅、做纸艺的手工坊、做数码杯子的数码科技店,都加入了这个联盟。
109系列店
25岁创业联盟的会员,除了互相帮助其他成员做宣传,还互相交流经验,联合举行一些派对活动。
现在,“25岁创业联盟”在南京已经颇有名气,各成员店的营业额也因为大家互相提携、共抗风险得到提升。作为创始人,戎天祥不但成功地经营着自己的“109打折店”,还跟朋友合作开了一家“沙龙109”美发店。
“‘109’这个品牌在南京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我还想开更多系列店。别的连锁店都经营同样的东西,我们的系列店提供的却是不一样的时尚服务,可能会有西餐馆、美发店、服装店、摄影店,等等。”他说。
年轻的他们很稳健:富二代肩头的担子不轻
企业:宁波华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俞瑜
年龄:23岁
圆圆的脸上带着几分稚气,看起来还像个孩子,但一开口就让人刮目相看了。面对这位比记者年龄还小,今年才23岁的老总,记者总觉得“俞总”这样的称呼很别扭。跟眼前这位“俞总”天马行空侃了半天大山后,终于领悟到“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道理。
去年10月接手家族企业,就任华欣公司总经理一职,俞瑜语气里更多的是无奈:“没办法啊!”据俞瑜介绍,他学的是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创始人的父亲一直有意培养他接班。“读书的时候每年暑假基本上都在公司实习,每一次实习收获都蛮大的。”俞瑜说得很谦虚。“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到底怎么不一样?俞瑜解释:“书本上教的很多公式、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真正的企业管理还是要在实践中学习。
“还好还好!”虽然已经当了大半年的老总,俞瑜还是显得有些青涩,明显处处很小心。对于入主华欣,“公司许多中层干部还是比较配合的。”俞瑜说,尽管当初也很担心自己的资历压不住阵,但事实上,那些跟着父亲打拼过的元老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挺支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位俞总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年三月份,有些中层干部的月薪还是2000元,现在已经达到3000元了。”看来,这位小老总果然挺花心思的。
俞瑜接手的时候,他的公司在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还名列前茅,不过现在情况不是很乐观。“业务很少,很多医院还没到招标时间,打不开市场。”虽然俞瑜说得轻描淡写,不过可想而知他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这种情况下,俞瑜还是烧了两把火。
第一把火,把纯粹的内销改为内销、外销两手抓。在俞瑜的领导下,公司成立了外销部,为公司打开了另一扇窗:产品可以销往海外了!这让公司走出了业务量少的困局,更让公司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二把火,开发新产品。眼下,华欣有两个新产品面市,其中一个称作可溶性补丁的新产品颇有亮点。“我们现在医疗上使用的补丁都是钢制的,一般起固定作用。”俞瑜介绍起来头头是道:“等病人身体康复之后,还需要再动一次手术,将其取出来。”而采用俞瑜开发的这个新型补丁,就不需要二次手术了!看来,俞瑜对于自己的产品颇有信心。最后,他还透露,他正在关注育婴师这个市场,觉得很有前途,目前正和杭州一位教授联系,打算先介入育婴师培训行业。“其实压力真的很大,担子全挑在自己肩上。”俞瑜说,除了管住家族产业,他也希望能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