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冠心病的病因 冠心病的预防
冠心病是我们生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家知道造成冠心病有什么病因吗?冠心病怎么预防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冠心病的内容,欢迎阅读。
造成冠心病的病因
1.久坐生活方式
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2.年龄与性别
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这是引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3.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
吸烟也是重要的冠心病的原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高脂血症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6.糖尿病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7.肥胖症
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充足睡眠
初秋时节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
2.清淡饮食
炎热的天气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所以夏季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有条件可以常喝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西瓜等,可适当吃一些黑木耳、银耳、豆制品、瘦肉、鱼类、鸭肉等,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3.静心养性
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高温下容易心情烦闷、紧张、抑郁,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也会上升。传统医学认为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炎热的夏季最易心神不宁,所以,夏天首先要静心,心静自然凉。应尽量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避免参加炒股、搓麻等刺激性较强的活动,可以借助听音乐、钓鱼、打太极拳等来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4.适当运动
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抗心绞痛疗程。当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一般以26℃左右为宜。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
1、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2、控制脂肪摄人的质与量
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人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超标,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人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控制钠盐的摄人
钠盐在某些内分泌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根据实验,每1克盐在体内携带水分200毫升左右。如果体内钠盐摄入过多,水分就要按比例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增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往往会诱发心绞痛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中必须限制盐的摄入,采用低钠饮食,一般每日不超过5克(正常人每日需要盐10—12克)。如患者出现全身水肿、肝肿大、尿量减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说明已发生了心力衰竭,此时应给患者无盐饮食,同时严格控制饮水量,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