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黑板报设计图片

2017-01-14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从严肃的祭祀到轻松的欢娱

中国人古有月亮天体崇拜。“中秋节的由来无论有多少说法,其本质都在于原始的月亮崇拜。是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的、人文化了的‘月亮文化’。”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曲彦斌说。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中国的“月亮文化”蕴藏就非常丰富、深厚,众多掌故、神话传说、历史渊源、诗词歌赋等难以胜数。

萧放认为,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皇家逐渐失去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月亮对一般平民来说,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赏月也从宫廷文人扩散到民间,文人雅士吟风弄月弥漫着浪漫的情调。

古代传承下来的有关月亮的神话,这时也出现了新的情节,月宫中除了寂寞的嫦娥、蟾蜍、玉兔外,又添了一位吴刚。据说因学仙有过,吴刚被惩罚去砍一棵永远不倒的桂树。月亮在这时成为仙界的流放地,从嫦娥偷吃不死仙药、化为月精,到吴刚被贬往月中伐桂的传说看,月神已由原始的宇宙主神演化为具有道教色彩的神仙。

到宋代,中秋节成为民俗节日,是国家法定的节日之一,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俗形成。至此,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中秋: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彩楼。到了晚上,大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到天明。明清两代的赏月活动同样盛行不衰。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等节庆活动。其中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