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黑板报图片参考
2017-01-14
秋天到了!多数夜晚能看见清晰明亮的月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从“秋社”到“拜月”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秋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故名。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中秋是八月的哪一天。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最早是与农耕社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讲求人的起居作息要严格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变化。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很可能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有关,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人们对于土地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王来华说。
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这就是“秋祀”。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
北师大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认为,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到明清,中秋才上升为民俗大节。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近世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