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黑板报版面
2017-01-14
對於中秋節,民俗學家卻在四處奔走疾呼:莫讓中秋節變成月餅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豐收祭祀之節
中國古代講求人的起居作息要嚴格遵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節氣陰陽消長的變化,而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與農耕社會文明緊密聯系在一起。“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據此民俗專家提出,中秋節首先應該是一個體味豐收的節日。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認為,中秋節的起源很可能與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有關。根據史籍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收獲的季節不僅要拜土地神,還要拜月神。這就是“秋祀”。“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人們對於土地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谷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獲的季節,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謝神的庇護,稱為‘秋報’。”王來華說,八月十五是秋季收獲的季節,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民俗專家告訴記者,至今在台灣農村,中秋節依然保存著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他們還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以表對土地神的祭祀之情。另外在台灣南部也有於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