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是指气候要素(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的全球分布及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本条标准时,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材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 2 )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 3 )利用网络表达、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成果。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纬度(热带、温带、极地)气候变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设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建立一个“ 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网页 ,内容包括:资料区;问题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和信息交流区。
资料区: ( 1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 2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
说明:学生 分 小组将收集资料并及时整理后放在网页上
问题讨论区: ( 1 )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化
( 2 )如何预防和适应近现代气候变暖的形势
说明:学生 分 小组将收集气候资料说明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整理后放在网页上的讨论区
成果展示区 :( 1 )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放在资料区
( 2 )可将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区及讨论区的内容)通过讨论后制作成图表、小论文、谩画、演示文稿、动画等。
说明:学生 分 小组选择制作其中一种作品
信息交流区 :将收集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内容在本区交流。
说明:学生 分 小组将收集气候资料过程中 有 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资料如气象日等放在本区作交流,作为知识的扩展。
• 上面制作网页是在课前完成,并作为本章开放性考查内容,作品可在课后作修改。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
一、选择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据此回答1~2题。
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第2题,为减少CO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源。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CO2。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CO2浓度。
【答案】 1.C 2.B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答案】 3.D 4.A
5.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
A.17 千年前后 B.11 千年前后
C.5 千年前后 D.2 千年前后
【解析】 海平面下降,是因为水分存留在了陆地上。因此海平面越低,地表冰川覆盖面积越大。
【答案】 A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6~8题。
6.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7.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8.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 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 6.B 7.D 8.C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0.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解析】 第9题,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为正确选项。第10题,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 9.A 10.D
(2012•江西吉安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1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结论。第12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
13.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碳排放比重
(1)读图分析1952~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CO2的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________季较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且变化不大。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大,而水电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小密切相关。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CO2。第(3)题,依据原因分析措施即可。
【答案】 (1)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大。
(2)冬 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CO2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14.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部分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___次大冰期,________次大间冰期。
(2)该图所反映的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期较______,寒冷期________;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________,但新生代以________期为主。
【解析】 冰期是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时期,间冰期是两个冰期之间气候相对较温暖时期。
【答案】 (1)两 两
(2)气候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3)长 偏短 交替 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