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的副作用_生长激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2017-05-12

生长激素可以有很多神奇的作用,但也有副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生长激素的副作用相关信息,供大家阅读!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HGH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现象,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

临床试验中约有1%的身材矮小儿童有副作用,常见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和体液潴留的症状(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这些副作用发生较早,但发生率随用药时间而降低,罕见影响日常活动。

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少数病人体内引起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低,无确切临床意义。但如果预期的生长效果未能达到,则可能有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超过2mg/L,则可能会影响疗效。

也就是说HGH治疗,副作用比较轻微,如注射部位红肿、皮疹等(和产品的纯度有关)在临床治疗中未发现不可逆转的副作用。

HGH在治疗剂量下是比较安全的。

生长激素分泌时间

人体激素很多都是在夜间11:00----凌晨2:00点分泌最多,因此,激素治疗时一般采用与人体分泌大致吻合的时间来服药,不易造成对自身分泌功能的抑制。

而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它的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和昼夜节律的影响,睡眠状态下分泌明显增加。因此,长期日夜颠倒,打乱正常节奏,肯定会影响身高增长的。

关于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因而能增高。人体一旦缺乏生长激素就导致生长停滞。

生长激素缺乏,需经过严格内分泌检查,如垂体刺激试验,经过多次抽血观察生长激素域值的变化,方可确诊。对垂体性侏儒,特发性矮小这些生长激素缺乏者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获得令人振奋的生长速度。患特纳氏征(Tunner's)的女性患者早期应用生长激素来增高亦是首选的,否则,其成年人身高平均在1.4米左右。

对于宫内生长迟缓所致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激素可帮助其加速生长,向正常儿身高追赶。对体质性生长迟缓即男性11—13岁,女性10—12岁尚未见到第二性征发育者用生长激素治疗亦可达到满意增高效果。此外,对大面积烧伤和大手术后用生长激素治疗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促进康复。对严重营养不良、先天呆小病亦有调节生长作用。

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取决于开始治疗对年龄、基础身高、骨龄以及营养及遗传因素等,通常年龄小的优于年龄大的,尤其是骨龄,10岁前治疗优于10岁后,有的年龄不到10岁,但因应用了一些不正规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增高”治疗,使骨龄相应大于其身高应有的年龄,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就差于骨龄落后者。

生长激素对某些类型的小患者有一定作用,但其须在专科医生检查确诊后并指导下应用才能获得应有效果。

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能促进身体生长的一种激素。人生长激素是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链,分子量22124Da。

生长激素能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介质间接促进生长期的骨骺软骨形成,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躯体增高。生长激素对中间代谢及能量代谢也有影响,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对钠、钾、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利用,同时通过加速脂肪分解,使能量来源由糖代谢转向脂肪代谢。

人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体长得特别矮小,称“侏儒症”;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各部过度生长,骨骼生长尤为显著,致使身材异常高大,称“巨人症”。成年后,骨骺已融合,长骨不再生长,此时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面骨、软组织等增生,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以及肝、肾等内脏显示出不相称的增大,称“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如果是垂体前叶肿瘤所致,可进行局部放射线照射治疗或手术切除,大剂量雌激素有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作用。对侏儒症应及早给予激素治疗,人生长激素对侏儒症有显著疗效。

由于生长激素来源的困难,使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至今未能广泛开展。科学家已试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类生长激素基因从染色体DNA链上分离出来,重组到质粒上,并用大肠杆菌进行转化,以期用发酵的方法生产人类的生长激素,因此临床应用可望推广。此外,部分侏儒症患儿,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并不减少,发病环节可能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呈退行性变化,导致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缺乏。对这种患儿试用人工合成的人胰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进行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疗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