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岳的读书观

2016-11-30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那么,怎么才能读好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袁岳的读书观。

袁岳:读书有双重功效。一方面,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多多、压力重重、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里,快速高效很管用。一方面,读书就像洗脸”,“ 可以让他在烦忙躁动的日常生活中“醒一醒”。

袁岳的读书热情,部份来自于小时候的“作文好”。他说:“我小时候写作文非常好,三年级的作文给五年级的学生做范文,初中的作文给高中生做范文。到了高中,我帮老师批作文,老师只批我的作文。”

地主家

记者:你在上海的读者,其实更多的是你在上海的观众。除了看你主持的各种电视节目,你还是公司老总,经常写文章,还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现在你还有空读书吗?

袁岳:天天读。

记者:最近看的是本什么书?

袁岳:叫做……《一百种动物就有一百种尾巴》。

记者:这是本什么书?

袁岳:讲动、植物的,是一本中国人写的科普书。我是评书网的评委,他们会提供四五十本书让我在里面挑一部分来看。

记者:说说你小时候读书的情形?

袁岳: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封神榜》。那时候我七岁。当时我在乡下,找到一本小说不容易,这一本是在我同学家找到的,我同学的家庭出身属于地主。这本书的纸张都发黄了,是繁体字。我还找到了《女娲补天》的连环画。我小时候看了很多很多连环画。这和我爸爸有关。

袁岳

记者:哦?

袁岳:我爸爸出去,就会带连环画回来。他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到了七十五六岁还在看。所以我们家连环画特别多,是方圆五六公里之内的连环画中心。

记者:都是什么内容的,还记得吗?

袁岳:革命题材的比较多,我还记得有一本叫《红旗谱》,也有一些历史的。

喜鹊窝

记者:有什么现在还印象比较深的读书场景吗?

袁岳:我小时候看书,喜欢一边走路一边看。

记者:走读?

袁岳:对。我们村庄里的邻居应该都记得,有个小孩走到哪里都捧着书。还会流传一些关于我的小故事,比如走着看书撞到了东西,或者摔到哪去了……我到处找书,除了我爸买,我的大姐夫家里也有一些,革命题材的比较多,历史的我还记得有一本《说唐》。语文老师家的书多。语文老师因为喜欢我的作文,作为奖励,允许我去他家里借书看。我初中的朋友,他的父亲是农业局局长,就是因为借书给我看,我们成了朋友。我们不在一个学校,他来的时候就把书放在一个喜鹊窝里,然后我来了拿走。他的作文差,我把我的作文给他看,他很佩服。

记者:听起来你们的友谊好像是单向度的?

袁岳:按今天的话说,他相当于是我的粉丝。我小时候写作文非常好,三年级的作文给五年级的学生做范文,初中的作文给高中生做范文。到了高中,我帮老师批作文,老师只批我的作文。

一边创业,一边读书

记者:你还记得你大学时代读书的情景吗?

袁岳:我大学时代差不多念了400本书,每年100多本。

记者:我很惊讶,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袁岳:因为我做书单。念了一本书,我就把它的名字记下来。研究生的时候读了将近900本书。我不算读得最多的。大学时代我的藏书就有3000本了,我还记得当时图书馆处理书,一毛两毛一本……只是当我搬家的时候,就会很麻烦。

记者:那你留学的时候呢?

袁岳:留学的时候,我除了买书,还买教材。我选的都是能力型的课,知识型的课,我就买教材。我买了47门课程的教材。哈佛这种学校,其实老师教起来省力,就是学生费力。第一天,老师让你看300到400页的材料,要求你第二天发言。300到400页,相当于一两本厚书。那就不能像平时一样看,就得快读,记住要点。因为我从小就读得比较快,所以对于我基本上问题不大。有人要看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我看到十二点、一点就看完了。

记者:真辛苦。留学回来以后创业,还有时间读书吗?

袁岳:我是一边创业,一边读书的。

记者:看来我的功课没有做好。

袁岳:我在公司里也鼓励员工读书。比如让大家推荐100本书,公司会每种买五本,买500本书,五个人一组,读同一本书,然后合作写一篇500到800字的读后感,写完以后群发,这样别人就不需要再读这本书了。

记者:这样真是效率很高。等于互相做读书笔记。

最多的一天读了16本书

记者:你觉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你成为今天的你,有没有特别重要的书?

袁岳:没有。只有偶尔读书的人,才会有重要的书。我到现在读了有18000本书,三十多年来,平均一天两、三本。我最多的一天读了16本。

记者:听起来很有任务感。

袁岳:不会有任务感,很放松。

记者:你在什么情况下读书最享受?

袁岳:在旅行的时候,躺着读书。

记者:今天,你怎么看待书以及读书这件事?

袁岳:读得多了,就知道很多书的意思其实差不多。两三百本书里面,值得深读的只有一两本。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道理很少,故事很多。大家只是在用很多不同的说法在说这几个道理。读书这件事,精英喜欢读道理,民众喜欢看故事,我自己的口味,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精英,三分之二的民众。读书对于我已经成为一个生活习惯。就像吃饭、上厕所、洗澡一样。但是读书可以让我不一头陷在生活常规里面,因为书本里又是另外一个世界。读书就像洗脸一样,可以让我醒一醒。

帮助80后、后90解除社交恐惧

记者:我很好奇,听说你最近准备出一本有关青年社交礼仪的书?

袁岳:不止是礼仪。这是一本针对现在80后、90后在社会交往中的缺失,帮助他们提升社交水平的书。

记者:你怎么看现在年轻人的社交生活?

袁岳:根据我们在大学生中间做的调查,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大学生,社交范围仅限于家庭、亲友、同学、老师构成的范围。他们对社会交往有恐惧。在我们小的时候,社交的能力,是通过担当社会任务慢慢培养起来的。父母不会教我们。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没有这个过程。

记者:那么你的这本书要怎么帮助他们?

袁岳:首先我会告诉他们,社交是一种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你不会找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你也会干得不舒服,最后还得回家歇着,在家里待着问题更大。慢慢地,人就变得“去社会化”了。一个人从小为了考个好成绩,闷在家里念书念书,最后成绩不错,他获得了成就感之后,就会继续闷在家里,继续这个不健康的循环。学习成绩就成了一个负向刺激。我们更需要一个可以平衡它的刺激系统。比如参与校园的活动,慢慢地增强社交能力。这本书也有一些技术上的建议,比如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怎么在四个来回之后就能成为朋友……

记者:听起来,这本书是想用技术手段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袁岳:我们做社会调查,看到一个问题,就很想解决它。

记者:我其实很欢迎这种能在生活中真正使用的书,而且是写给年轻人的,他们很需要帮助。我的采访差不多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就社交技巧和礼仪而言,你有什么可以评论的?

袁岳:你是不是没有录音?现代采访,应该录音,你有很多重复,而且有的地方重复得不对。我比较快,你比较慢,一个小时的采访,半个小时也许就可以做完了……

袁岳爱读

1.约翰·奈斯比特/《定见》

推荐理由:认识是有某种规律的,作者总结了一些认识事物的规律。

2.勒·庞/《乌合之众》

推荐理由:把个人通过搞运动弄到一群人里面,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

3.埃斯蒂温斯顿/《从绿到金》

推荐理由:第一本系统阐述环保从公益事业变成赚钱的产业模式的书。

4.林南/《社会资本》

推荐理由:说了这样一个道理:社会关系如何帮助你获得资源。

5.威廉·拉什杰库伦·默菲/《垃圾之歌》

推荐理由: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揭示了伟大的道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