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业故事

2016-12-02

研究生在校就可以创业,相信广大的研究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就能发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了,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研究生创业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研究生创业故事:从负债到营业额千万元

何方洋拍拍身上的土,又仔细掸去鞋上的浮尘,这才挺胸阔步地走进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实验楼。

他要去谈一单30万元的生意。他要用一个研究生的专业和商人的热情去说服这所大学一个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将项目承包给他的实验室来做。这样的生意已经不是第一单,少至几千多至几十万,他必须靠这种“捡漏”似的揽活赚钱来买设备、做实验,让自己的药物残留检测试剂得以继续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这个如今已被三聚氰胺推向了万众瞩目的产业,在7年前尚未进入大众的视线。但是对于何方洋来说,打从1997年的某个下午,他在图书馆里看到欧洲检测瘦肉精的报道时起,便与这个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时,还只是2002年,何方洋的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刚刚注册成立,离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今天还有整整7年的时间;此时,还要解决温饱,何方洋这个边做实验边揽活的“研究生老板”,正跟伙伴们挤在不大的出租房里,吃着算不上小康的饭菜。但是,他坚信,民以食为天,大家在吃饱吃好之后必然会关注怎样吃才更健康,食品安全检测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小时后,何方洋从大楼里出来,在旁边不远处的冬青丛里找到了那辆破得不值三十块钱的二八自行车,兴冲冲地骑上去。逆风,衣服被刮得有如旌旗,脸上的汗像丝线般划过耳际,但他丝毫不觉得累。因为他急着要将好消息告诉还在实验室里奋战的伙伴们:“揽到30万,又能活一年了!”这是他创业初期最真实的状态。

何方洋是乐观的。这种乐观来自于某种想要改变命运的本能,不张扬,但时刻从他的骨子里往外挣。

奋斗改变命运

13岁那年,何方洋要做一个小手术,只身从贵州凤冈的小山村出发,去300公里外的开阳磷矿找做矿工的父亲。

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矿工子弟上学的情景:教室是宽敞明亮的,中午还要放学吃午饭,最神奇的是,还有一门他完全听不懂的课程叫英语……在此之前,上学对于何方洋来说,从来都是天不亮就出发,走上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而且为了省钱连午饭都不吃,有时饿得头晕眼花,看到课桌都恨不能啃两口。而此刻,何方洋就像“希望工程”那张着名的宣传照里的女孩一样,踮着脚,扒着窗沿,睁大眼睛拼命地往里瞧:要是我也能在这里上学该多好呀!

也许命运真的眷顾那些心意执着的人,何方洋很快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机遇。但也许,命运曾经眷顾过我们每一个人,只是那些心意拳拳的人抓住了属于他们的机会。

手术后,磷矿的领导来探望何方洋,问他想要吃什么。烧得迷迷糊糊的何方洋一听有人问他要什么,就毫不犹豫地大喊:“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在场的人惊讶的同时也被深深感动,领导对他的父亲说:“那就让他上吧。”

然而好事多磨。在凤冈那偏僻的山村里,家家都以男孩能干活为骄傲,学习向来不受重视。虽然何方洋成绩优异,但父亲还是认为书读多了没有用,对于答应何方洋留在矿区中学读书的事情,又反悔了。这下何方洋急红了眼,无奈之下,他自己跑去找矿区的领导,使尽了一个13岁孩子能想到的绝招,目的只有一个:留下读书。最终,他如愿以偿。

第一次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何方洋发现原来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够坚定。这种思维方式在他日后的人生路上不断被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被强化,最终在他身上积淀为一种稳定的品质。

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何方洋被分配到开阳磷矿的一个分矿医院工作。每天只有零星几个人来开点感冒药,闲暇时间大家凑在一起打麻将学跳舞,琢磨着怎样追到最漂亮的女护士。这种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轻松的生活,在何方洋看来却是地狱:“我知道,这样下去我肯定完蛋,所有的理想都要没了。我不甘心,我始终记得自己想要成为脑神经科学家的梦想。”

他决定离开,决定找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起飞。

出门需要钱,只靠每月170元的薪水,猴年马月也走不出去。他想到了卖菜。去贵阳批发豆子,然后拉回家来生成豆芽卖。一百多斤的豆子扛上车,对于从小体弱的何方洋来说不是易事,但想想未来的脑神经科学家也就咬牙扛了。卖豆芽需要时间,何方洋就跟同事调班,连续上24小时,然后轮休两天去卖菜。也会不好意思,尤其遇到工作风光的同学牵着女友的手迎面走来,何方洋就赶快躲到角落里,瞅着人家走过去了再出来……

有一次,何方洋进货时被偷了个底儿掉,灰头土脸地回到住处,恨不能哭上一场。连续几天几夜未眠,累到浑身酸疼,希望也在琐碎中被慢慢磨损。有那么一二刻,信念似乎要动摇。但是,何方洋看着在水中点点生长的豆芽,仿佛能听到“喀嚓喀嚓”的声音,那是一种来自生命破茧而出的呐喊——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一年后,何方洋揣着辛苦攒下的3000块钱,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目标决定方法

彼时,何方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脑神经科学家。高中时与神经衰弱苦战多年,何方洋虽然因此错失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却对神经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愿意被它主宰,那就学着主宰它!何方洋带着这样的理想,开始了进京后的考研之路。

然而,英语考试中的几分之差使他与理想失之交臂。对未来尚处于懵懂之中的他,却在阴差阳错间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看着与想象中不同的绚烂风景一点点铺开在眼前。

那是1997年,何方洋被调剂到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硕士研究生。也就是在此后的某个下午,他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发现了欧洲检测瘦肉精的报道,从此开始了国内首例瘦肉精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旅程。

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这个研究做下去。何方洋就像抱着个初生的孩子,当务之急是找到吃食养活他,至于创业生产这种成材大计是往后的,远着呢。所以,当何方洋的导师告诉他“两个实验室给你用,但是资金、器材自己想办法”时,他有种天上掉馅饼的错觉。

硕士毕业后,几家研究中心向何方洋抛来了橄榄枝,小主任的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想起来也悠然自得。然而最终,他却选择留守那两个简陋的实验室。终究还是不甘心,看准了这个产业有前景,实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怎么能因为眼下缺钱就放手不干呢?

时间仿佛跟何方洋开了个玩笑,他又一次重复了几年前决心离开开阳时的生活:赚钱。

那段时间里,他卖过朱启泰的考研书,一本十块钱的利润;也做过安利的推销员,结果亏了一万多。但是那段经历对何方洋影响深远:“安利每天都有培训,放一些成功学的录像带给我们看,我从那里面学到了一点:先定目标,再找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去找,总有一个方法能让你实现目标。”这一点,对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何方洋,以及日后跋涉于创业路上的他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

于是,像曾经受挫后再次敲开客户的大门那样,何方洋开始了一次次为承包项目而进行的自我推销。为了省下聘人的钱,他去母校招实习生,那些从未出过贵州省的学生们,成了实验室的第一批研究助理。何方洋就是靠这样朴素却有效的方法养活了他的实验室,并且把“招聘优秀实习生”的制度沿袭到了后来的公司,渐渐组建起一支朝气蓬勃又富有科研精神的团队。

有时候,当我们回首一个人走过的路,很难说究竟是理想支撑还是生活所迫,致使他做出当初的抉择。为了实现研究的梦想,何方洋不得不赚钱;而为了更好地赚钱,何方洋开始了创业。

坚持成就理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铁打的创业路,每一步都是下了狠劲踩下去的。

早在1997年,何方洋就预测:五年之内,中国必然开始瘦肉精的检测。结果,国内的动作比他预想的早两年。2003年,望尔公司研制出国内首例瘦肉精检测试剂盒,却不得不跟200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试剂盒抢夺市场。

国人在高科技产品上对“进口”二字的迷信,使何方洋他们举步维艰。于是,何方洋就像当初走遍北京高校,敲开每扇宿舍门推销考研书那样,背着他的试剂盒到客户那里现场做实验,达到国外试剂盒的标准了再买,还要打个九折。一转头,何方洋回到实验室继续钻研:我就不信争不过进口货,望尔能做出比进口试剂盒更先进的产品!

单克隆抗体是医学里的大分子技术,何方洋将其挪到食品安全检测的小分子领域,增加了难度不说,也因为尚属国内首例,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并不像成功人士说的那样,一开始就信心满满。事实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路在何方,自己的科研最终会结果如何,何方洋当时也没有谱。100次实验,99次失败,支撑那最后一次尝试的力量,除了对科学的好奇心,还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有一次,何方洋做一项实验,失败的次数已经多到模糊,而他又在操作中出了一点差错——本来不该加热,却无意之中打开了加热的开关。突然,未曾料想的沉淀物出现在试管里。这立刻引起了何方洋的关注:为什么会有沉淀呢?何方洋和他的伙伴们马上研究分析,最终在这“天外飞来”的沉淀物中找到了实验成功的方法。

从此,望尔招聘员工时多了一道考题:如果实验出现了预想之外的结果,你会怎么办?何方洋希望这种好奇、钻研和坚持的精神,在他的企业里源远流长。而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望尔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多,荣获了包括2005年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此后,何方洋那实验室形态的公司变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2004年,美国一家生化公司想要收购望尔,出价令人动心。但是,何方洋拒绝了。艰难有过,荣耀有过,起起伏伏让何方洋的目标更加明晰,决心更加坚定——要把望尔做成生物领域的海尔和联想!

那年岁末,电视里春节晚会的倒数计时开始,迎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何方洋却已经窝在沙发里沉沉睡去,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盘尚未吃完的饺子,热气早已散尽,余香尚在身边。

这是他一年里唯一的一天休假。明天太阳升起,他要继续变回那个活力四射永不倦怠的何方洋。

梦里,他见到大学二年级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揣着一千块钱,坐上驶出贵州的火车,开始周游全国。饿了吃最便宜的面包,渴了喝当时比矿泉水还便宜的啤酒。就这样走过江浙的烟雨,坐着黄浦江的油轮,爬过泰山的南天门,最终站在了红墙碧瓦的天安门城楼前。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有梦想的人永远不老。也许是从13岁那句“我要上学”开始,也许该从开阳的豆子抽出第一棵豆芽算起,何方洋的生命就迈上了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创业旅程。

研究生创业故事:在校创业年赚百万的研究生

1999年,孙山峰上小学6年级。在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孙山峰已经开始偷偷出入网吧,在网上聊QQ、打游戏了。整个中学时期,他依然热衷于上网,并自学了网站制作、简单的编程等等,开始在网上挣钱。

高三时,成绩不错地孙山峰做出过一个惊人之举,伙同另一名同学“离家出走”。在收拾东西时,被一名同学向老师打了报告。“那时候,差点儿被学校开除。幸好老师和校方还是同意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孙山峰说,老师找到了他们的家长,让家长暂停外出打工,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至高考。

进入大学后,孙山峰依然没有停止过尝试做生意的念头。大一时,他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购物的方式很陌生,他就在网上批发一些小物品,然后在宿舍区逐一敲门兜售。“大一时,做得最成功的是在淘宝上批发上海的一种20元无限上网的手机卡,因为南京的手机卡已经暂停了这种业务,而这种业务简直是太划算了,很受学生欢迎”。孙山峰说,倒卖手机卡的生意让他一下子赚了好几千元。

合肥路边看来商机

2010年,孙山峰的父母在合肥市开了一家彩钢瓦小门市,生意刚刚起步万事开头难,孙山峰就经常去父母那里帮忙。

“那天,在合肥坐公交车,突然看到了一个上面写着‘租金6元/天’的集装箱,我开始只是感到奇怪,这么大一个集装箱租金6元/天能挣什么钱呢?”孙山峰说。他立即记下集装箱上的联系电话,找到生产厂家,扮作客户将里面的门道问了个究竟。

“只要先生产出几个集装箱,后期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就都来自于客户每个集装箱1万元的押金。”孙山峰说,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门“很来钱的生意”。

他花了好几个月来说服父母,最终父母卖了自己经营稳定的彩钢瓦门市,为他筹集了20万的启动资金。他又拉上了一名跟自己一起打了两年“魔兽”的网友一起投资,一起到南京创业。他们跑了好几个月,才租到了一个便宜的厂房,这片场地多年废弃,满地杂草水电不通。他们费尽口舌,让房东同意将年付的租金改为月付,然后自己动手简单装修了那几间破败的平房,平整了场地。

2012年3月初,孙山峰的“久住”成了当时南京第二家主营集装箱活动房生产租赁的公司。

“第一个住人集装箱从设计到生产花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前前后后花了10万元,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孙山峰说,他在合肥看人家生产的集装箱,觉得工艺非常简单,然而真的做起来,每做一步都会发现新的困难。孙山峰每天一大早就坐在水泥场地上,边做边想边画图,一直到天黑。

晚上,孙山峰就开始为自己的公司做网站,做网络推广。很快,他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中铁的一个分公司曾经在广州用过住人集装箱,到了南京施工时,就在网上找生产租赁单位,只找到了“久住”这一家。几天后,孙山峰将第一个集装箱做了出来,很快又“复制”了一个。他在跟两个集装箱合影后,用一辆大拖车将两个“宝贝”送到了客户的工地上。

辛苦3个月生意上正轨

住人集装箱在当时的南京还是一个新兴产物,很难得到接受和认可。“去年的4、5、6三个月,我每天起早贪黑骑着摩托车跑工地做推销。”孙山峰说,那时候,公司每天都在亏本,场地上压了很多货。他整晚整晚睡不着,天不亮就骑着摩托车去跑工地,中午就在工地上吃一个五、六元的盒饭,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不过,到了7月份,公司就上了正轨,订单量一下子增多了,货开始供不应求,自己开始增雇工人、增添设备,很快公司就开始扭亏为盈。

现在,孙山峰的公司已经生产出了近3000个住人集装箱,而且厂房里几乎从来没有过存货,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不过,孙山峰并没有“开足马力”生产,面对应付不过来的订单,他反而有意放慢了生产的脚步。

“一年内,南京出现了30多家住人集装箱生产公司,不能再扩大生产了,以防止以后出现大面积的退还潮。”面对现在的大好形势,孙山峰现在已经考虑转型,他已经开始生产只售不租的较为高档的住人集装箱。看到,他的电脑里有一份大订单,要求购买符合欧洲环保标准的带装修的高级住人集装箱。

去年创业最困难的日子里,因为摩托车不让进市区,孙山峰咬牙去买了辆小汽车市场上最最便宜的吉利,4万多一辆还送16000元的油卡。现在这辆车已经闲置了,孙山峰和他那位“魔兽”的网友都买了新车。

现在,孙山峰正在为他新开发的软件做调试全国已经有了好几百家住人集装箱公司,因为经营模式和账务问题既难又容易出错,孙山峰为此设计了一套这类专用的管理软件,他打算把这个软件推销给其他的公司,再赚一笔。

研究生在校就可以创业,相信广大的研究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就能发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