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继续教育论文
21世纪的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科技和教育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继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完整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让学 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自主地学习,就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艺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而愉快学习。因此,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就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既然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怎样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的身心暂时处于比较不成熟的幼稚状态,他们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中被改造的对象,具有受动性,始终处于客体地位,这是不容质疑的一方面;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主观能动性、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使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以“客体”的身份出现,他们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好教学中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摆脱传统,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交流有兴趣的话题而不加限制,才能有利于意见的融合和沟通,广泛采用小组讨论、同学之间辩论、把你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知识告诉你最喜欢的朋友等种种方式,并通过交往、竞争、合作、交流、模仿、探究、实践等种种手段,让全体同学能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变消极被动的灌输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交互性地学习、开放性地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指定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由于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总是表现得兴致勃勃,说得头头是道,学习气氛相当热烈。除此之外,将教材中和学生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内容,尽量多地运用开放式教学,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边看边讲,边观察边体会。这样的教学比在教室里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直接、生动得多,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
二、要充分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某些可能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或者会做出一些与课堂没有关系的举动,教师能否既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主要内容上来,又不压抑、淹没学生的好奇心,是激趣的难点。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手势、表情都不能流露出急躁、否定、讥笑的情绪,在对学生思考进行肯定的同时,巧妙地诱导学生保持专注的兴趣。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和同学们正在为一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相当融洽。就在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对老师的长辫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老师从他身边经过时,一下伸手抓住了老师的辫子,并前后一拉一送的玩了起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老师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教师当时制止这个孩子,就肯定会影响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可如果不制止他的行为,那老师就只能站在这个男孩的身边,不能到别处去。当时,我们都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可那位老师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依旧面带微笑,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讲解着。然后,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回答,当然包括那个小男孩,他站起来把手举到了老师的眼皮底下,老师随即叫了他,他回答的非常好,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奖励他,就在他松开老师的辫子伸手接小红花的时候,老师趁机离开了他的身边。整个过程不过2、3分钟,可老师却处理得非常到位,问题在老师的巧妙安排之下解决了,而那个小男孩以及全班同学都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分散注意力,课堂教学依旧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老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一句表扬、一次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使学
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成功的喜悦中,学生思维不受任何束缚,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之中,个性和品格得以充分的显露,产生一种强烈的争先恐后的表现欲望。
三、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文化视野、无私的奉献精神、前瞻的教育理念、强烈的进取意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较强的教研能力等。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其次,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广、懂的多,会赢得学生深深的崇拜,一下子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只要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就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现在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参与者、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肯定、引导、启发,师生之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良好、轻松、愉悦的关系,才会将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二: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当新课改走进我们身边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如果想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取得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必须顺应
课改要求,在综合素质,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今天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 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和幽默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做到这一点,课前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用良好的状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挫伤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及时酌情解决。试想,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走进课堂,无形中就跟学生产生了距离,学生看了就不由得望而生畏。相反,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就感到可亲可敬,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会很融洽。
3、以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
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回想当年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他们渊博的知识已经在无意识中散发出了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听讲,肯定感觉心里很欣慰,这样的气氛,教学效果一定很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教学取得双赢。
4、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就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
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备课,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有条件时,制作合适的课件,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另外还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要使课堂气氛好,还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所教的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早已一目了然,学生就会精力涣散,无心去听;相反,如果所教的内容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学习的情绪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知识的讲解与拓展,一定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当然,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兴趣、爱好等特点,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听着能让他更加想知道为什么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课堂要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必要时老师给予评价、总结。
首先,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讨论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记忆最牢固,而独立探索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里的耐心引导是指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看、想、说、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千万不能认为学生观察浪费时间,表达罗嗦不到位„„,而将学生的身心禁锢起来,从而自己大讲特讲:讲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机械地受命于知识。相反,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其次,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表现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所学的知识能活学活用,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练习中,我常适时的让一些学生讲述他的设计的思路,通过讲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常开展小组比赛,比速度,比质量,形式多样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评价、总结,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忽略这个环节,我经常在下课前利用很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得还可以的请举手”、“你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够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学生一节课参与状态的总结,更能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课堂气氛的好坏必然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全面引导,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