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必须及时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积累教学经验,成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吧。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
《搭石》这一课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读、找、画、议地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说一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能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自身的的原因课件操作不灵活,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是我不成熟的表现.在这应该好好反思,并吸取教训,争取今后做得更好.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2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活,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分月饼,分西瓜入手;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分与秒的进率,可以让学生听听钟表的声音,从“嘀嗒”声中体会秒的长短,还可以让学生数一分钟,在“嘀嗒”声中来证实1分=60秒;在讲面积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周长可以让学生用手指圈一圈;在讲圆柱体的时候,用纸做一个圆柱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侧面积,什么叫表面积,各是什么形状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高效率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3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在当今义务教育的普及时期,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既不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本人对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
一、“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
1.分层教学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既争取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也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2.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 ,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孔子之后的孟子、朱嘉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尚的,也是今天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分层教学的实质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 ,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即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则”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而分层教学则符合这些原则。
4.分层教学是掌握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如果把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预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及其教学帮助与某个个别需要相适应,那么教师能保证几乎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造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分层教学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并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质教青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教育一统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老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园丁,呵护每一株幼苗,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能适应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