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摘抄: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他们转化成语言。
来,一直在看关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相关理论的书,晓云认为知识的灌输确实需要这样的图式感知,特别对于记忆力不是太好的求知者来说,效果是更明显的,晓云也在着手统筹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部分,写一篇完整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导图方面的质性研究论文。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他的思考问题时的情景:“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他们转化成语言。”显然,正是左右脑协同工作,使人类具有感知力、创造力。
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思维导图!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
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它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每个神经元上有多少个突触呢?有人估计,在人们大脑皮层每个神经元上平均有三万个突触。那么,人脑有多少神经元呢?大约有140亿个。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的,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英特网还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说明:我们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有很大的记忆能力。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使用思维导图是波音公司的质量提高项目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这帮助我们公司节省了一千万元。”
——Mike Stanley,波音公司,美国
美国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讲,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并节省了一千万美元。思维导图的威力惊人吧?!
“我们的课程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这帮助我们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毕业分数。思维导图教学必然是未来的教学工具。”
——Jean Luc Kastner,美国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的办公室主任刘鹰老师到盐城讲学时,有一句话,晓云是第一次从英语教学专家口中听到:“到先为止,还没有任何研究的理论证明‘背诵’能对英语学习的终生发展有好处!”刘老师不赞成学生大量背诵,晓云是认同的,从教以来,也从未让学会背诵过任何课文,而是大量编撰课文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不按”原文复述,教学效果更好,因为学生是在“说”!语用能力也因此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