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相关话题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是语文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总结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
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教学后记:
课堂上,孩子们都积极投入,各有所得。我注意了分层教学,在自学那一环节关注学困生,对他们的学法进行指导,对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点拨。小组学习交流中,了解学情,摸清尖子生、中等生对文本知识掌握,理解程度,以便在汇报学习那一环节,把握好点拨的时机。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 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二课时
二、教学过程:
㈠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导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玩好吗?你们知道地图上形如高跟皮靴的地方是哪里吗?这就是欧洲著名的国家意大利,在它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又称为“水城”、“桥城”、“百岛城”。现在就请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威尼斯游览一番。准备好了吗?请欣赏。(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2.你发现了什么?(石桥多、古建筑、河道……)
3.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啊,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在游览威尼斯时,也都见过,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这众多的事物当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生读)
师: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课件出示
师:课前,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 “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你说是什么(小艇作用大)
(师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师板书:样子奇特、驾驶技术特别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㈡ 再读课文,落实训练点
⒈ ﹙出示小艇样子的课件﹚谁来说说小艇的样子?
⒉ 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生读)
⒊ 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
(生默读,画批)
⒋ 谁来说说,你标了哪些词? ﹙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⒌ 师: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同是写小艇,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出示图片,这是独木舟,这是小艇,比喻的很恰当。
(2)二三十英尺大约多长?(8、9米长 比我们一间教室还要长)小艇这么长,就更加显得它内部又窄又深。读一读这句话。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新月?出示图片,新月像什么?)(眉毛、镰刀)突出了小艇向上翘的特点。读出翘的特点
小艇的这些特点让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⒍ 作者把小艇的样子描写的栩栩如生,所以在画小艇时我们很容易抓住它的特点,那作者为什么能把小艇样子描写得这么生动?(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进行描写。)
⒎ 我们也应该善于学习作者这种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⒏ 拿起书再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明确学习的目标——理解作者观察怎么细致,描述的语句怎么精彩,引导学生有目的自主学习。
过渡 (指板书)你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⒈ 读:第四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船夫驾驶的技术。(操纵自如)找出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操纵自如的高超技术?
⒉ 说:交流船夫驾驶技术高的句子,看到船夫驾驶技术这么棒,你会怎么样? ⒊ 读:(①声音响亮流利、②有高有低,抑扬顿挫、③用上了轻快赞美的语气、④注意强调了“总能……总能……还能”突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的特点)(课文的语言真是生动活泼,你看“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这是很多船夫们所不及的,是威尼斯船夫所特有的本领。值得一提吗?值得赞美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集体读)
⒋ 想: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样做?
⒌如果你是一名旅游者,坐在船上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作为船夫你会怎样帮我?(夸驾驶技术、介绍风光、唱歌……)
⒍ 有感情朗读,体会“驾驶技术之美”。
总结:这段作者同样也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过渡 :威尼斯的美还表现在哪??请大家快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一生读,大家找)
⒈ 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⑴“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⑵ 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沉沉地入睡”)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静)
⑶你找的非常好,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师:你理解得很好,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⑷ 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的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
师:是啊,你们看,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的—宁静了。
师: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这句写出了月影摇晃给人类的感觉)。
师: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有没有发现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水面静时)说得好。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
生:小艇停泊了,水面才静下来。
师: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生:“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一句点出。
师: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一
生: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放威尼斯城月夜录像。生读、体会。)
三、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并领略了奇特的异国风光。课下我们可以观察一处景物仿写。
四、课外拓展
介绍东方威尼斯---苏州
样子奇特 长窄深翘 仔细观察
26 威尼斯的小艇 船技高超 操纵自如 抓住特点
主要交通工具 关系密切 息息相关 动静结合
反思: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 “ 多媒体 ” 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录像“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录像老师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录像,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二、读说思演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理解、朗读、想象、表演这一段落。本段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段的第一句先是总的说“驾驶技术特别好”,余下都说怎么个好的具体表现。每一“表现”又有一定的规律,大体先讲“情况”,再说船夫“怎么办”。这种结构线条清晰、明朗,内容比较单一,适当的形式变化,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契机。
通过训练,从“面”上铺开,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产生了发散性的思维,最后达到对驾驶技术之美的理解与“升华”。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
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朗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师生合作体会文中的描写方法,体会句子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基础上,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最后两段处理时重点侧重于静的体会,利用录像展现动静场面,对文本动的渲染不够,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时对比不够强烈。开课伊始,对威尼斯的介绍过多,有些第一课时也有了解,可适当删减,这样为后文深入学习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过渡:是啊,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是多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
这篇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构段行文。首尾两句感叹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非洲无以言表的赞美之情,而且前后照应,呼应课题。这样的写作特点,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了解非洲彩色世界的欲望,学生阅读时也会轻松很多。在教学时,我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设计最突出、最重要的两大问题展开。首先,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作者直接赞叹非洲的三句感叹句,而后指导学生朗读、品读、赏读。这三句感叹句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视,除了总起全文、首尾呼应之外,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其次,引导学生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这是考验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时刻。文章在分写非洲的多彩世界时,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又是本段的总起句,过渡句。这样承上启下,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衔接自然。故而,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表现出极大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带来的喜悦、自信。
总体而言,这是较有实效的一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较好,对教材的研读较细致,教学显得扎实、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激情,入情入境,语言简炼、干脆。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先总后分再总体归纳写法,做到线条明晰、思路清晰,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读感悟,倡导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读感悟,以读促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很好,做到了我要学习与我会学习的过渡、迁移。
人们常说,完美的事物是美中极致。多彩而美丽的非洲同样留下了些许遗憾。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有点浮于文本内容,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优美的语句谈体会和读出美感,却忽略了在抓住“色彩”品读时适时即时的进行学法渗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那美丽的仙境,积累好词好句。由于学生互相交流的时间较多,所以,课堂上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段方法的归纳总结显得较急,未用多少时间,没有对学生在习作时的学法进行引导,失去了语文教学对习作的渗透和迁移的良好时机。这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是一个失误,对学生习作指导的较少。所以,在今后的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我要努力做到时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