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保护环境论文范文

2017-02-28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但是与人类紧密相关的自然环境却受到破坏,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保护环境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保护环境论文范文一:大连市环境保护实施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在剖析大连市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环境保护的现状, 并针对大连市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大连市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 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积极进行沿海开发和开放,重点建设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大连因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经济规模最大、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大连港是辽宁港口群的核心,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工业园区,又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处于对内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而且由于大连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聚集能力,在沿海经济带中的牵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中将发挥核心作用[1]。

1.2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高度重视,决定要举全省之力给予支持,使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加快,城市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1.3 “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大连已成为国内外资本转移的热点地区。但由于发展过度向城区集中,没有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市域城市群,导致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产业结构等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对突破资源、空间制约形成的广泛共识,是落实国家战略,拉开发展框架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调结构、扩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 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

2.1 环境质量现状

截至到2010年末,大连市的环境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好转,主要表现在:

⑴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同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1.8%、6.3%和29.4%。市区自然降尘均值也比2005年下降了39.5%,但仍超过辽宁省标准0.2倍[2]。

⑵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以一、二类水质为主。除了大连湾海域无机氮和石油类污染,以及金州湾、南部沿海和大窑湾小范围海域生化需氧量、无机氮和石油类污染外,其它近岸海域水质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国控点位各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2]。

⑶地表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等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

⑷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7.9分贝,比2005下降1.9分贝,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0分贝,比“十五”期末下降2.9分贝[2]。

2.2 环境问题分析

2.2.1 煤烟型污染依然严重

市区空气污染仍为煤烟、扬尘、汽车尾气和有机废气(VOC)混合型污染。颗粒物是大连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大连市的植被覆盖度低,还存在大量的裸露地面;拆迁和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管理不到位;城区内还有大量的燃煤锅炉,除尘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采暖期燃煤量增加、脱硫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原因影响,采暖期二氧化硫均值过高。目前,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88.6万辆,且以每年15%速度逐年上升,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

2.2.2 水污染负荷加重

部分区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仍有待提高;大连市乡镇和村庄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普遍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畜牧业快速发展也是造成大连市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对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整体滞后,部分园区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2.2.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差异大

2010年,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金州以南区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高,但分类收集率、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北三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不完善,无害化处置率低。电子废物实际回收处理率仅为4%-5%。废旧轮胎、电瓶专业处理企业较少,处理能力有限,回收利用率低。

2.2.4 宏观生态安全格局尚待加强

大连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森林资源欠缺,南、北大型森林斑块间联通性较差,沿海防护林与内陆森林体系不能连接,对东南部农林生态经济区、西部农林渔业养殖经济区和市区城市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安全防护作用较弱。金州以南地区,建成区扩张速度较快,尤其是金州开发区与城区间缺乏生态安全隔离带,宏观生态安全格局尚待加强。

2.2.5 环境风险不断加大,环境应急能力亟需提升

目前,大连市成立了环境应急专门机构,而区市县尚未成立应急管理专门机构,使得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能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障。环境应急专家体系不完善,专家总量不足,结构比例失调,尚无按照环境事故类型划分专家库。此外,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体系尚未建立,环境应急资源分布与储备情况底数不清,没有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体系,一旦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尚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设备物资配送,影响对事故的及时、有效救援。

3 环境目标设计及战略研究

3.1 环境目标设计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和生态宜居城市为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抓好水污染防治,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保障近岸海域海水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大力解决煤烟混合型大气污染,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不断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不断解决群众环境诉求,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3.2 主要环境保护战略

3.2.1 大气环境保护

提升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开展大型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 工作,开展工业锅炉、大型窑炉脱硫治理工作以及大型燃煤机组及石油炼化企业氮氧化物治理工作。坚持源头预防,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3]。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率先完成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工作。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保持能源供需平衡,保障能源供应。控制市区机动车尾气的氮氧化物排放,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3.2.2 水环境保护

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殖污染减排 [4]。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 管理能力。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尤其是控制金州以南地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2.3 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环境保护,编制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需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根据《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禁止在畜禽禁养区内从事养殖活动,养殖控制区内实行生态养殖,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3.2.4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根据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设计原则,大连市生态格局由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组成,在“一条绿色脊梁多个开放廊道”的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和布局产业与人口。通过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明确大连市 经济与城市发展中应该重点保留的生态本底。严格保护“三山三岛五湾、半岛半山半城”的自然山水格局。保护山海间生态廊道、山体间生态廊道、道路景观视廊以及广场景观视廊等,重点打造各个海湾的城市滨海通道 [5]。

3.2.5 环境风险防范

加快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管理 组织体系和环境应急管理平台体系建设,建立环境应急专家技术支持体系 [6]。开展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的调查 ,摸清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和敏感行业。控制核与核技术 应用污染,实行放射源许可证管理,严格落实“一源、一码、一卡”制度。建立健全电磁辐射监管体系,完善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磁辐射的动态管理。

4 结语

为保障大连市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能得以顺利落实和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⑴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应急污染事故防范与处理、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煤烟型污染、危险废物污染以及臭氧层保护、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环境立法。

⑵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解决在城市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落实规划环评制度,整合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信息共享、互为补充、互相印证的智能监测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建立运转灵活、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行政执法模式,加强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顺畅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渠道,动员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环境保护。

⑶扩大环境管理机构设置规模,规范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机构;加强乡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将部分环境管理职能下放到乡镇。

⑷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环保投入,根据《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的环保投资总额占大连市GDP的3.5%以上。鼓励和促进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和运营。为了确保各项专项资金能够落到实处,采取全过程监控的方式,由市 审计委负责全程监督,明确资金用途,从而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唐悦.大连市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1-2.

[2]数据来源:2005年和2010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3]吴丹,张世秋.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1.47(4):1-8.

[4]许振成,周广飞,彭晓春.大都市群的环境问题及其环境保护战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3):40-42.

[5]来源: 大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6]岳战林,李健等.新疆环境保护战略浅析[J].干早环境监测,2006.20(2):108-110.

有关保护环境论文范文二:浅析城镇所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与保护措施

摘要: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镇环境以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从而使各种环境问题不断的产生,影响了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城镇环境保护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探索。

关键词:城镇环境;环境管理体系;环保意识

一、城镇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较严重

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企业。由于城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涉及行业广、技术水平低、管理较为落后,加之治污投入少,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废渣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污染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城镇没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所有城镇仍然是清污合流,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大部分城镇的垃圾收集营运跟不上城镇的发展。三是面源污染日渐突出。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环境逐渐恶化。四是监管不力。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的园区乱设排污口,威胁饮用水安全;有的取消了环保前置审批手续;有的不按照规定报批环评报告,同时“三同时”的制度没有落实。

(二)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政府对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项工作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盲目的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不考虑当地环境容量小,结果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不得不停产。

(三)环境规划滞后于城镇的发展

大部分城镇发展规划中没有将环境保护列入其中,有的即使列入其中,其内容也太多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和长远性。有些城镇环境规划的实施,未与城建规划同等水平、同步进行。较普遍的是规划没有环境建设硬指标,未能与较大范围的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环保投入与环保工作需要不相应

经济比较好的城镇虽然刚刚对环保有所投资,但还远远不够,而经济欠发达的城镇根本谈不上环保的基础设施,有的即使是勉强建了,也是运转经费无依靠,只是开开停停,或应付检查而已。环保投入资金瓶颈制约了环保行政执法能力的建设,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甚少,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步履维艰。同时,城镇环保机构不健全,是环境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二、城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城镇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一)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城镇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城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的、盲目的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的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同时,粗放经营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也是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的重要原因。

(二)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城镇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城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型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城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低、技术设备的不完善等等问题,而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城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的压力,使城镇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也有着其必然性。

三、如何加强城镇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开展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编制城镇环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和 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 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 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强领导,提高环境监督 管理水平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对城镇环境保护 工作的领导,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拓宽环保资金渠道,加大环保投入,确保城镇生态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落实。更要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环境保(下转第405页)(上接第402页)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加快城镇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少污染低污染的产业和产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城镇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一方面城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只管经济发展、企业扩张,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不关心企业对环境产生的什么样的破坏。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环境受害者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所以要加强环保 教育,可以利用电视、报刊等方式来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可以说,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有污染企业环境的污染的治理工作。因此,需要形成一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的机制,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来制约城镇工业的污染行为。这一措施的前提是加强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

(四)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之一。当前,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主要原则有:

(1)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城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据当地得城镇工业对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其项目主要包括:水污染总量排污费、超标污水排污费、污水排污费、超标噪声排污费、超标废气排污费、废渣排污费、二氧化硫排污费、超标水量排污费。

(2)根据环保法律法规,严查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环保部门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该关则关,该停则停,该罚则罚,该治则治,要让违法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坚决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

(3)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用经济杠杆激励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达到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目的。

有关保护环境论文范文相关论文:

1.保护环境小论文范文

2.环保论文范文

3.环保教育论文

4.地理环保论文范文

5.安全环保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