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常看一些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来激励自己,那么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比尔盖茨的童年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那么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事迹有许多厚厚的书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问单讲他几个小时候的故事吧!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西雅图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职工近半数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它和旧金山、洛杉矾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之一。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
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又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自己编审的《平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个人成长励志的经典故事:有心人的世界
22年前,畅销书作家海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准时回到自己的小屋,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
海岩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共47万字。
有一天,父亲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手稿,就问:“你是不是在写东西啊?”海岩只好承认了。于是,父亲成了第一个读者。过了几天,他问父亲:“写得怎么样啊?”父亲说:“什么怎么样?写的什么乱东西?我要不是你爸,根本就不看。”
隔了两天,父亲问:“后边的书稿呢?”海岩暗自高兴,看来父亲是感兴趣了,是想继续看下去。海岩带着书稿,满怀希望地找到了某出版社的一个副总编。副总编问:“你写没写过短篇呀?你写没写过中篇呀?你写没写过散文啊?”
海岩说:“都没写过。”
“那你参加过我们社或者其他社里举办的创作培训班吗?”
“没有。”
“那你给报纸写过什么小通讯或小稿吗?”
“也没有。”
“哦!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