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派建筑论文

2017-05-27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徽派建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安徽徽派建筑论文篇1

浅谈徽派建筑之徽文化

【摘 要】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影响了中国建筑发展几千年的历史,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引领着建筑潮流和文化派别,下面我将就徽派建筑的独特性、设计风格、材料使用和文化内涵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徽派建筑 流派 文化 自然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尚也是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具备独特工艺以及特有的艺术风格,白墙、青瓦、马头墙无一不体现了徽文化的独树一帜,更是其组成元素的瑰宝。丰富而个性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一些实体建筑中。

1.徽派建筑的独特设计

徽派建筑独特而具有魅力,是徽州区域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地域色彩较强,集合了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设计,在艺术设计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在选址上多以风水作为理念依据,依山势而建,自然而又得体,鲜明而富有特色的粉墙黛瓦体现了其质朴、纯洁之美,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形式上别具一格,变幻无穷。建筑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建筑格局大多以院落式、聚居式为主,,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建筑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设计,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建筑文化,它或古朴或简洁大方,每每都将徽派建筑的文化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严格的布局、朴实的原料、人文色彩的理念集合为一体创造出我们今天灿烂辉煌的徽派建筑文化,它引领时尚、塑造未来,都将为中国建筑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徽派建筑的材料使用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设计中这三种材料在徽派建筑中的使用达到运筹帷幄、出神入化的境界。提到砖、木、石在徽派建筑中的运用,不由自主的便会想到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其主要运用于民居、祠堂、牌坊以及园林等实体建筑之中。“三雕”起源于宋代,到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而三雕在徽派建筑中的使用可谓精中又精,每一个建筑之中都集中使用这三种雕刻艺术,雕刻之精美反映出设计者的技艺高超以及高度的细心程度。砖雕是徽州当地坚细的青灰砖通过精致的雕镂而成,普遍的应用于徽派建筑中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建筑物整体上显得庄重而典雅。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及其家具的装饰上,木雕题材之广可谓涉及到所以可想象的实体甚至设计者联想到的其他涉及题材,有山水、人物、虫鱼、禽兽等等,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将木雕生动而活泼的体现在建筑物和家具上。石雕分布于整个徽州城中,种类繁多,设计者将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书法、人物故事和山水等应用于廊柱、门墙、牌坊、墓葬之中,简单朴素,刀法精致,体现设计者的高超技艺。

徽派建筑中材料的使用简单朴实,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砖雕、木雕和石雕三者的融合使用营造出现如今完美无华的徽派建筑,它富有高超技艺和精心的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完美的体现出徽派建筑成为中国建筑文化重要流派的必然性。

3.徽派建筑的设计风格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古建筑比较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它形成于唐朝末年,一直发展到明清才达到鼎盛时期,它的发展意味着徽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徽文化的兴衰。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的民居、祠堂和牌坊把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民居、祠堂和牌坊这些建筑实物的出现,不仅仅体现了简简单单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更是一种徽文化和建筑设计的高标准体现。

在这三者之间,更能反映徽派建筑风格和文艺特征的当属民居,民居的直接使用者是居民,它的舒适与安逸反映了徽州人民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在形式上,徽派建筑集中体现在白墙、青瓦、马头墙上,它们代表着徽派建筑的设计风格,更主要的是徽州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体现。在艺术上,自然古朴,典雅富有韵味,外表朴实无华,不矫揉造作,顺应自然,依山就势,符合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及建筑历史的发展。徽派建筑追求外表的同时拒绝奢华,徽州居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反映在建筑设计上,设计者将居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体现在建筑上,设计者熟练地驾驭着设计技艺,严格的布局也代表封建社会居民信守传统,崇尚风水,集合成现在人们眼中典雅富有韵味的徽派建筑。

4.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代表着徽州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流派,徽派建筑的物质文化中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它们没有具体的形状,捉不到摸不着,但是却深深影响着从古至今的人们,在徽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徽派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遵循风水理论,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它依山就势、顺应地形,遵从自然地发展规律,营造温馨良好的居住环境,目的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程朱理学思想的创始人程顺、程颐和朱熹都曾是徽州人,其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徽州人民,他们把内敛的品质和淡泊的色彩赋予了徽州人民,他们的思想在徽派建筑上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现,意味着徽州人民对程朱理学的崇尚和尊敬。徽派建筑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着徽商发展起来的,徽商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徽派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徽派建筑发展到现如今的水平。

结束语

徽派建筑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它深深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建筑的发展。作为中国建筑流派的成员之一,它带来的是建筑文化,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文化,影响了自古至今的人们。作为当代的建筑师,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将徽派建筑文化发扬光大,带着一种崇敬而向往的心将徽派建筑的元素和文化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促使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俊《徽州古民居探幽(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程极悦?程硕,徽派古建筑,黄山书社,2000.

安徽徽派建筑论文篇2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摘 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徽派建筑中,门楼作为房主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是徽派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详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文章从门楼分类、装饰和内涵3个部分,初步探究了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关键词:徽派建筑;门楼;建筑文化

古徽州,主要是指现在安徽省的绩溪县、歙县、黟县、屯溪,江西省的婺源县及其周边等地。徽派建筑,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雕镂精湛,风格独特,黛瓦粉墙,结构严谨。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平面上,形状设计灵活,富于变化;空间上,造型多样,讲究韵律;工艺上,材质丰富,技法纯熟。其中,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建筑的大门作为整个民居的重点,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是房屋建设的重中之重。门楼位于家宅宅院门外部,用来装饰大门。门楼设计则是徽派建筑的亮点之一,盛行于民居建筑中。徜徉于徽州古村镇街巷,那些或单体高耸、或沿街成排相连,形制各异的门楼尤为引人注目。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镶有铁制的门环。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等字样。斗框边饰有花卉、蝙蝠等吉祥图案,有锦上添花之美感。

1 门楼的分类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门楼形式有城门、宫门、殿宇门、府第门、山门、如意门、五脊门楼、牌楼门、垂花门、花门、随墙门、什锦门等。现存徽州古民居多为明清及民国遗构,门多为随墙门,其所处位置境况、造型、色调、材质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也富有时代感,主要反映在繁简、工拙、图案选用等方面。明至清初,徽派民居门楼造型常见有八字形、牌楼形、垂花式、字匾式等。一般官吏和商贾居住在胡同的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西北,多用如意门。门楼虽小却十分华丽。门小院大房屋多,属于显贵不漏富之意。无论门楼在街巷中的北部或南部,部足在吉祥的位置,因为门楼位置的选择影响纳福避邪,所以是每家每户特别关心的大事。

在门框两边的上方,各嵌砌一根垂莲柱,柱下端分别雕一朵莲花,两柱之间用两层板连接,之上有嵌饰各种富含寓意的砖雕图案,之下有雀替和伸出垂莲柱外的仿头。门楼的装饰根据官阶和富贵程度来选择,简单的有两柱一间三楼,复杂的有四柱三间五楼。柱仿多用水磨砖砌制,有的用砖、石混合砌成。如婺源理坑的“天官上卿”宅,其大门门楼即为八字型。该门楼采用砖、石两种材质,组成二柱单门三楼。门框、门楣及门槛均用石质材料,采用砖雕工艺。门柱通体用水磨青砖包砌,支撑起主楼屋顶。门楣上方粉砌匾额,上书“天官上卿”。五飞砖承挑出檐,正脊两端饰以鱼龙吻。整座门楼很少雕饰,主次分明,线条简洁,作风淳朴,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绩溪湖村一条“中华门楼巷”,至今完整地保存了砖雕门罩7座,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灵活,雕刻之精细,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绝品,同时也是房主身份的象征。

2 门楼的装饰

在徽派建筑中,灰白色的马头墙,墙体上只有几处小小的方孔窗,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装饰,因此整个建筑显得单一。而门楼上通常都饰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或者木雕。装饰的部位一般是住宅大门上的门罩以及官邸门前的门楼和八字墙等。精美的雕刻、吉祥的寓意、合理的布局,使冷淡的墙面顿时丰富起来。最常见的雕饰部位是在门框上方的门罩和门楼上,造型有悬柱牌楼式门罩、垂花门罩、字匾门罩等。门罩通常是在大门门框上用水磨青砖砌成的,向外凸出的线脚装饰,顶上加瓦檐,好像一个小的房屋。门罩除了装饰功能外,还可以把墙面流下的雨水引到别处。例如,查济的“奇节性成”的门楼式牌坊。第一层上部的长条字匾石刻,第二层下部又是一块长条字匾石刻,上面是乾隆皇帝御书的“奇节性成”四个字。这个门楼式牌坊是乾隆皇帝为清代女子徐德姑而建。它借鉴了垂花门罩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门罩中砖雕的面积较小、颜色较深,深化了建筑细部,使门楼轮廓更加鲜明。在白色的墙面衬托中,使门楼富有立体感。“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正是徽州砖雕门楼的意义所在。徽州富户人家建房时倾向于建砖雕门楼,小户人家普遍建砖雕门罩,他们认为大门如同人的脸面,门楼门罩则是房屋的面孔,所以即使一些人家资金有限,也宁可简化别处的装饰,而务必要建门楼或门罩。

3 门楼的内涵

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故名门和富豪的家宅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第等次”、“门当户对”中的“门”即为门楼。由于徽州先民多为中原移民,“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这部分移民也把北方的门阀士族制度带至此地,积淀传承千百年之后,使传统徽州成为最讲究等级和门第的地方。诸事均得为身份门第计,而“门”就是一个家宅的脸面,因此建造门楼当然就更为慎重,要向外人展示自己高贵的门第,以及祖上余荫或自身的优越之处。

“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造宅安门之事浸润着浓重的传统风水文化,无论造门时间、朝向,还是周边环境,总要与阳宅风水相关联,而风水中杂糅了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内容繁杂且说法不一,显得极其神秘。在笃信风水的徽州先民眼里,门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既可以给家人带来幸福吉祥,也可以带来灾祸。为此人们在造门时费神费力,慎重讲究,以求镇宅避邪,趋吉迎祥。徽州古民居宅邸中常见的宝葫芦、斜门、泰山石敢当以及门头上的剪刀、照妖镜等,无不是人们借助于风水观念而赋予门以趋吉避邪的意义。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以求驱邪保安。

4 结束语

在徽州,没有相同的村落,也找不到雷同的门。门楼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凝聚着徽州的文化内涵,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理念和完美的工艺。总之,徽州的门楼设计是徽派建筑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结晶,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