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哲理小故事精选
人从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应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买卖关系,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登天堂的话,那么天堂也就不是为政治经济学所支配的地方,那儿也就没有我们的事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财富的哲理小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财富的哲理小故事精选篇一:用藕丝编织财富
阿马颜是缅甸曼德勒市巴东族的一个普通青年,巴东族是一个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地区,那里除了大片的藕湖之外,几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年到头,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藕。
阿马颜看着辛勤劳作却所获不多的父母和族人们,发誓要用智慧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片除了莲藕还是莲藕的湿地里,阿马颜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莲藕。他试尽了各种方法,先后开发出了一些诸如“即食藕条”、“水冲藕粉”的商品,但在这个到处都是藕的国家,任凭他把藕食品加工得如何美昧,总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阿马颜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有一天,阿马颜独自坐在已经停产的作坊里发呆,看着工作台上的两节莲藕,那种“藕断丝连”的情形不禁让他触景生情,他心想藕断了,丝还连着,难道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结束了?阿马颜在心里告诉自己说决不能放弃!
阿马颜看着在那两节藕之间飘晃的藕丝,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蜘蛛丝可以织网,藕丝能不能用来编织什么呢?如果这个想法真能成功。前景一定非常广阔,全世界还没有一样用藕丝编织的商品呢!
阿马颜很快开始尝试,他先是直接从湖里挖藕抽丝,但是经过几次试验后他发现直接用藕丝太脆,而且水分多黏性强,即便是能够用来编织东西,那种浪费也太大,成本也是太高。“你失败的次数已经够多了,别成天想着那些根本不能成功的事情了,好好找个工作上班吧!”他的父母劝他说。
“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预知结果,能不能成功,只要试了才知道!”阿马颜回答父母。
阿马颜尝试藕丝失败,正无计可施之际,他突然想起来,藕秆不是也有丝吗?用藕秆的丝会怎么样呢?阿马颜连忙跑到藕湖边,割下了几株藕秆,然后四五只藕秆一起掰断,拉出的丝又结实又干燥,他一边抽丝一边搓成线,然后试着扯了扯,竟然非常结实。这一发现让阿马颜看到了希望,这种藕秆丝完全可以织成面料!
随后,阿马颜很快找来了父母和邻居帮忙,按照他的要求去割藕秆抽丝。一个星期后,他把这些丝送到一个会织布的老族人那里,让他帮忙做织布试验,老族人上机后手脚并用。梭子来回穿梭,藕丝果然织成了质地牢固、色泽光鲜的面料。
初步的成功让阿马颜欣喜不已,他用所有的存款买来织布机,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织布作坊,当他把生产出来的藕丝面料送上市场后,这种前所未有的商品很快受到了一些服装企业的青睐,订单纷纷向他飞来。
这些订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阿马颜进一步研发技术、扩大规模,生产出来的面料也更是精益求精,而更加精益求精的面料又更加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阿马颜的藕丝面料进入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中!一年后,就连包括法国这个浪漫之都在内的许多海外服装企业和设计师都纷纷前订货,上门来寻求代理的各地商人更是络绎不绝。
一时间,阿马颜的藕丝面料在国际时装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阵时尚热潮。与此同时。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流进了阿马颜的腰包。10年后的今天,阿马颜的织布公司已经是缅甸巴东族最大的公司,而他的藕丝面料,更是被法国《时尚周刊》评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时尚元素之一”!
阿马颜用藕丝成功地编织出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这是胆识,更是智慧!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预知结果,即便是用藕丝织布这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敢想敢做不放弃,同样会取得成功。
财富的哲理小故事精选篇二:被丢弃的财富
卡里米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在一家金融机构做职员。他一边诅咒着自己从前那份该死的职业,一边却又把那份职业介绍给了朋友亨特。
那是一份需要长途奔波的职业,不是从纽约到佛罗里达那么简单,而是从纽约飞去中国。在那个陌生的国度,他需要到一个加工厂,督促他们把一种小树做成一种叫“白蜡杆”的东西,然后发货到美国来。
这种白蜡杆有很强的韧性,是练习功夫的上好工具。公司在美国的客户,就是一些武馆和健身场所。
亨特对卡里米很感激,他一直想得到一份工作。他拍着胸脯保证:“将来如果我发达的话,一定会回报你的。”卡里米把这当成笑话。自己从事这个职业五年,除了薪水外,什么也没得到——技能、经验或者机会。
卡里米没想到,两年后,亨特开着一辆崭新的凌志45S出现在自己面前。卡里米惊讶地看着亨特,以为亨特走了狗屎运,中了彩票。
亨特拍着崭新的车前盖对卡里米说:“嘿,伙计,这是送给你的,感谢你给了我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让我有了发财的机会。”
卡里米掐了掐自己的胳膊,不是梦。他不明白,亨特到底从哪里得到了这笔财富。
亨特说:“伙计,你注意过那些白蜡杆加工过程中被抛弃掉的树冠吗?”在他第一次到中国的那家工厂时,他就发现了那些被随意扔在角落里的树冠。
事实上,它们对那家工厂来说的确是垃圾。他们要花钱雇人雇车,把这些垃圾处理掉。而亨特却发现,这种树冠有着独特的特性——它非常像圣诞树。
在美国,枞树和松树的种植数量原本就不多,像过去那样砍伐一棵幼树回家做圣诞树,已经成了奢侈的事。现在,大多数圣诞树都是用塑料加工的。那么,这些天然的“圣诞小树”为什么不能利用呢?
亨特找到工厂老板,自告奋勇要处理这些“垃圾”。他报出的价格比雇车雇人要低,工厂在这一项上可以节省经费。事实上,亨特却能从工厂这里得到一笔钱。他用这笔钱,找了一家工艺厂,和他们签了合同,由他提供材料,对方加工,把这些树冠做成小圣诞树,发往美国。
两年时间,亨特就靠这些小圣诞树在美国获得了近千万美元的财富。这些被抛弃的垃圾,每个价值5美元,甚至更高。
相同的职业,不同的遭遇。亨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对成功怀有梦想的人,千万别把任何东西看成垃圾,它们有可能变成财富。只是,有些人像卡里米,白白地把它们抛弃了。
财富的哲理小故事精选篇三:小剪刀,大财富
她是个“80后”,仅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一跃而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她,就是李剑。
1985年,李剑生于宁夏海原县兴仁镇。母亲伏兆娥是一个剪纸高手,享有“西北第一剪”的美誉。受母亲的影响,李剑从小就酷爱剪纸艺术,并梦想有朝一日,将母亲的剪纸艺术变成商品,推向全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李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2009年,李剑大学毕业了,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找工作,而是向母亲借来3万块钱,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李剑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剪纸贺卡。为了推广产品,李剑天天带着产品跑单位、进会场。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她贺卡没卖出多少,白眼和奚落倒“收获”了很多。更让她焦虑的是,她之前向母亲借来的那点钱,也快花光了。幸好爱人郭海及时从福建给她带回了4万块钱,才算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为尽快打开生意的局面,李剑推广贺卡更加勤奋了。终于,李剑的努力有了回报。第一笔订单,是300多张贺卡,要求一星期内交货。可是,当时李剑的公司,因之前没有生意,一直都没有请工人。情急之下,李剑就拉来妈妈、妹妹和小姨一起上阵。可一家人用小剪刀没日没夜地忙活了4天,也只是完成了贺卡的剪纸部分。剩下的印刷部分,本想请印刷厂做,但由于印数太少,印刷厂都不愿意接活。无奈之下,李剑只好窝在办公室里,用打印机来打印。数九寒天,夫妻俩一个负责打印,一个负责将贺卡晾在地上。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印机又出了故障。等最后完成贺卡时,两人已是24小时都没合过眼了。
这笔订单做完后,虽然后面也陆续接到了一些订单,但由于传统的剪纸作品大多用白纸装裱,不仅显得档次低,且时间一久,还会褪色,市场空间不大。故在第一年,李剑他们制作的剪纸贺卡,仅卖出了3000多张,收入还不到1万元。照这样下去,不但公司的租金付不起,就连生活费都成问题。李剑再次陷入了困境。
“这个传统的剪纸市场,任凭自己再怎么努力,目前也就只能做到这么大了。要想突破,就必须进行创新!”想到这里,从不轻言放弃的李剑,决定到外面的市场转一转,寻找剪纸市场的突破口。结果,在一次去杭州考察的途中,质地轻软、色彩绮丽的杭州丝绸一下子就吸引了李剑的目光。“丝绸档次高,耐保存,我何不尝试做丝绸剪纸画呢?”
打定主意后,李剑咬咬牙,一口气就批发了4000多元的丝绸,在家里进行试验。由于没有经验,她失败了,4000多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自己也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看到妻子累成这样,丈夫郭海很是心疼,就劝她说:“咱们还是放弃吧!毕竟,这个事情从老祖宗到现在,都没有人去做过。”面对丈夫的规劝,李剑不但没有放弃,还说服丈夫,同意了自己再次追加几万元投资的建议。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李剑终于成功地将剪纸艺术与丝绸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由于融合后的丝绸剪纸画不仅档次高、耐保存,而且还具有国画的韵味和浓郁的回乡民俗味。因此,李剑的这种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到2011年,公司的总销售额已达到370万元,2012年则突破了500万元。
如今,李剑的公司拥有联盟艺术家3名,专业技术人员50多名,签约妇女手工制作者200多人。其创立的“伏兆娥剪纸”和“回乡剪纸”两个剪纸品牌,更是名扬海内外。
小剪刀,大财富。只要心中有梦,坚持梦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怕失败,你就是下一个“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