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017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资料

2017-05-26

相关话题

我市2017年一季度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江油六合锻造隆重举行。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绵阳2017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资料,希望你喜欢。

绵阳2017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资料

昨(17)日,我市2017年一季度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江油六合锻造隆重举行。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元方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副市长罗宗志出席仪式并讲话。

仪式上,介绍了集中开工项目情况。此次集中开工汇聚了我市各县市区多个优质工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共计21个,总投资约1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约34亿元。项目涵盖现代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抓工业、抓项目、抓发展的大气魄、大手笔、大决心,充分反映了绵阳经济发展的奋进态势和巨大潜力。

罗宗志在讲话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这批重点项目开工为契机,牢固树立始终“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意识,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措施,千方百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好格局,为绵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代表集中开工项目业主发言。

绵阳三线建设记忆:历尽艰辛"120"项目终诞生

春节时,家住跃进路的涪江有线电厂退休高工李潼振告诉记者:“我在跃进路上工作生活了近五十年,最让我难忘的是参与“120海底同轴电缆载波通讯系统”的研制成功。

“120”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上世纪70年代,出于对信息传递的保密,军事通讯只能用有线的。而海底有线通讯的要求最高,当时仅海底电缆打捞工作就得上百美金一天,也因此,海底通讯成了当时国际上在通讯方面‘最难啃的骨头’。而海底电缆在沟通大陆与岛屿间的通讯上又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当时虽有一些低配置的海底通讯装置,但却无法满足军队在通讯方面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投入了上百万的资金启动了‘120’项目的研发,以填补我国在海底通讯技术方面的欠缺,打破因军需而不得不以极高价格向外国购买的被动局面。”李潼振说,“120”项目于1972年开始投入研发,历经长达7年的不懈努力,于1979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而后,又经历了4年的试制阶段,最终于1983年投入生产。

李潼振说,“120”项目总设计师是继以刚,它是成百上千人参与人员心血汗水的结晶。这个项目填补了我国在海底通讯技术上的空白,并于1987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3年,“120海底同轴电缆载波通讯系统”正式在我国的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以及北海舰队投入使用。虽然这套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但当年由407厂组织技术力量去铺设的大连到青岛的部分海底电缆,至今依然还在使用。

历尽艰难曲折项目终于问世

“研发‘120’项目,投入了407厂50%的高级工程师。当时工厂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们却干劲十足。”李潼振回忆说,“120”项目在研发中,技术的缺乏是最大的难题。“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当时工作的常态。除了对购买的外国样机进行解剖、重组、研究、消化外,当时还成立了一支“七专”队伍。这支队伍是由一群国家特殊人才组建而成,专门用以攻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上的艰深难题。

而所有的海底通讯装置在出厂前,都会经过高温、低温、水压、雷击等一系列的测试。当时的407厂没有专业的低温测试车间,工人们便把硕大的设备搬运到猪肉冷冻库里去测试。“我和‘120’设备一起进入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冷冻库里,时刻观察和记录着设备的各项参数,直到手和脚都没有知觉了才出来,又换一个人再进去。我们每个人在里面最多撑10分钟,而每一台设备都要经过这样至少24个小时的低温测试”当时的407厂技术员郭维福回忆说,因当时的控温技术十分落后,技术工人进行恒温测试时,昼夜在恒温室里做参数的监控。累了,就原地坐一会儿。困了,就在设备旁边睡一觉,一干就是数十天。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正当“120”项目研发进行得如火如荼,研发组突然接到上级指示:立即停止!李潼振回忆,接到这个指示后,他看到项目总设计师继以刚一夜间愁白了头。当继以刚拖着疲惫的身体,召集大家开会宣布项目组解散时,会场上先是死一样的沉寂,之后大家都没能忍住悲伤,哭出了声。解散后,继以刚和当时很多参与这项研发的人一样,离开407厂,回到北方老家。但时隔两年后,“120”项目又开始继续研发。李潼振说:“接到继续研发通知时,大家就像看着一个濒死的人又被救活了一样,别提有多开心了。”

“上天入地下海”参加科研

讲到这里,李潼振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李潼振出生于河北定州。1959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后经选拔到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学习。李潼振毕业后,从事云贵川地区航空配套工作。1968年,李潼振被调到407厂。起初,李潼振做的是地缆通讯,将增声机深埋入铁道下面。后来李潼振又参与“120”项目海底通讯,即将增声机深埋入海底。李潼振将这三段工作经历戏称为“上天入地下海”。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李潼振参与了光纤通讯等多个科技项目的研发,成果丰硕,获得过多项证书。其中,李潼振凭借参与研发“120”项目而被国家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李潼振退休以后,仍旧居住在跃进路上,因为这条路上的一砖一瓦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如今女儿女婿仍旧在跃进路上的企业里做研发工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