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特点,什么是创业型企业

2016-12-02

创业型企业是指处于创业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创新开拓型企业,这创业型企业有什么特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创业型企业特点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创业型企业特点

创新型企业是伴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全球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而出现的新的企业形态。观察和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及其特点,将对众多中小企业突破传统生存模式、迎接创新的"新经济"时代,提供重要的生存发展启示。

从20世纪以来,企业发展的模式经历了由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到创新型企业四个阶段。创新型企业是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关注的焦点,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与流程等全面协同创新,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创新型企业认为,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其所涉及的领域内持续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灵活性,最终将价格、质量和性能各方面都很突出的产品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型企业的定义

对“创新”(Innovation)一词的涵义,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熊彼特认为,创新、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①引进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德鲁克(1987)在谈到创新型企业时说:创新型企业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这些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从事持续而有生产性的创新,使“变革”成为“规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新的增长点。所谓创新型企业,是指具有强烈的持续创新意识、科学的持续创新战略、良好的持续创新文化、健全的持续创新机制、高效的持续创新组织,以不断持续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

二、创新型企业的特点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组织效率的首选因素,美国心理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一个创新型企业如何通过组织结构来支持全面创新管理,组织内部是否具有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是影响一个创新型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服务“内部资源、渐进创新”目标为主,在形式上更具扁平化。大多数创新型企业侧重内部资源的利用,项目制和层级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一方面,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业务职能设置;另一方面,员工可以根据业务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内部流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整个组织处于柔性流动的状态,能够随外部市场的波动而变化。

(二)组织管理知识化。创新型企业的管理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由于知识存量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创新方式的改变,而不同的创新方式也必然伴随着不同的组织学习过程。组织学习是组织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主动学习从而努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管理的知识水平,从而有利于组织创新效率的提高。

技术型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后相应的也会促使企业在技术层面取得进步,为保持其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创新型企业会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其适应技术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创新化获取的知识能在组织内部发挥其最大效用。

在创新型企业中,企业创新的知识成果集中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广义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创意构思阶段之外,其他的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都可以直接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成果――企业知识。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就是要获取核心技术和强势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些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所有者只能是创新型企业。

(三)企业文化创新化。创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上,鼓励员工的创意思维,以形成创新行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进取和有动力的创新文化。企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创新,如品牌、商标、服务,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人力资本运营等,形成一种有效的创新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拥有普遍认可创新型文化员工的组织会意识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中要确立创新、求变、追求卓越的内涵,要形成并推广以创新为重心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成功。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无不以“追求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形成了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价值观念。

三、管理启示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那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身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批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也迅速成长。然而,我国目前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还少之又少,这与一个经济总量占世界第四位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中国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造就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站在国际产业发展前沿的创新型企业,为此,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任重而道远。

(一)企业内部要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结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结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企业要以“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加强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将成功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企业,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培育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需要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高层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授权,使基层专业人员在项目决策和执行中有充分的自主权,有效发挥每一位技术员工的优势和潜能,通过搜集整理,将知识融进内部作业流程中以实现知识管理,从而将静态的组织架构与动态的组织过程有机互动,才能为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二)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金,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一条适合自己既能发展又赚钱的自主创新之路。二是掌握运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把握好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创新整体规划之中。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产品进行原始创新。四是紧盯科技前沿,尽可能抢占制高点。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优势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可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企业要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将双方优势互补,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另外,政府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作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强化品牌创新,将创新与引进有机结合。企业仅有一般的技术和产品远远不够,或满足于用别人的技术和牌子赚取微薄利润更不能够持续发展,要开发具有知识产权、能够代表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知名品牌,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努力在价值链高端寻求高利润,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形成若干著名品牌集聚、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或产业集群。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不但在国内得到青睐、有较高知名度。而且争取走向世界,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为了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技术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成本,企业要对从国内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虽然再创新初期可能投入较大,但却能避免引进技术时支付巨额费用,或投产后将大部分利润让出。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一个企业若完全依赖别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科技强企之路。在现阶段对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再创新是一个捷径,也是逐步发展到集成创新再发展到原始创新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创新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企业要加大国际技术合作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要走出去,实现企业自身和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三是吸引跨国公司加大产业链高端的投资与合作,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四是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与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联合,发挥企业优势,形成跨地区、跨产学研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体系的联盟组织。

四、小结

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或者在同一阶段不同的背景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挑战:当产品成为企业发展主要障碍的时候,技术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当管理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成为企业发展主要障碍的时候,管理变革、管理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一个有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创新型企业,就是要有效利用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发现和克服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对员工忠诚的涵义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态度忠诚论、行为忠诚论和综合论三种观点。态度忠诚论认为忠诚实际上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态度,应该着重从员工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加以考察。行为忠诚论认为员工的忠诚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着重强调对企业的奉献。综合论认为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的统一,即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和竭尽全力的态度与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理念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时刻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1.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

(1) 生产规模小

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也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花色品种、质量、标准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然而近几年来,技术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一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办出了特色,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在美国硅谷和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尽管生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少,但其技术含量不低,有些还在纳斯达克或其他二板市场上市。

(2) 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1999年美国有中小企业3 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2000年中国有中小企业3 98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如日本、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中小企业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和98%,发展中国家也差不多如此。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竞争性领域无所不在。

(3)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中小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其经营范围宽和经营项目丰富,经营体制灵活。当经济波动时,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跟上时代步伐,很快转向,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比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更具快速反映优势。

(4) 竞争力弱,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

当然,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优势,但真正要在经营中取得有利地位,还需“船大好冲浪”的大型企业。美国每年有60万家中小企业注册,但其中30万家只能经营一年半,能维持经营10年的不到一成。

2.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国中小企业是在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经济转轨时期崛起的,因此,带有这个特定条件下的明显特征。

(1) 数量大、比重大

根据推算,1994年底,在中国全部工业企业的100.71万户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无与伦比,比以中小企业比重而著称的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总数中的比重(1991年)还高0.15个百分点。真可谓中小企业的海洋,这与中国农村工业刚启动的现实是相一致的。

(2) 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

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人化,由于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199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资本金只有23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1/11,为大型企业的1/80,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这和中国的整个水平较低是相称的。

(3) 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小企业既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多为国家投资兴建,因而多为国有企业;也不像资本主义国家的那样,多为私人投资兴建,因而多为私有企业。而是既有国家投资兴建的企业,也有大量属于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私营)企业。一般来说,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多为非国有企业。如1994年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大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7%,非国有企业占23%;中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69%,非国有企业占31%;小型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14.5%,非国有企业占84.5%。乡镇企业除少数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其中集体的和个体的企业单位分别占18%和82%,从业人员分别占66.42%和33.58%,产值分别占79.02%和20.98%。

(4) 组织程度差

中国的企业:大企业是大而全,小企业是小而全,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在销售方面缺少固定的渠道。特别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也缺少扶持政策同时缺少发达国家那样的社会服务体系。

(5) 生产经营市场调节

在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下,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提过大、中、小型企业并举的口号,但国家计划实际上是偏重于大型企业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忽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计划的保障。改革开放前,中小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生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扩大,中小企业才得到迅速发展。

(6)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国内经济的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① 就业压力,② 自身素质低下的压力,③ 资金短缺的压力。由于中国人口多,经济相对不发达,劳动力过剩是长期存在的压力,为了增加就业,便要多办中小企业。同时,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须要面向国内市场,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外向型中小企业,也因为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很不稳定,加之体制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向主要是国内市场。又由于资金短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其技术进步缓慢,这也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从而很难挤进国际市场,其生产服务的方向主要是国内市场。

(7) 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又由于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创业型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我们知道薪酬对任何一个员工都很重要,薪酬代表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自我实现、尊重、职业价值判断以及个人的合理预期。创业型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且激励作用显著的工资薪酬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使薪酬制度能激发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问卷中也反映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抱怨。创业型企业要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使其工作得更加舒心、轻松。

(2)精神激励。

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企业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授予荣誉称号,使其成为其组织的榜样和标杆,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另外,企业应当在员工结婚、生育、乔迁新居、事业成功等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关怀与鼓励,以鼓舞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士气。对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员工要及时提供帮助,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以增强其归属感。

(3)政策激励。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员工比较赞同以绩效考评结果来发放薪水的制度。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绩效考核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员工帮助计划(EAP)是基于对人和现代组织的心理关照、健康维护和功能改进的一项新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世界各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成立EAP有助于发现和帮助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它对创业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工作激励。

员工对自己工作充满抱怨,这一点是创业型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企业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其核心员工提供令他们满意的工作。对于那些敢于挑战自己的员工,企业就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那些从事枯燥的工作的员工,管理者应该适当减少员工的工作强度,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使他们不致感到疲劳。

创业型企业相关文章:

1.创业型企业特点

2.创业型企业文化

3.创业型企业的特点

4.什么是创业型企业

5.创业型企业人力资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