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那么茶文化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鼎盛时期,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鼎盛时期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维唐之后,宋代饮茶更为普遍。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李觏(gò))《盯江集卷十六富国策一十》云:“茶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宋人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载有“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同布帛菽粟,成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须臾离不得。到元代,去掉了酒而成“开门七件事”。元杂剧《刘行首》二折中有一首诗:
教你当家不当家,
及至当家乱如麻;
早起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明代画家、文学家唐伯虎穷困不堪,作《除夕口占》自嘲: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
竹堂寺里看梅花。
宋代明代商贸繁荣,饮茶成了一大服务行业,由家庭走向社会,由比屋之钦发展到茶肆、菜行、茶亭、茶定、茶摊、茶店、茶馆比比皆是,由独钦发展到办茶会、茶宴聚饮。茶道亦成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荣事不再是个人的享受,已全方位向社会开放,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及一切世俗生活的载体,一个小小的茶馆竟是社会的缩影,茶事如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旮旮旯旯。
宋代茶文化的表现形态
1. 饮茶技艺的高度发达 (斗茶.点茶的出现)
A.斗茶 又称为茗战,是宋代茶人评比茶叶品饮技术的高下,形成的一整套品饮抹茶(细末绿茶)的艺术。
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燲(xié)盏、点茶六个步骤。
灸茶,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碾茶,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
罗茶,用细绢做的茶筛筛下碾好的茶。
候汤,就是煮开水。
燲盏 ,是把茶盛放到火上面灸热。
点茶,是把煮好的开水冲到装有茶末的茶盏内,并把水与茶调匀。
斗茶,不但是斗茶的品质,更是斗技艺、斗经验、斗器具。
斗茶之前,往往需先鉴别一下茶饼,其方法有三:一是以色辨,“色莹彻而不驳”是为上品;二以质辨,要求茶饼“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三以声辨,要求茶饼“辗之则铿然”。达到以上要求,就是“真品”。
B.点茶是先将茶粉加入少量开水调成膏状,然后用茶筅击拂,使汤花显现,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而且汤花与盏咬紧,保持时间长为胜。整个过程深入细致、适情适意、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
C.“分茶”——为宋代文人独创的烹茶游艺形式,是指在注汤的过程中用茶筅将茶汤表面划分为各种形状,使茶汁的纹脉形成物象,像油墨画一样,所以又名茶戏、汤戏,或茶百戏。主要是反映了士大夫艺茶过程中闲雅清高的审美情趣。
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曾经生动的描绘过显上人高超的分茶技艺: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擎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尺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只问此瓶当何答。”
2.茶馆文化初步形成,并成为茶文化的一部分
《梦梁录》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书,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茶坊成了市民休息、娱乐、交往的场所,有供士大夫、读书人聚会的“车儿茶肆”.
3.客来敬茶的礼俗
《萍洲可谈》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匡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4.茶书的繁荣
宋代有关茶的书籍不断增多,两宋的茶书统计起来约有三十本,内容也比唐代的更为广泛,有记述采茶制茶的(如《北苑茶录》),有论述茶的品质与品饮方法的(如《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有专门描写宜茶之水的(如《述煮茶泉品》),还有众多的关于茶业经济法规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