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2017-03-27

《平分生命》是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平分生命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范文1

《平分生命》是在家长开放日做的公开课,课文讲写的是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赞扬了小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哥哥对妹妹的爱大于生命。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是体会兄妹间的浓浓亲情,感受男孩为妹妹无私奉献的勇气和情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教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入情朗读

文章感人至深,所以课堂朗读,我采用配乐朗读,学生听得认真,朗读的学生读得入情。学生的感情就被调动起来,被哥哥与妹妹的故事深深吸引。

二、层层深入,内化感情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多次采用,层层推进朗读法,让孩子通过我的渲染与铺垫,读时感情更加投入,也更能体会出哥哥对妹妹的疼爱。并懂得这份爱的伟大。

三、交流对话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递,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我尽量创设情境,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就创设了一情境:播放一组亲情的图片,让孩子体会人间的温情,并说说对于爱的理解,从而回报自己的爱,由于有些图片孩子之前见过,所以没有足够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

四、指导朗读

一篇课文学生是否理解了,从读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通过让孩子分析男孩的心里活动,更能体会出男孩的勇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整堂课,学生情绪饱满,课堂参与程度高,所有人都在思考,如果最后在选择图片时,能更慎重的选择,少选择重复的就更好了。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范文2

在教学《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时候, 感触很深。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品读文本,感悟亲情的伟大,感悟小男孩的勇敢以及医生被小男孩的勇敢所震撼的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

在教学3-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合作探究,小男孩在抽血前、抽血时、抽血后的不同表现以及有这些表现的原因。孩子们得非常得深刻,例如:“抽血前小男孩的先犹豫了一瞬间,最后又点点头”,为什么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又点点头呢?我在教学时,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感悟,马上有同学补充还要联系上下文,于是同学们就联系前文知道男孩和妹妹相依为命,男孩是妹妹的唯一亲人,联系后文知道男孩以为抽血就会失去生命。

通过引导让孩子们领悟到以下三点:

1、害怕失去生命后,妹妹没有人照顾,所以犹豫。

2、如果不抽血,妹妹就会失去生命。为了妹妹的生命,小男孩愿意牺牲自己。

3、又有些担心自己死了 妹妹没有人照顾,所以最后点了点头。

同学们还想象了 当时点头的表情是十分的严肃、庄重的。在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领悟得特别地深刻。特别是在文中6、7自然段,当小孩得知抽血不会失去生命地 时候那一串动作地表现,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地感悟,周子涵说:“我 从‘跳’、‘高兴得又蹦又跳’,知道了小男孩在知道抽血不会失去生命的时候特别的高兴。”引语略。杨佳林说:“我从‘转’字,知道了小男孩很天真。”学生还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了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点了课题,从而再次体现了男孩的天真、对妹妹浓浓的爱意。学生又感情的分角色朗读了 6、7自然段后,我问孩子们:"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小结道:生命是么的宝贵,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都害怕死亡,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文中的哥哥愿意为妹妹献出生命和平分生命呢?学生们说得特别感人,于是我又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类似这样感人的亲情故事。学生从例子,谈到了要对人的回报,以及自己在生活中也要向男孩一样勇敢、愿意为亲人付出。于是我就趁机深情的小结了本课:“亲情的力量使文中的哥哥愿意为妹妹献出生命和平分生命,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都享受着亲情的温暖与幸福,妈妈的细心呵护、爸爸的耐心鼓励,爷爷奶奶的真心疼爱等等,那是亲情呀,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更要懂得回报亲情。”也许是这番言语勾起了孩子们的许多的回忆,许多孩子都沉浸在感动之中许多孩子都红着眼睛静静的听着。

在教学后,让我也对教学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深入文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本课中这一点还非常成功的。对于生命,每个人仅有的一次生命,要好好的珍惜。对于生命中的每个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我的同事、我的亲人。生命短促,不必要计较那么多,教书要对得起孩子,做人要对得起良心。生命中不断有人来了又去,对于单个的人,渺小的个体,我们把握不了全局,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开心一些,有作为一些,如此而已,也不枉费来世上走一遭。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范文3

这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他又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时,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男孩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男孩的这份爱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男孩的形象也会更鲜明。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二、老师的感情不够投入。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感动,尽管我也尽量通过我的过渡语言营造一种氛围,但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该高亢的地方没有高亢,该低沉的地方没有低沉,没有通过我的情绪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情的共鸣。比如结尾的时候,我指着板书总结的那一段话,本来是很感染人的,如果我的语调高亢一点,一定会达到课堂的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尽管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有些地方学生总读不出感觉,这时我却置之不理了,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学生读不好,老师完全可以范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朗读的技巧,才能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摸索、磨砺、修炼,才能得以提高。而公开课就是一个炼炉,每上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尽管遗憾很多,但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