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励志故事

2017-06-01

相关话题

大家有没有听过厨师励志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厨师励志故事:一个厨师学英语的故事

1992年秋,高二开学刚刚一个月,张立勇便辍学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那年刚盖了3间新土坯房,盖房子的钱全都是借的,欠了一屁股的债,大概有几千块吧。尽管父母节衣缩食,但家里的光景还是一天不如一天,有时穷到向人家借米借面……新盖的房子很快就漏雨了,可这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修补,别人家也不愿再借钱给父亲了……”看着父母日夜操劳的背影,想想那笔压在一家人头顶上的巨债,作为家里的长子,张立勇不得不辍学。父母坚决不同意张立勇辍学,父亲说再难也要供他。母亲也说:“你不上学,以后考大学就没指望了。” 张立勇安慰两位老人道:“先出去打一段工,大学以后有时间还可以再考的……” 其实,这一次选择辍学,他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走进校园,再重拾心爱的课本了。

1993年,张立勇揣着几本高中课本南下广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张立勇先是落脚在一家竹艺厂,一天12个小时在流水线上,工资却少得可怜,而看书的时间更是奢望。不久,他又进入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因为这里的玩具都销往国外,所以定单、包装等都是英文字母,看不懂这些外国文字,玩具的尺寸、颜色、填充物要多少等都无法确定,更无从下手。张立勇从帆布包里掏出了高中英语课本,又买来英语词典当助手,对照着包装箱上的英文,再翻译出汉字来。这个时候的张立勇开始感觉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因为学习氛围的缺乏,张立勇最终离开了夜生活丰富的广州,1996年6月,不想浪费时间的张立勇通过一位老家亲戚的介绍来到北京,成为清华大学食堂的一名切菜工。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的好地方。尽管待遇要比广州低一些,但是张立勇说:“只要能维持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氛围和环境让我学习,就足够了。能在清华读大学是张立勇曾经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虽然他是以另一种身份跨进的这座象牙塔,但终归站在了清华园的这片芳草地上,就像触摸着它温热的肌肤一般,与它一同呼吸,一同生长……

的确,对张立勇而言这真是一个如鱼得水的好地方,尽管待遇要比广州低一些,但正如张立勇所说:“只要能维持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氛围和环境让我学习,就OK了,that’s enough足够了。” 清华大学校内一间四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张立勇的住所。张立勇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每天坚持自学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他对英语的学习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在自己的床头,张立勇用毛笔写着“克己”和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以告诫自己不许偷懒。

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卖饭之前,厨师们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结果张立勇在7分钟吃完饭,余下8分钟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课本,有很多同事觉得张立勇这种行为简直让人难以理解。“大学生能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方式来学习英语,而张立勇只有通过自己的渠道。“张立勇和这里的大学生不一样,这里的大学生有的是时间,而且能正规学习,而张立勇只有不断地积累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放过……英语也可以随时随地学,方便面的包装袋、调料包上都有中英文对照,比如r糖、盐之类,然后张立勇在卖饭的时候操练英语,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因为没法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张立勇只能买二手的书、二手的磁带、听一台十分普通的收音机,这被他认为是“节俭式英语学习法。

” 张立勇在清华食堂期间,通过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了630分,被清华学生称为“馒头神”。

他的事迹曾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面对面》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同在蓝天下》《家长俱乐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中国香港《大公报》、中国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国台湾TVBS电视台 中国台湾《联合报》、美国《世界日报》、 英国《金融时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等近500家国内外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张立勇的事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厨师励志故事:有志不在年高

我叫邢桂林,家乡在内蒙古赤峰,现在北京一家餐厅任鲍鱼档主管,我很热爱厨师这份职业,也坚信自己将来一定可以在厨师界闯出一片天地。

现在我管理的厨师都比我年长,即便如此我们这个团队在一起工作也非常和谐,他们从没有表露出对我的不服气,我布置的任务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执行。在我们这里,大家比的是实力而不是年龄,我从学厨开始就在鲍鱼档工作,对这里的工作非常的熟悉,出品也是最好最稳定的,所以在这个档口就是我说了算。

为了让下面的厨师减少工作上的马虎,我主动要求罚款时承担一半的钱,总厨对我的做法很不理解。我给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让手下每次被罚款时有负罪感,这样会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总厨同意了我的做法,刚开始执行时,还会有几次罚款的现象,到后来我的档口几乎杜绝了此现象的发生。

去年发年终奖时,我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请兄弟们一起去欢乐谷玩了一天,大家既放松了身心,又加深了友谊,回来工作也越来越带劲。我给他们说这叫“有福同享”。我认为这样做,为今年更加顺利做了铺垫,因为只有一个团队有超强的凝聚力,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战斗力。

想上灶先掏厕所

我是白晓东,我的厨师梦是从一家不足200平米的小店开始的。作为学徒工,我的工作就是干一些琐碎的活。为了早日做砧板,我每天提前2小时到店练习切土豆丝,一开始切得不合格,只能给大家做员工餐,顿顿吃的后果就是同事们提土豆丝色变,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两个月后,虽然我的刀工水平猛涨,但是由于人手充足,厨师长依然没有让我做砧板。

有一天,酒店的厕所堵了,冒着刺鼻的臭味,我没有怨言地掏了起来。虽然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工作,必须要干,而且要干好。第二天,我突然被调到砧板工作。后来厨师长说,通过掏厕所这件事看出了我对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是值得培养的。他还对我说:想要在厨行发展要先学会做人,人品如菜品。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厨师长话中的意思,但是后来我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后来我来到现在的酒店工作,给做东北菜的师傅打荷,能够穿上洁白的厨装,我的心里得意极了。心想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一小步,接下来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走完后面的路程。我用工资定了《烹饪艺术家》杂志,一有空我就反复钻研,从杂志上学技术。看到成功师傅的经历,我也为自己打气,利用所有机会练习炒菜。现在的我已成功晋升为炒锅。

回想起当年掏厕所的经历,让我感叹不已。我也想告诉同龄人,吃苦受累不算什么,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修课,我们一起加油吧!

厨师励志故事:没经过挫折的热情没有价值

江振诚只有高中毕业,但他是印度洋上六星级饭店的主厨。他没有上过一堂法文课,但他的履历全是用法文写成。

料理没有国界,只有诠释方式的不同。江振诚如何以一个台湾人的身分,做出全世界都感动的法国料理?

印度洋上的六星级饭店Maia,是个私人小岛的渡假村。客人多是欧洲皇室或富豪,到渡假村要先坐私人飞机到小岛,再转搭直升机到渡假村。岛上只有三十个房间,最多不超过六十个客人,每晚住房新台币十五万元起跳。

镜头绕到厨房里,穿着白挺的厨师服忙来忙去的,多是金发白肤的西方人,当中有个唯一留着黑发小平头的高大亚洲人,他是Maia的主厨,Andre Chiang。

Andre Chiang二十岁就是间五星级法国餐厅的主厨,曾经两次被《时代》杂志报导为「印度洋最伟大的料理」,Discovery频道「二○○六亚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厨」、顶级餐厅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二○○六全球最佳一五○位主厨之一」。

Andre Chiang有个中文名字,叫江振诚,今年三十一岁,是在台北士林长大的台湾人。

面对理想:同学去玩,他去上班

这不是一个天才厨师的故事。

小时候,江振诚并不是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曾经在日本的中国餐厅工作十年的江妈妈,烧得一手好菜。

江振诚在学校里,便当永远是最大、最丰富的。江妈妈绝对不蒸便当,都是吃饭前三十分钟,她在家里马上炒,骑摩托车送到校门口。

每天吃饭的时间,就是江振诚最满足的时候,「料理是一个东西Complete your day,让你觉得今天是很完整的,是一个最原始的感动,这是让我想当厨师的原动力,」他说。

江振诚从十三岁就在各大饭店打工。高中时,江振诚念的是餐饮管理,每天下午四点下课,他跟同学坐同一辆公交车到台北北门。但江振诚总是先下车,因为他是要到希尔顿上班,同学是要去西门町玩。

前后在希尔顿、亚都丽致工作的历练,江振诚二十岁当上西华法国餐厅的主厨,是有史以来台湾最年轻的法国餐厅主厨。

「他对自己的专业有无比的热情,极富创意和品味,」西华饭店总经理夏基恩(Achim V. Hake)对江振诚印象深刻。

命运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来扣门。

当时,西华每年有一次到二次,会请法国有名的厨师来做示范。江振诚想尽办法邀请当时南法最伟大的厨师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兄弟来台湾,Pourcel兄弟过来之后,江振诚跟他们共事十天。

十天过后,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就问江振诚,「你要到法国吗?」江振诚也什么都不怕地就说,「好啊!」

当时江振诚一句法文也不懂,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一句英文也不会讲,都是靠翻译沟通。

但是江振诚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在台湾人家说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习惯了这种掌声,」江振诚说。

江振诚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要往上爬到哪里?「在台湾,如果我二十岁是这样,那我三十岁要做什么?接下来是很有限,没有太多往上再突破的机会,」他思索着。

江振诚把摩托车卖掉,所有的积蓄十五万带在身边,重新开始。

到了法国,江振诚每天工作十六到十八个小时,只睡三到四小时。第一年一毛钱都没有,只有个睡觉的地方,没有冷气,没有暖气。江振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上班,因为一休假吃东西就要靠自己。

工作上辛苦之外,压力最大的是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旁边,有太多的精英。能进到这间米其林三颗星餐厅工作的人,都是千挑万选精英中的精英,「我根本连洗菜都洗不过人家,」江振诚说。

江振诚是唯一的亚洲人,其它全部是法国人。所有的人都在看,为什么这个黄皮肤的人可以在这里工作?他有什么能力在法国工作?

上班的时候,主厨已经骂到脸红脖子粗,但是江振诚一句话也听不懂,主厨已经捶桌子了,但他还是听不懂。「你很急,你就快崩溃了,但是你还是听不懂,他要什么你不知道,我觉得那是最可怕的,」江振诚说。

那一年,江振诚瘦十六公斤,他吃得很多,但是精神的压力,让人瘦得很快。

面对成就:成功很难,不断成功更难

当所有法国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在看江振诚时,Jacques & Laurent Pourcel的感受比江振诚更大,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要江振诚走路。

「他都没有放弃了,为什么我先放弃。他都没有说话了,我怎么可以说,我不想做了,」江振诚说。

从法国人身上,江振诚学到一件事。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在南法一个小镇长大,十五岁学做菜,二十三岁开这个餐厅,十年后他们是南法最伟大的厨师,《米其林指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颗星法国餐厅主厨,这是全欧洲厨师的最高荣誉。

但到现在为止,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也是一天十六小时待在厨房中,做他们十年前在做的同一个动作,「成功很难,不断成功更难,你可以看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坚持,」江振诚说。

五年的磨练过后,二十六岁的江振诚晋升主厨,代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到东京、曼谷、新加坡、上海开系列法国餐厅,负责筹备、训练人员。

带领一群比他年纪大、资历比他久的世界厨师做法国菜,江振诚除了能说四国语言(中文、日文、英文、法文),更重要的是厨房没有太多其它的情绪,只有「专业」二个字。「今天这个菜好不好吃,是骗不了人的。不管你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经验,东西一炒出来,马上就知道,」江振诚说。

面对挫折:只要是对的,就跟牛一样一直做

可以说江振诚很幸运,跃上国际舞台,似乎就是机缘巧合。二十一岁的他一句法文都不会,就被Jacques & Laurent Pourcel钦点到法国工作。

但在这之前,江振诚已经有近十年的厨房经验,他每天打二份全职的、八小时的工。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来台湾时,要江振诚早上五点来,他就五点到,工作到隔天早上,没有一句怨言。

「我一直不觉得我是个天才型的人,我很努力,非常努力,」江振诚形容自己,「我是金牛座的人,很固执,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一直做,跟牛一样。」

机会来时,江振诚不会先想这个工作是不是很辛苦,能带来什么回报,只要他觉得这件事是对的,他就做。「不能通过挫折考验的热情,没有价值,」这是江振诚最喜欢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想做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挫折的考验。」

现在江振诚每一、两年才回台湾一次,每次回来只待一个礼拜。但台湾对他而言,是永远的家,就像回到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还是蚵仔煎、甜不辣,「那些感动是不会变的,让我充满电,然后再出国,」江振诚说。

料理没有国界之分。料理在不同国家,是当地生活的一部份,是在地的历史、文化、态度跟沟通语言,「好吃的料理是没有界限的,只是用不同的语言来解释同一个字,」江振诚认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