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从研究者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与研究者科研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研究论文精选篇一
《高等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对早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异化概念的历史去向进行了探讨,提出和论证了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唯物辩证法、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等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的观点。
【关键词】异化 异化劳动 经济异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14-03
一 绪论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字“alientio”和“alienare”。从词义学和语源学的范畴来看,异化仅指某物或某人由于某种活动结果变得同某物或某人相疏远;从哲学概念而言,异化同物化一样,是把人的特殊性、关系和活动转化为独立于人并统治人的生活的物的特征和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由于主体产生的客体总是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本身;在社会生活中,这一概念是指对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人们通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的产品,如商品、国家、宗教和意识形态等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与之对立的异己力量。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青年马克思十分重视异化概念,把异化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不只是在早期著作中普遍使用这一概念,在其成熟著作中,也多次使用异化概念或异化思想来说明社会现实问题。
二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起源和形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黑格尔的哲学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了解马克思,就必须认识和了解黑格尔。“如果谁不研究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他就不可能理解《资本论》的结构与逻辑。”费希特的外化概念以及中世纪神学著作对黑格尔的异化理论都有影响,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有三种意义。第一,异化是指精神(理念)通过自身行动,变为与其本质相异相违之物(变为物质实在)。第二,是指人与人自身正当存在的异化,复归到与上帝离异的罪人概念。第三,异化是指将某物放弃给别人或转让给别人。这一意义源于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学派,更趋向于外化这一解释。外化更趋向于由于放弃或转让权利而使某物外在于自己,而在一定意义上,异化是指精神(绝对精神)通过自身行动而构造物质世界时与自己相离相违。另一种意义是,人与他自己的本性或存在的离异,即自我异化,强调异化的客观性质。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起重要作用的异化理论,显然出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趋向,这两种趋向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均有影响。另一个对马克思异化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他的哲学倾向于唯物主义,尤其是倾向于哲学人本学,其弱点是拒绝辩证法,未考虑人本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这些弱点也反映在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上,只集中注意宗教,忽视社会政治问题而陷于抽象空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异化理论,以实践为基础,从《手稿》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有一个逻辑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时,往往会同时联系到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与后者的对比中,三种异化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马克思的经济异化体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思辨的异化体系和人本主义的异化体系之上的,既是前两种异化体系的批判与继承,又在本质上区别于二者,而把异化理论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这是异化理论在历史上的一次根本的、物质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手稿》中,异化劳动的人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劳动还是没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各种规定的劳动,因此,无论就人还是劳动本身来说,还具有抽象的性质,而在《资本论》中,劳动及其产品都是具有各种规定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劳动的异化、货币的异化以及资本的异化都是充分发展了的、更为具体的异化。
在《莱茵报》任主编到《手稿》时期,是马克思经济异化理论提出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在为摩塞尔贫苦农民的物质利益辩护时,已发现黑格尔的国家和法的观念同现实是相矛盾的。他发现,国家和法体现的是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马克思认识到,国家和法的基础不是“绝对观念”或理性,而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私人利益。也即,在为贫苦群众的物质利益进行辩护的实践中认识到无产阶级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是《手稿》最有特色的思想之一。劳动异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其产品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却同劳动者相对立。二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动中。对于劳动者来说,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异化的活动。这种异化表现在:劳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劳动不是人的,而是一种手段;劳动不再属于劳动者自己。三是劳动者同他的
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并加以改造,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并指出人的实践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异化,人的自我活动,自由活动的类本质就贬低为手段。四是劳动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和过程的异化,必然给资本拥有者带来欢乐,这种不同于劳动者阶级的异己力量就是资本家阶级。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劳动异化不同于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所分析的劳动,而是指雇佣劳动。他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一方面是人所特有的、创造性的、形成人的人类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使人和人类变形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的本质就在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