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2017-05-26

中药炮制是中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中药炮制中的注意事项 》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的相关理论,按照临床、配制和制剂的不同特点及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方式和技术。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或副作用,或是改善药物性能和引导归经,或是矫正气味,简化中药的服用方法,从而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中药炮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炮制;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10-01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炮制是在我国中医药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改进、总结,逐渐形成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1]。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并按照临床使用和对制剂的要求,将中药材进行处理加工的一门独特技术。进行中药炮制的目的大约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保持其药物的纯洁性,提高疗效;(2)矫正药物气味,降低药物的毒烈燥性,减少其副生作用;(3)改善药物性能和引导归经,达到一定的冶疗效果和目的;(4)利于药物的粉碎、整理和煎煮脱下药性;(5)有利于分档贮存和调剂使用。但是,很多中药材在经过特殊方法炮制后其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和毒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其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因此,本文将对中药炮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中药饮片炮制中注意规范化管理

为了保证中药炮制的质量,尽管国家曾先后制定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炮制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也专门列出了“药材炮制通则”,但是,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2]。例如,在“药材炮制通则”中,常常会出现“炒至变黄”、“炒干”等叙述,这些叙述其实并没有量化指标可循。同一操作由不同人员进行的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借鉴操作人员主观上的经验,那么就很难真正保证中药炮制的质量,最终也会导致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差异。还有一些厂商,急功近利,不按照药材采制的季节要求,提前采制,或以次充好,或以劣充优。这样一来,不仅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还极易造成中药炮制成品粗糙,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中药炮制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经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中药材进行炮制,从每一个环节控制和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此外,还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和参见讲座等,不断丰富中药材炮制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中药炮制的规范程度。

2 中药饮片炮制中要注意技术操作

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技术操作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净选不精[3]。一般中药的药用部位都需要净选,从而出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及霉败品等。但有些中药饮片厂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常常会省去这些极有必要的工序,将中药材的皮、茎、根、须等混在一起进行炮制,甚至不能达到清洗干净的要求。还有一些药物在炮制规程中,会需要使用硫磺熏蒸。我们都知道,硫磺是有毒物质,一般只是外用,很少内服。而使用硫磺进行熏蒸过的中药饮片,都会或多或少的残留一些硫磺化合物,这严重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对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控制这些有毒物质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能力强,高效、灵敏、快捷、重现性好的优点,基于HPLC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地反映中药材在炮制前后物质成分的变化,可用来对中药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鉴别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而对于硫磺残留量的问题,也可以采用HPLC法对其残留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含量超标的炮制品,继续进行炮制至硫磺残留量对人体无害为止。除了HPLC法之外,我们还可应用薄层法、气相检测法(GC)、液质联用技术(LC-MS)、气质联用技术(GC-MS)法对药材中的相关成分进行测定,从而炮制出合格的中药产品。

3 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的辅料缺乏统一标准

中药饮片在炮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醋、盐、酒等,其目的在于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并利于药效的发挥。但目前尚没有对这些辅料的具体执行标准,如在“酒制”这项中,只是规定了“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但具体对黄酒的要求却没有明确说明,而黄酒的含量、放置时间、不同产地等因素都会间接的影响中药炮制品种的质量[4]。因此,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地方政府应配合国家组织机构共同制定标准,对涉及到的问题加以具体化,从而保证中药炮制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目前的中药炮制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操作规程中却多为模糊性的语句描述,工艺参数描述不准,大多数是依赖经验进行。即便是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与药材相同。这不仅无法反应中药炮制品的特性,也无法体现炮制要求[5]。而中医作为我们的国粹,中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努力将这一门学科发展传承下去。因此,我们还应继续在中药炮制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更加规范化的中药炮制标准,为祖国的中药事业、为继续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丽,王少云,聂磊. 中药炮制质量分析方法与药效评价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3,36(1):151-155

[2] 王丽芳,王肖敏.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法归类与分析[J]. 中国药房,2012,23(19):1821-1824

[3] 施婧妮,陈进文,高建蓉,等. 鳖甲炮制前后抗肝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63-66

[4] 陈倩,陈科力,杨昊. 半夏产地加工方法对甾醇类成分的影响[J]. 中药材,2011,34(11):1701-1703

[5] 王静,张巧玲,吴丽宁. 傣药“坡扣”及其炮制品的比较研究[J]. 中药材,2010,33(7):1058-1061

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

[摘要]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药;炮制;毒性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138-02

中药之中有些药材含有一定毒性,有些是剧毒,若对这些中药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炮制,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对毒性中药的炮制与中药毒性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炮制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处理[1]。

1 对中药炮制与毒性之间关系的分析

1.1 合理去毒

某些中药所含的成分是有毒或剧毒的,且又不是有效成分,就要设法除掉它,以除去或减低毒性,以适应临床需要。如朱砂,它的主要药用成分是硫化汞,但它同时又含有重金属汞离子,汞是一种剧毒物质。用水飞法可以去除它,既保留朱砂的有效药用成分,又起到炮制去毒的目的。但是炮制方法不正确,若用火煅方法,反而使硫化汞析出汞离子,更增加了毒性[2]。

1.2 保护药物有效成分

某些中药,它所含的有毒成分,实际上又是有效成分,应防止过多地破坏它。如用于止咳平喘的苦杏仁,它的有效成分是苦杏仁苷,经酶的作用水解后生成“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系统具有镇咳和祛痰的作用。因苦杏仁苷易被水解破坏掉,因此,炒、焯等炮制苦杏仁都是为了保“苷”。这样看来炒法炮制苦杏仁去毒的说法不妥,去皮尖法去毒的说法也是不当的。据研究,在炮制苦杏仁的过程中,焯法水温不够,水中时间过长,炒法火候不当,都达不到炮制的目的,还可能产生相反作用。据实验证明,对苦杏仁用短蒸法炮制,既可以保苷,又能有效地减低毒性。某些中药,虽然含有毒成分,同时也是药用成分,但是毒性太大,需要破坏其部分毒性。如马钱子,它的有效成分是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经过麻油炸和砂烫法炮制后,破坏部分生物碱,从而降低了马钱子的毒性,以适应临床用药[3]。

1.3 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使其变性

有些中药,它所含有的剧毒成分,不是直接的有效成分,而需改变其性质后再用于临床。如川乌,它含有剧毒双酯类生物碱,用浸漂法和加压、加热蒸煮法炮制后,使双酯类生物碱水解产生毒性很小的氨基醇类生物碱,即由乌头碱转变为乌头原碱等,以适用临床用药,发挥温里作用[4]。

2 中药炮制与去毒的科学方法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药炮制和中药毒性真正含义的前提下,对毒性中药的炮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5]。毒性中草药种类很多,炮制的方法亦很多,但去毒减毒的方法大致有净制、水解、溶解、高温、制霜、热压、辅料等。笔者仅就毒性中药炮制和中药去毒的问题略述已见。

2.1 净制去毒

净制去毒是除去中药材的毒性部位而达到安全用药的方法。如《本草蒙荃》中就有蕲蛇去头足的记载,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其头部的毒腺中确实含有大量�血性和溶血性等毒性成分。又如《本草纲目》中指出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现代研究斑蝥的毒性成分确有一部分以镁盐的形式存在于其软组织中,由足关节处分泌。因此,这类中药材在入药前应作去头足翅的加工炮制。

2.2 水解去毒

水解去毒是用清水浸泡药材,并不断翻动、换水,使毒性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水解或溶解于水而除去或减低毒性的方法。如雄黄,正确的炮制方法是水飞,雄黄中的毒性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经水飞研磨成极细粉末并反复操作,As2O3逐渐溶于水中而被除去,水飞时间越长,用水量越多,As2O3含量越低。

2.3 高温去毒

按加热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干热和湿热去毒。

2.3.1 干热去毒将毒性药材置于加热容器内或加一定量固体辅料连续加热,利用高温破坏或分解有毒成分,使其毒性除去或降低的方法。如米炒斑蝥,是根据斑蝥素加热至110℃时可升华破坏而减毒;砂烫马钱子,是根据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士的宁的熔点为268~270℃这一特性,加热至270℃以上可破坏其毒性成分而减毒;麸炒肉豆蔻,是根据肉豆蔻的油脂中含肉豆蔻醚,用麸炒可除去部分油脂而降低毒性和刺激性。

2.3.2 湿热去毒将毒性药材加入清水或液体辅料共炒或共煮来减毒的方法。如乌头碱类药材是根据双酯型乌头碱性质不稳定,用水加热易被水解的特性,水煮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苯甲酰乌头胺、乌头胺而减毒;白矾水制毒,白矾在水中可水解成凝胶状的Al(OH)3,其本身带有电荷且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与有毒成分结合或吸附毒质来实现减毒(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再如甘草汁制毒,甘草中含甘草甜素,有类似活性炭作用,可吸附毒质减毒,甘草甜素易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它可与分子中含羟基或羰基的毒性成分结合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物质而减毒,并通过增强肝脏作用而解毒(如甘草汁制半夏)[6]。

2.4 制霜去毒

将油脂性毒性药材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来减毒或将油脂性毒性药材与适量的研粉研磨,混匀后过筛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如巴豆,除含有溶解血细胞,使局部细胞坏死的毒性球蛋白外,还含有脂肪油40%~60%,其成分虽然有致泻的作用,但有大毒,若服一粒半即可产生严重的口腔刺激或全身肿痛,多服可导致死亡。通过压油成霜,由于温度较高,可使不耐热的巴豆毒蛋白受热变性,毒性减弱,又使大部分油脂析出,减少了刺激性,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杨芬明.实用毒性中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317.

[2]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8.

[3]崔树德.中药大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74.

[4]姜晓东,杜少斌,单晓梅,等.马钱子的炮制方法[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4):38.

[5]丁涛,黄辉.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58.

[6]廖仰平,黄丽飞.炮制质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2(17):65-67.

[7]杨公涛.中药毒性及减毒[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9):626-627.

有关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2.浅谈中药制药技术论文

3.浅谈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4.探讨中药制药论文

5.浅谈中药用药安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