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2017-06-26

导语: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举足轻重,在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成员和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只有多渠道努力,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上进的班集体。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一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由于在传统的教师为主的管理思维影响下,班主任在管理过程更乐意看到小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娱乐活动等各方面都能有序地、全方位地在班级管理的控制范围内,导致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抑制,这与现代管理理念要求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完全不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

2.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固化

由于班级管理的整个运转都是围绕着班主任来进行的,因此,班主任必然会承担相当大的管理工作量,而班主任平时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研任务、进修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精力有限,也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和想法来革新班级管理模式,因此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最后单一化、固定化,没有灵活创新,最大的原因还在于班主任精力有限,而学生又不能自主管理的矛盾导致的。

3.班级管理内容过于宽泛

部分班主任在对待班级管理上有着家长式的管理理念。每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都时时刻刻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实际上是班主任不放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导致的,一方面班主任管理起来很累,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时刻被监督管理的状态也非常不适应,因而不利于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实施。

二 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导致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育管理观念落后。现代教育管理观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开放式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创造能力,但囿于传统灌输思维影响,我国的教育管理理念仍相对封闭。第二,教师管理素质不高。由于大部分小学教师并没有接受相关的管理学专业理论的技能培训,因此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时往往凭个人经验来管理,缺乏系统而专业的管理策略指导。第三,应试思维的影响。小学班主任管理仍乐意通过应试成绩的评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事实上这种竞争性激励的效果是有限的,激发时间短,适用范围小,因此应试思维的管理班级学习也非常不合理。

三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

1.进行人性化管理改革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改革时,应转变传统的应试化和班级管理模式,贯彻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在对班级的学习管理中弱化应试教育竞争性评价,包括优秀学生评比、学习成绩评比,应该以含蓄委婉和隐性的方式进行,在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而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在日常行为管理中,当小学生在犯错以后,班主任要注意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应注意在纠偏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的行为朝预期行为发展。也可以适当放权给班委干部试点班委自治,让学生平时自己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管理的良性循环中发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

2.完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在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的评价是制约和引导小学生的行为走向的重要因素。如小学生在乱丢垃圾后,教师进行了严厉批评,这就是以一种严厉的否定性评价,并给予了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予以负面强化,小学生下次就会注意不再乱丢垃圾。

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意不要刻意将个体的一时行为过早进行长期负面评价,如批评某学生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学生,这种长期负面性评价会让学生无法有动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同学之间的比较评价要弱化负面比较,强化互补性比较评价,侧重比较两个同学相互学习的优点,避免用一个学生的优点比较评价另一个学生的缺点。

3.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一,班主任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班主任要有职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目标。第二,班主任要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主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协调能力。班主任要善于整合各种管理资源,为班级管理服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