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论文篇1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
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冲动。还有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Ⅰ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Ⅱ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产生矛盾。
我从小学到现在,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点高校,考重点大学。我那时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学,好的大学就等于将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说,我就按父母说的,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这期间我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说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这样一直到了大学开学。我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时期,这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交流,这里我接触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生活方面的事。仿佛一切都变的很难,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时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无忧无虑,只要做好学习,一切由父母安排。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时不习惯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和同学同寝发生过不愉快。那时的我,觉的和这的生活格格不入,总想回家,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现在未免有些莞尔。到了现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心里也觉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来该怎么做。所以我现在觉的,大学的生活真是很锻炼人,真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刻。这时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的。直到了那个时刻,我才觉的,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该认真考虑和为之奋斗的地方。
我是谁。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给予意见,而不能给予实际。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给我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来,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无论对错,结果只能自己承担。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后该好好的判断自己的选择,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觉的这种想法很重要。至少,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我从以前到大学之前,我都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的,但我知道,我决不会浑浑噩噩的走过这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知道,这四年我的目标和意义。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吧,但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去走。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说谎会给人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开玩笑也不合适,所以我从不说谎,只开开小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不说别人。我很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这,我觉的我还有些地方得加强,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愿意和别人交流不代表能够很好的交流。还有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胆量,我还是不能很从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还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强。在大学,失败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弃。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参考文献
文章《俞敏洪励志语录》
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论文篇2
摘 要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所有问题的面对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受到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冲击,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大学生的身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国家"全民教育"口号的提出,我国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人数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伴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据2004年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年统计,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1/4以上,同时,有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这个数字不容乐观。这也是各种大学频繁出现休学、退学现象以及现如今大学生中暴力、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源所在。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 岁之间,心理学上称此年龄段为“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时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准时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包括: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反应的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室进行的选择、决定与之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地目的性;能随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并言而有信,而不是盲目行动、畏惧困难、顽强执拗。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忍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而那时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二自卑;能接纳自己,自尊、自强、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地方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应具有与年龄及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全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意识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级,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一种非彼即此的关系。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继"马加爵事件"后,大学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发生的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88起,平均每半年发生近18起。大学生本作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事件发生率呢?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学业上的压力
结束完高考,结束完多年的繁重学习生活,在亲戚朋友的"完美校园"观念的熏陶下,每一位学生都带着无限的憧憬踏入大学的校门。然而,半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曾经是老师嘴上长挂着的"优等生",而如今却是门门红灯的挂科生。来自学业上的前后差距,使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容易拿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中学时代作比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从而导致大学生走向抑郁。
(二)来自人际上的压力
大学校园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娇生惯养,在家倍受家长的保护和呵护,当独自面临大学校园各色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无从着手,只能步步退缩,直至不与人交往,最终造成孤僻。
(三)来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庭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大学是一个人才筛选的中介,不论你曾经有多么地优秀,当你在同你一样优秀的人群中时,你不再金鸡独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这就使大学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来自恋爱上的压力
大学生,一个刚跨入成年的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存在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呵护。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恋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甜蜜的爱情是幸福的,但当他们遭遇失恋时,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就容易冲动并走向极端,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中自杀和谋杀事件的发生。
(五)来自择业、就业上的压力
大学,是阶段性求学路上的一个抉择点,它是学校与社会的过渡。临近毕业,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他们就业难。而恰恰就是这种难就业的现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惘,在压力的综合下,就易走向极端。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去注意这一特殊群体,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坦然面对生活。对于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高校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并不会去注意。学校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可以设立各级关注体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及早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庭对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与学校做好配合,早发现、早纠正,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
大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自己身体上的锻炼,同时,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和实践,使自己的身心均得到锻炼,使自己具备更好的承压和抗压的能力,来达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目的。
(五)社会为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跨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添加新的活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摘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心理健康标准 百度知道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习论文篇3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本文旨在通过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系统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知识渴求,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都能自觉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都想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但少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某些缺陷。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其他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和接纳,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根据樊富珉在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至少有28.6%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不良反应,而个人前途和就业(80.7%)、学业问题(78.3%)、人际关系问题(53.8%)、恋爱问题(39.8%)、经济问题(34.2%)位居前五[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
就我周围的同学而言,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对自己未来没有紧迫感;有的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有的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存在抑郁的心理,他们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作比较,总想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作比较,比较下来,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进而逐渐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这样的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他们自身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状况。
查阅相关资料后,并结合身边同学实例,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成瘾
随着电脑的普及,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甚至有的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1.1.1 网络时代自我封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因为“网”而连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也因为“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网络时代,现实的距离很近,而心灵的距离却可能很遥远,不可触及。于是,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寄托情感,在QQ上结交朋友,倾诉衷肠,这样他们感到很安全。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学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一旦回到现实当中时,他们因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就会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容易诱发焦虑等利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1.2 网络时代造成的情感困惑
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一种难以避免的交流方式。随着网络的出现,有些同学沉迷网恋,对虚拟世界的感情不能自拔,心理空虚,有些同学分不清迷恋与真爱,因此诱发了很多心理问题,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以至于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一些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长时间地“泡”在网上谈恋爱,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而且性格也容易变得孤僻。[2]
1.2. 面临多重压力
许多大学生在初、高中时彻夜苦读,以为到大学后能有所轻松,但升学后,才发现大学的学业并不轻松。此外,再加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部分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重重。于是他们一方面感觉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一方面又受高中时的优越感与眼下的挫折感的交互影响,出于自卑等消极心理而不愿求助他人,由此引起紧张和压力过度,久而久之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积极求学的信心 和勇气,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随着我国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越发严峻,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做好迎接压力与挑战的心理准备,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与自身能力之间合理的判断与选择,结果导致择业时出现盲目选择等状况。父母多年的期望值也在无形中给他们施加压力,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恐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同时,还背负着对家庭的深重的负罪感,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焦虑、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此外,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出现就业就失业的现象,他们只能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究生、公务员等。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的目标受到挫折时,他们也会很容易地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
1.3. 弱势群体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生理上有困难,需要帮扶的学生。这些困难往往使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存在各种交流障碍,进而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少有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并由此进一步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关资料显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敌对、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可能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使他们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冷漠、孤僻、胆小忧郁、敏感多疑、对人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从小就养在“温室”里,一味地娇惯纵容,孩子从来遭受过挫折,使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稍有磨难便一蹶不振;还有的家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转接给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从小就给儿女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线便崩溃,导致心理障碍。家庭经济条件也可能会对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贫困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境富裕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傲心理,依赖性强。[3]
1.4. 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测试的合作程度不足
学校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统计,学生在接受测试时,部分学生会因赶时间而不认真填写,有些学生则把普查当作是一种类似网络上的趣味心理测验游戏,随便答题,不认真、不严肃,还有些学生根本不了解心理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认为是学校在“查毛病”,怕被查出“毛病”装进档案,害怕测验结果对自己不利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便胡乱填写虚假信息,或在答案中一律选同一选项,使测试无效;还有部分学生在接到约谈通知后就预感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愿意来。这样一来,不仅他们本人的测验结果有错误,同时还会影响到测试的整体结果。[4]
2.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对策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的作用,又要改进传统思想教育的不足。因此应科学分析,寻找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1)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传统的心理咨询大多数是在心理咨询室内进行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效率,加上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难以启齿,对心理健康认识不正确,不愿意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使其心理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而网络心理咨询则克服了传统咨询的局限,具有隐匿性、平等性、方便性的特点,再加上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较高,故网络心理咨询可以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发挥特殊作用。[2]新生入学时,通过心理测试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心理问题隐患。
(2)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用社会实践锻炼自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亲身感悟理想与现实、知识与成才、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与此同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一定程度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具有一种感染力,能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团体性的文体活动更能使学生们在一个健康团结有朝气的集体环境中陶冶情操,学会新的交往与沟通,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由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正确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配合学校、学院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顺利成才。
(4)做好心理健康测试前的宣传工作。需要在普查开展前建立对应的宣传机制,让学生认识到心理普查是一个科学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性格、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等。虽然这些心理测量的标准化问题很难避免,但却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1.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况花荣、况玉书、刘波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21).
3.李瑾,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4.于志强,侯锡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与途径分析,华章,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