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感谢欣赏。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一)
第 25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是书法、绘画艺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祖冲之和圆周率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2、讲授新课
(板书)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
(板书)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② 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
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板书)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四、小结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六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思想:范缜著有《神灭论》
二、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三、绘画艺术: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9、 石窟艺术-10、 -11、 山西大同12、 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二)
第 26 课 活动课 巧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巧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学习历史,在有了历史地图,就会帮助你,生动而直观的学习历史,会有帮助的。
3、讲授新课:
一、怎样看历史地图: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先要会看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大致一致。历史地图的方向,也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历史上的地名、山脉等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我们看历史地图,就要弄清古今地名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所以,历史地图的下面都有古今地名对照。
(出示多媒体课件《赤壁之战》地图册)组织学生练习,有感性认识
二、在地图上再现历史
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就要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怎样再现历史?这要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谈。如,要了解历史上的一次战役,就要在历史地图上找出这次战役的地点,还要找出交战双方原来的所在地区,双方交战路线,在结合课本上讲到的战役背景战役时间和具体的交战情况,就不难再现这次战役的原貌,并容易理解双方胜负的原因。
(出示《三国鼎立》图,结合具体战役具体分析)
三地名的变化:
各个时期的历史地图上的地名时常变化,不理解这一点,仍然会迷路。如今天的南京,在三国时,称建业;东晋时,称健康。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举例说明同一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了变化。
6、作业:课后习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三)
第 27 课 活动课五 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历史的复习方法和技能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设计方案一:制作时间轴
你可能知道公元1949年发生的事情,那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但是你知道历史上有没有公元前1949年?公元前1949年和公元1949年有什么区别?
3、讲授新课
【做一做】
1.请你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长的直线段,在线的最左端,写上公元前3000年,在线的最右端,写上公元3000年,然后,在线的中间点右侧标上:公元元年。做好了吗?现在,你已经做成了一条时间轴了。你这下知道公元前和公元的区别了吧?
2.你能不能在你的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把以下时间标示出来呢?
公元前2200年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 8年 公元 220年 公元 2200年
【讲一讲】
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一年?你能在时间轴上找到它的位置吗?这一年,是属于哪一个世纪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问你,公元前2001年,属于哪一个世纪?你会回答吗?
【想一想】
1.在你的时间轴上画出你的妈妈和设想中的你的孙子出生的日期,讲一讲他们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你孙子的学校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你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实你的预测?
2.公元前21世纪和公元21世纪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用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然后,大胆地和你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3.推举同学担任评判组长,评一评谁的发言更精彩。
【找一找】
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元纪年方法来自于西方,公元元年,传说是西方的上帝——耶稣诞生的时间。那么中国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纪年的呢?你可以问问你的父母,或者自己查一查资料,看看你可以找到我国古代哪几种纪年的方法。越多越好喔!
4.小结:利用多媒体。
5.作业:课后练习